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前藝術教育論文範文

  學前藝術教育應該以提高兒童幸福感為目的,滿足兒童的物質需求和精神需求,重視兒童的創造性思維的發揮,強調兒童個體個性的發展,不斷提高學生積極的心理感受。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兒童藝術猜想:對當代學前美術教育的反思》

  [摘要]兒童心靈純潔天真,充滿童趣,他們所創造出來的藝術應該是充滿激情、無拘無束、天馬行空的。然而,目前學前美術教育成人化已嚴重扭曲了兒童藝術教育的宗旨,使孩子失去了生命在藝術活動中的本能感受、體驗和創造,扼殺了他們藝術創造的積極性和能動性,這是一個值得探索、實踐、反思的問題。

  [關鍵詞]兒童藝術 美術教育 反思

  少年兒童,天真爛漫,一顰一笑都充滿了純真無邪!正所謂少年不識愁滋味,小時候的我們擁有著豐富的想向力和追尋快樂的特異功能。孩子之所以可以感到事物之外的樂趣,是因為他們可以進入自己想象的思想中去,正如幼兒在塗鴉過程中可以愉快地將各種圓形影象命名泡泡、氣球、糖、寶寶、小魚、花、樹葉、青蛙、汽車等,這正是一個小孩子的天真,正因為他們所獨有的天真,所以才創造成年人所不能的思想空間,尋找到專屬他們自己的快樂。

  一、猜想孩童心中的藝術

  關於藝術的定義眾說紛紜,2011年商務印書館出版的《新華字典》這樣解釋道:用一種間接的形式方式來表達現實生活中經典的內容。中華奇石館館長李文科則將其進行昇華,並具體介紹:我們將“藝術”定義為人類通過藉助特殊的物質材料與工具,運用一定的審美能力和技巧,在精神與物質材料、心靈與審美物件的相互作用下,進行的充滿激情與活力的創造性勞動。可以說它是一種精神文化的創造行為,是人的意識形態和生產形態的有機結合體。不管怎樣定義,它始終離棄不了藝術是反映當地社會生活,滿足人們精神需求的意識形態的宗旨。

  對於孩童來言,藝術的定義似乎顯得沒那麼重要,他們關心的不是社會需要什麼,更不懂得刻意地去提煉生活中的精華。“我欣賞我看見的東西”,他們只要自己開心就好,什麼物體的對稱關係、遠近的虛實、透視、比例、明暗、色彩,在他們心中並沒這麼多複雜的考慮。他們期待表達屬於他們自己的感覺和情感,這意味著孩子們擁有他們自己的欣賞和選擇能力。月亮的陰晴圓缺、花叢中的五彩繽紛、樹林中嘰嘰喳喳的鳥叫、遊樂場振奮人心的歡呼等等通常會被孩子們表現在畫面裡,美麗高貴的芭比娃娃、能力超群的奧特曼等動畫造型更是女孩、男孩百畫不厭的經典之作。也許這種缺乏技能及生活感受是一種缺陷,但有了生活感受卻因為各方面的原因而無法表達豈不更是一種遺憾。兒童肆意妄為的塗畫或許在我們這些接受過各種教育,感受過生活百態的成年人來說並不能稱之為“藝術”,但這正是他們自己對生活的感受與理解,更是其承接和釋放情感的獨特表達,是我們這些所謂殫見洽聞的成年人所不及的。也許正是因為這些形象應和了兒童的審美期望,他們才會不厭其煩的反覆表達,從而映射出人類內心最初衷的追求真善美與正義的本能。人之初,性本善。兒童繪畫和他的身心發展一樣,有一些早期的原生態淨土,在這片淨土上,每個孩子都在發展著自己的個性,按自己的規律成長。他們擁有自己獨特的觀察方式,以及超常的表現手法,我們常能看到他們唯我地構圖、大膽無忌地落筆、奇特誇張的造型、我行我素的用線、單純強烈的對比色,畫面有一種無法言表的和諧與韻律,這往往是成人世界裡所缺失的。

  二、當代中國兒童美術教育現狀

  最好的兒童畫是發自兒童本心的繪畫,是順其自然、天機自發的畫,是瀟灑自由、沒有任何條條框框的畫。我們讓兒童學畫的目的主要是通過塗塗畫畫來提高孩子的審美素質、審美心理和開發潛在智力,具體包括髮展兒童個人情趣愛好,促進兒童身心情感發展,培養兒童觀察力、想象力、創造力,並開發智力潛能,養成創造性思維的良好習慣。

  然而,進入新世紀,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得到初步建立和逐步完善,我國經濟發展迅速,充滿活力,日益開放,教育事業也受其影響。我國的兒童美術教育似乎備受關注,呈現出火熱發展勢頭,各類的比賽、畫展、層出不群,美術學校、各種藝術培訓中心、少兒美術畫室,散落於大街小巷。兒童美術教育有聲有色,似乎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但令人遺憾的是應試教育以及教育功利主義價值觀愈演愈烈,兒童也不可避免地成了其受害者。有一位經驗豐富的美術老師對3-6歲的孩子進行了一項調查:請他們畫一棵樹、一棟房。以這樣同樣的方法調查上萬名幼兒,絕大多數孩子們畫出的繪畫形象符號如同文字元號,無論什麼時候、什麼年齡畫這些形象都是同樣的符號,一筆不多,一筆不少。這個結果是十分可悲的。他們自出生的那一天就被置於一個由幾千年的文化發展造成的複雜的文化社會結構中,在還沒具備抵禦能力時就被成人所異化。在這個轉型的現代社會中,成人對於生存和名利的壓力無形中波及到兒童,使得本應該是最具人格陶冶感化作用的兒童美術教育也遭受扭曲。有些家長和教師出於對兒童非理性期待,以成人的意志強制性的機械模仿,以及僅以技能技法為基礎的培訓等來干涉教育兒童,兒童從中或許學到了藝術知識,鍛鍊了藝術技能,但卻失去了生命在藝術活動中的本能感受、體驗和創造,久而久之,兒童生命中所具有的藝術天分和潛能就會被扼殺在搖籃之中,兒童慢慢失去了對藝術的興趣、表現和創作熱情,喪失了孩子本該天馬行空的想象、我行我素的繪畫風格,也就失去了其兒童畫的意義。

  三、反思當代學前美術教育

  兒童美術教育在現代已經是一個普遍的名詞。美術教育有利於培養兒童積極的情感、態度,有利於兒童想象思維、創新思維的發展,有利於培養兒童主體性品質和創新精神,特別是美術教育中注重對兒童個性和創造性潛能的開發,這是對人的發展最有價值的貢獻。可見兒童美術教育的初衷是積極的,它始終促進人類努力追求的理想教育的實現。那麼兒童美術教育的初衷是什麼?那就是“讓藝術融入生活,融入思維,融入靈魂,活在當下。”

  然而在多元文化影響下的學前兒童美術教育漸漸離棄其初衷,兒童的非理性創造哪去了?怎樣彌補兒童部分個性的缺失,釋放他們的想象和創造?這是我們今天所要反思的問題。

  首先,兒童繪畫發展有一定的過程,兒童3歲以前的繪畫能力主要表現為“塗鴉”;3-4歲開始產生表現物象的意識;5歲的幼兒才簡單的構思,因此兒童美術教育過程中,必須尊重兒童繪畫能力的自然過渡,不能過於急躁去 “拔苗助長”。

  其次,兒童繪畫活動本身是兒童進行的遊戲,也是一種創作活動,他們畫畫只圖自己高興,並不考慮是否需要畫出一張“作品”,他們用畫來宣洩自己的情感,隨意畫出困擾了他們的事件和問題,也表達他們快樂的心緒和事物,繪畫的作用在於通過宣洩使兒童心理得到平衡,促進他們身心的和諧發展。也許在繪畫過程中會出現許多問題,比如表現力不強,畫面沒有主題,線條凌亂,色彩搭配不合理等現象,如果缺乏正確的引導,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會對繪畫逐漸失去信心,再也不想動筆。因此,家長和教師要在教育中掌握適度原則,既要指出缺點又不能束縛孩子的思想、打消其表現的積極性。

  兒童美術教育在兒童心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神聖的位置,我們應尊重兒童的自主創造,鼓勵孩子大膽地表達他們的思想情感,肯定和接納他們獨特的審美感受和表現方式,分享他們創造的快樂。讓每個孩子的個性不受阻礙,自由發展。作為教師和家長應善於把發展權交還給兒童,由高高在上的知識灌輸者和技能培訓者轉變為兒童學習的支持者、引導者和合作者。要抓住時機,用積極的語言對孩子的藝術作品進行引導,激發兒童的繪畫興趣。要讓孩子多觀察大自然、體驗生活,使兒童自由地抒發內心的感受和情感,能動地進行藝術表現和創造。以此來培養他們對生活有一顆敏感、細嫩的心靈,豐富他們的感性認識,提高認知水平,增強他們創作的主觀能動性,從而提煉美術的精華,以達到美術教育的目的。

  結語

  創作是人類的本能,孩子天生會畫畫,他們總是用一雙好奇的眼睛去認識、觀察世界,並通過稚嫩的小手錶現在畫面中,一抹色彩,一點創意,構成一個美麗的世界。孩子們通過繪畫把自己腦海中的意象、心緒以及對周圍事物的認識表達出來,可以說兒童畫是兒童的全部自我表現,在繪畫中,孩子表現了他的思想、感情、興趣和對外部世界的認識。他們往往能創作出令人驚豔的作品,我認為每個孩子都是天生的藝術家。也許不得當的教育會在不經意間扼殺掉一個未來的繪畫大師,作為學前教育工作者的一員,深知責任之重大。本著對孩子的負責、對藝術的尊重以及對社會的抱負,我們這些學前教育理論研究者和實踐工作者更應當不懈地探索、實踐、反思當前學前美術教育的利弊,在前進中逐漸完善和實現學前藝術教育的變革與發展。

  [參考文獻]

  [1]《學前兒童藝術教育生命化價值取向研究》陳蓉暉,劉霞.東北師大學報

  [2]《新華字典》商務印書館

  [3]《藝術心理學》呂景雲.文化藝術出版社

  [4]《兒童審美心理髮展與教育》張奇編.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5]《畫布上的聲音》聶作平.新疆人民出版社

  作者單位:咸陽師範學院 陝西咸陽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