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教師職稱論文

  教師是最美人類靈魂工程師,用知識甘露澆開學生理想的花朵;下面是由小編整理的,謝謝你的閱讀。

  篇一

  重視教師心理健康

  摘要:教師是學校教育的主要施教者,教師的心理健康狀況,直接或間接影響著學生的成長。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全社會都應積極關注教師的心理健康問題。

  關鍵詞:教師 心理健康

  一、教師心理健康不容忽視

  教師是學校教育的主要施教者。教師心理不健康,勢必產生不健康的教育行為,教師不健康的心理對學生造成的傷害,在學校是對一部分人的傷害,在家庭是對孩子百分之百的傷害。只有教師具備了健康的心理,才能營造一種良好的班級和學校的心理氛圍,進而形成優良的育人環境,把學校變成真正的育人搖籃。為了學生的健康成長,全社會都應該積極重視、提高、優化教師心理健康問題。

  二、教師心理問題的幾種表現形式

  ***一***生理心理症狀

  據問卷調查,約有24%的教師表現為抑鬱,精神不振,對學生漠然冷淡;焦慮,擔心和過分憂慮;有說不出原因的不安,無法正常入睡等。在抑鬱和焦慮心態中,常常還會出現身體不適,如失眠、噁心、心動過速、疼眩暈等。

  ***二***教師的職業倦怠

  約30%的教師認為教師在教書生涯中做著有一定重複性的工作,教學中缺乏新意,講課乏味;對教學中出現的問題小題大做,易出現過激反應,處理方法簡單粗暴,甚至體罰學生,有的教師則出現缺乏責任感,工作中馬虎、拖沓,對生中出現的問題置之不理,聽之任之,放任自流。

  ***三***人際關係症狀

  約15%的教師人際關係緊張。有的教師則表現為攻擊性行為,如衝家人發脾氣、無故遷怒、挖苦、譏諷學生,侮辱學生的人格,與領導、教師、學生關係緊張。

  三、教師心理問題產生的原因

  ***一***社會環境因素

  隨著社會經濟的轉軌、高科技和市場經濟迅猛發展,從客觀現實看,學校競爭的激烈、下崗的威脅、家庭的不穩定、衝突和失敗的體驗日益增加等,都會給教師造成不堪重負的心理壓力。從主觀上看,在市場經濟衝擊下,人們的價值觀念、道德觀念也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對生活的期望值愈來愈高,攀比心理日益嚴重。一些教師缺乏抵擋社會不良風氣誘惑的抵抗力,不善於應用現代教育理論指導教育教學工作,他們會變成學生心理問題的製造者,同時,自身的心理也受到很大傷害。

  ***二***角色衝突

  教師是一種極富挑戰性的職業,教書育人,責任重大。教師是一個多角色的職業,如果不能順利地進行角色轉換,或面對多種角色期待不能順利地調節,就會出現角色衝突,很難同時做好知識的傳授者、家長的代理人、學生的朋友知己和心理保健醫生等工作。教師一般有較高的成就動機,現實中的成就感不會像其他職業那麼明顯,這就會造成理想與現實的衝突、自尊心與自卑感的衝突等,長時間的心理壓力導致身心的疲憊。

  ***三***工作環境

  管理學生的困難已成為形成教師職業壓力及職業倦怠的主要原因,近幾年,學生的問題行為日益嚴重,教師必須花加倍的時間與精力處理學生的問題。此外,對教師工作的評價方式也存在著一定的偏頗。如以各種“率"作為檢驗教師工作成效的標準,各種考核、評比增多,大大增添了教師的工作負荷量。學校的工作安排對教師個人興趣、能力、專長等考慮不夠,也都容易使教師產生挫折感。

  ***四***個人因素

  教師個人期望值、能力、情緒的穩定、人格特徵、認識水平等都會直接影響其心理的健康。比如個體的人格特徵在某種意義上決定著其行為方式,對自我個性認識不夠、調節不當都會產生心理問題。另外,青年教師的戀愛、交友,中老年教師的夫妻關係不和諧、家庭重大生活事件或子女教育問題等,都直接影響著教師的心理健康。

  四、教師心理健康問題的對策

  ***一***加強自我教育

  對學校教育而言,促進教師心理健康是一項重要而艱鉅的工作。教師的心理健康只有通過自我教育才能維護和增進。具體說,要培養自己優良的意志品質及正確的教育觀;要勇於克服困難,培養積極愉快的情緒和有效的情感;採用合理有效的工作方式,積極防止腦力過度疲勞;學會進行心理自我調節,保持樂觀心態,培養廣泛的興趣,還要注意建立良好的和諧的人際關係,增強對挫折的耐受能力。因此,教師要做好自己的心理保健醫生。

  ***二***教育行政性支援

  校長是學校全面工作的負責人,校長應是教師的教師,就教師的心理健康來說,校長就是健康員、監督員和調節員。教育行政機構要在遵循教育規律的同時,遵循心理健康規律,為教師身心健康的發展創造條件。可通過制定各種政策提高教師的社會地位,形成尊師重教的良好社會風氣,維護教師的合法權益,改善教師的福利待遇。

  ***三***專家指導

  針對教師共同的心理需要和普遍存在的心理問題,開展系列心理輔導講座。邀請心理專家、學者來校給教師講課,讓教師們掌握心理衛生保健知識和常見心理問題的自我調節方法,提高緩解心理壓力與承受挫折的能力。在專家指導下,定期開展教師心理諮詢,讓教師的心理問題得到及時的疏導和排除。對於在測試中發現患有嚴重心理疾病的教師,應及時請心理醫生為其治療。

  ***四***社會支援

  長期以來,人們對教師期望有餘,而關心不足。特別是產生心理問題與心理障礙時,有效的社會支援就顯得特別重要了。對教師的社會支援應表現為多方面,既有與教師工作、生活息息相關的物質支援,又有與地位、榮譽相關的精神支援。教師也要認識到社會支援的積極作用,充分利用可能的各種支援,促進自身的身心健康,為教育事業作出貢獻。

  總之,高素質的教育來自於高素質的教師,只有高素質的教師才能培養更多高素質的人才。為人師者,職業使然,責任使然,其勞動物件、手段的特殊性,要求教師比其它行業的從業人員有更健康的心理素質,以擔當起培新育秀,哺育桃李的重任。

  參考文獻:

  [1]林傳鼎、張燮主編.《學校永遠有色心理》雲南教師出版社.1988年

  [2]《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03第2期 第28頁

  [3]《小學德育》.2004第1期 第36頁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