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浦教師職稱論文

  教師是指傳授知識、經驗的人,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你們喜歡。

  篇一

  教師語言修養探討

  摘要:語言是教師教學最重要的工具,語言是教師向學生傳授知識,培養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的重要載體之一。教學語言修養有素,能起到以聲傳情、以音動心的效果。語言表達的水平直接影響著教育教學效果。加強和重視教師的語言修養具有基礎的、關鍵的重要性。

  關鍵詞:教師;語言;修養

  中圖分類號:

  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198201320-0154-01

  教師在教書育人的工作中,知識的傳授、情感的交流,以及促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形成高尚的首先情操等等,教師都需要以語言作為溝通、傳播工具進行表達。其表達的水平直接影響著教育教學效果。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講,重視和加強教師的語言修養具有基礎的、關鍵的重要意義。

  1 加強教師的語言修養的必要性

  1教師的語言修養是教師教育教學能力的標誌。

  2提高教師的語言修養是釋放教師其它素質的關鍵所在。

  3加強教師語言修養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效率的保障。

  2 教師語言的特點

  1教師的語言表達應該具有鮮明的教育性。

  在教學過程中,不存在“純知識”性的、不帶任何思想觀點的教學語言,可以說具有鮮明的教育性,是教師語言的首要特點。如果教師語言離開教育性,那麼其充充失去存在的價值。

  2教師的語言應該具有規範性。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保證科學知識的傳授準確無誤。其首要條件是保證教師語言的規範性,為學生獲得知識創造有利條件,這是教師的語言表達的基本要求。

  3教師的語言應該具有科學的抽象性和文學的形象性。

  教學實踐證明,教師的語言如果做到學生動情,學生的思維活動就會表現出創造性,即表現出創造性思維。

  4教師的語言應該具有應變性。應變,它是一種特殊的智力定向能力,能根據意外情。

  況做出迅速反應,並採取恰當措施的能力。教師的語言缺乏應變性,就不可能在教育教學動態中做到因勢利導,對症下藥和適應意料之外的變化。

  5教師的語言應該具有鼓勵性。教師要具有關心、愛護學生的品格,反映在教師的語。

  言上,要多帶有鼓勵性,而不要訓斥。運用鼓勵性教學語言也要注意分寸。樸素自然、真正做到“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導之以行”。

  3 如何提高教師的語言修養

  教師語言修養是作為一名優秀教師必備的條件,但教師的語言修養絕不是指單純的語言藝術,而是一種集知識、思維、情感、人格、創造力為一體的綜合社會實踐行為和教育的藝術修養,要提高教師的語言修養應從多方面尋求其內在的支撐。

  1加強科學文化知識,使語言具有豐富性、生動性和科學性,這是教師語言修養的主要內容。

  一名教師如果沒有深厚的知識基礎,其語言也必須會言之無物,乾枯空泛。著名教授馮友蘭說:“一名教師講一本教科書,最好的教師對這門課的知識必須比教科書要多許多倍,才能講得頭頭是道,津津有味,信手拈來皆成妙趣。如果他的知識和教科書一樣的,講起來難免結結巴巴,看起來好像不能暢所欲言,實際上他是沒什麼可言”。所以有人說:“教師要給學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說得十分形象。只有淵博的知識才能提煉出精美的科學內容,選出生動具體的詞句,說出優美精練的語言,否則要使語言豐富、生動具有較高的科學性,那將是一紙空文。

  2提高教師的創造性思維能力,以增強語言的邏輯性和活力。

  思維與語言是密切聯絡的。思維是語言的基礎,語言是外觀。古人云“言為心聲”,指的就是語言所要表達的內容是一定思維活動的產物與結果。只有思維縝密,他的語言才有嚴密的邏輯性。教師所從事的教育工作本身就是一種創造性工作,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具有創造性思維能力。教學雖然有統一的教學大綱、教科書,但如何將統一的教學內容傳播給學生,並有效地發展學生智力,培養他們的能力,並沒有固定不變的教學程式和教學方法,即是常說的教學有法,教無定法,這就需要教師依據教學大綱的基礎要求,創造新的理解和處理教材。重新篩選、加工,並採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創造性地把知識傳播給學生,而這種創造性的思維的載體就是語言,如果載體缺少必要的負荷,那麼就會變得空泛而毫無意義和作用可言了。對教師本人而言,沒有創造性思維自然也不可能產生嚴謹而鮮活的語言。

  3加強生活實踐,拓寬視野,提高觀察、想象能力,使語言具有形象性和趣味性。

  觀察力是發覺事物的細微特徵的通用力。如果一位教師對周圍事物不能深入細緻地觀察,不能廣泛地接觸生活實踐,那麼他的語言描人狀物又怎能有聲有色,情景逼真,穿插事例,比喻新穎,生動有趣呢?

  4加強思想道德品質的修養,以增強教師語言的思想性和教育性。

  思想道德品質形成於內,語言則表現於外,有什麼樣的思想道德品質,即有什麼樣的語言。人民教師承擔著“塑造人類靈魂”的光榮使命,自身必須具有正確的堅實的思想基礎,才能用語言表現出高沿思想,給學生以積極的影響,達到為社會主義培養合格人才的目的。

  5加強教育理論修養提高教育理論水平和教育能力,求得語言具有較高的應變性和鼓勵性。

  教育工作是十分複雜的社會實踐活動,教育的物件是活生生的具有個性的個體。只有學習教育科學理論,探索教育教學規律,掌握教育教學方法,樹立現代教育思想,才能做到因材施教,使其語言能夠根據教育教學中出現的不同問題和情況做出相應的正確的反應,表現出較強的應變性。並且能夠根據具有不同個性特徵的學生使用恰當的鼓勵性語言。由於語言的多樣性是客觀現實,提高教師的語言修養也是多方面。縱觀教師的使命、職業特點、素質要求等諸多方面,重視和提高教師的語言修養的意義是不言而喻的。

  社會的發展、科技的進步、知識的更新,對教師的要求日益加重。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必須走在社會的前列,把握時代脈搏,以適應未來的需要。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