上海教師職稱論文

  在科技發達的今天,教師的作用依然十分重要。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你們喜歡。

  篇一

  我們如何做教師

  摘要:在科技發達的今天,教師的作用依然十分重要。作者讀了孔子和他的學生的故事後,認為三千多年前的孔子在教育方面仍能為大家提供許多有價值的知識。作者從學習孔子靈活的教學方法、孔子如何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如何關注每個學生的個性成長以及不斷學習新知識四個方面闡述了自己的觀點,指出了做教師的標準:要擁有一顆愛學生的心。

  關鍵詞:教師標準 教學方法 師生關係 自我完善

  孔子和學生的關係十分融洽,孔子靈活的教育方法歷經千年不朽,至今我們仍能從中學到很多寶貴的知識。作為教師,我們應該吸取孔子的教育精髓,變通地運用到自己的工作中,教好自己的學生。

  一、學習靈活的教學方法:因材施教,有教無類

  教師在教學中能夠自如地運用多種教學方法,作為他的學生無疑是十分受益的。相反,如果教師機械地只用一種教學方法,那麼一定有一部分學生沒有學會該掌握的知識。可見,教師掌握多種教學方法十分重要。在《論語·先進》中有這樣一段文字:子路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聞斯行之?”冉有問:“聞斯行之?”子曰:“聞斯行之。”公西華曰:“由也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問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赤也惑,敢問。”子曰:“求也退,故進之;由也兼人,故退之。”“聞斯行諸”意思是聽到一件事,是不是應該立刻去做呢?子路和冉有問了孔子同樣的問題,但是得到的回答卻是因人而異,冉有遇事畏縮,所以要他勇於行動;子路勇於作為,所以要他慎重。孔子面對自己學生的不同性格,用了不同的教育方法,這就是因材施教。另外,孔子主張有教無類。他從不以家境貧窮或富裕、天資聰明或愚笨來選擇學生。蘇霍姆林斯基說:“世界上沒有才能的人是沒有的。問題在於教育者要去發現每一位學生的稟賦、興趣、愛好和特長,為他們的表現和發展提供充分的條件和正確的引導。”孔子對任何來求學的弟子都一視同仁,採取不同的方式教育學生。我們應該學習孔子,對具有不同基礎和個性的學生採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去指導和培養。比如備課時,考慮學生的不同程度制定教學目標和重難點,努力做到整體目標和個體目標的有機結合;在課堂上採取分組教學法,針對學生的情況,和每組學生完成有效的互動;佈置作業時可劃分必做題和選做題,從而符合各個層次的學生的知識基礎和接受能力,避免學生“吃不飽”和“消化不良”現象的發生;考試命題時,題目的難易比例要恰當,把理論知識和實踐有機結合起來。總之使學生都能在自身的水平上有所提升,從而保護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二、教師要成為學生的朋友,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

  師生關係是人類社會一個永恆的話題,是學校里人際關係中一個最重要的關係。孔子和他的學生們為我們做出了很好的榜樣,有很多方面今天仍值得我們效仿和繼承。在《論語·先進》中有一段關於孔子和學生的對話: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陪孔子坐著。孔子說:“不要因為我年紀比你們大一點,就不敢講了。”孔子作為老師,並沒有以長者自尊,而是顯得十分和藹可親、平易近人。尤其是孔子說的不要因為我年紀比你們大一點,就不敢講了,孔子創造了一個平等、友好的談話氛圍。孔子是在和他的學生做朋友,這正是愛生的體現啊!這種教育思想難道不正是當代教師所應學習的嗎?教育家李式旺說:“學生眼中的老師……有民主意識,給人平等自由的氛圍……有朋友情誼,給人兄弟姐妹的關愛……”師生關係如何是教育成敗的關鍵,師生關係融洽,教師才會樂教,學生才會樂學,才能實現教書育人的目標。如果師生關係緊張乃至對立,教書育人的目標就很難實現,或者說不能實現。我們應該主動和學生做朋友,平等地與學生交流,把教育植根於愛。

  三、關注學生思想變化,健全學生人格

  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每個學生由於家庭環境,社會環境的不同而形成自己的個性。我們要培養人格健全的人才,就應該從關愛和尊重學生做起。孔子在教育自己學生的同時,總是能夠結合學生的特點,正面完善學生的人格。在小學四年級語文課本中有一篇課文叫《孔子和學生》,課文中有這樣一段描述:有一次,學生子夏問孔子:“顏回這個人怎麼樣?”孔子回答說:“顏回的信用好極了,我不及他。”子夏又問:“那麼,子貢這個人又怎麼樣呢?”孔子回答說:“子貢嘛,挺聰明的,我不及他。”子夏接著問:“那麼子路又怎麼樣?”孔子回答說:“子路的勇敢,遠近馳名,我不及他。”子夏再問:“那麼子張又怎麼樣?”孔子回答說:“子張嚴謹莊重,我不及他。”子夏越聽越糊塗,忍不住問:“老師說的話真叫人迷惑,既然他們都各有長處,而且比您還要了不起,那他們為什麼還要跟您學習呢?”孔子和顏悅色地告訴子夏:“顏回很守信用,但不懂得變通;子貢聰明,但他不夠謙虛;子路很勇敢,但謙虛、忍讓方面仍待學習;子張處事謹慎,為人嚴肅,可是旁人卻不容易親近他。我這四個學生雖然各有優點,但都還要不斷學習啊!”子夏點頭稱是,他明白這也是老師對自己的教育。我們可以看出,孔子十分重視健全學生的人格。在資訊高速發達,變化快速的現代社會裡,學生受社會環境、家庭環境和學校環境的影響形成了不同的性格,並且隨著這些外在因素的影響,學生的思想不斷髮生變化,作為老師要時刻關注學生思想變化,適時的用恰當的教育方法加以引導,健全學生的人格。比如說和學生談心、鼓勵學生、疏導學生思想等。

  四、教師要不斷學習,充實自我

  教師只有不斷地學習,才會教出適應社會需求的學生。俗話說:“人無完人”,有時,教師在自己學生面前是一個小學生,當學生指出自己的錯誤或不足時,應虛心接受。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孔子的 一生一直在孜孜不倦地學習。孔子也講了許多關於學習的至理名言:“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等等。那麼作為當代老師應學些什麼知識呢?我認為首先應學習職業道德,即師德。一個教師不具有良好的師德,是不會把工作做好的,具有良好的師德,師生之間就會保持一種人格上的平等。其次要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有一種說法: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要有一桶水。我想我們不能滿足於這一桶水,我們要不斷學習鑽研專業知識,並且豐富拓展自己的知識面。

  通過孔子教學生的點點滴滴,我們看到了孔子如何教育學生,如何與學生相處。其實孔子所做的一切就像孔子所說的一樣:“愛之,能勿勞乎?”是呀,愛是陽光,可以把堅冰融化;愛是春雨,能讓枯萎的小草發芽;愛是神奇,可以點石成金。這也正是我們如何做教師的標準:要擁有一顆愛學生的心。

  參考文獻

  《論語》原著.

  《愛心與教育——素質教育探索手記》 李鎮西.

  《班主任工作新論》 黃元棋.屠大華.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