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素質教育論文

  當今高校體育素質教育推行難度大的原因在於課程不足以引起學生的興趣,教學內容過於陳舊,過於強調課堂紀律等傳統內容,使學生產生厭惡情緒。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初探高校體育素質教育》

  【摘 要】素質教育是實現教育現代化的必經之路,是現代教育的基本思想,分析體育素質教育的內涵和功能,立足實際提出可行的途徑,對高校體育素質有效推行,為體育素質教育提供有效有益的方法。

  【關鍵詞】高校;體育;素質教育

  1、高校體育素質教育

  1.1 素質教育的含義

  素質教育是指目的在於提高受教育者整體素質水平的教育模式,相比於傳統的應試教育,這是一種更加先進的,更適合青少年人的教育模式。素質教育在學校的大環境下,通過多種行之有效的途徑,使學生天賦充分發揮,大幅提高學生知識水平,結合社會實踐和磨礪,提高綜合素質,最終達到新一代合格公民的基本要求,素質教育是提高整體學生綜合素質的教育模式。

  1.2 素質教育的內涵

  素質教育在本質上講,是對人理想素質的培養,這種教育方式通過各種途徑使學生的天性得到發展,特長繼續發揮,最大程度的激發人的潛能,為社會輸送優秀合格的人才。素質教育的教育目標是使學生在心理、生理和社會等多方面綜合發展,包括:思想道德、文化水平、身體素質、心理素質等。

  1.3 高校體育素質教育在實踐中的作用

  高校體育作為素質教育中的重要環節,通過對大學生的身體、心理進行素質訓練,使之能逐漸理解社會、適應社會、融入社會。高校體育素質的目標是將素質教育落到實處,深入每個學生的內心,讓大學生將鍛鍊身體記在心中,實踐到生活中。高校教育的立足點必須是使學生適應社會現代化的要求,努力提高其自身綜合素質,尤其是身體素質。身體素質是一切深層素質的起點,是一切行為體現的支撐。因此高校體育是我國教育工作必須注重的重要環節。

  2、高校體育在素質教育中的功能

  2.1 使教育促進生活化

  體育教育包含健康教育、娛樂教育、人際關係教育、安全教育和團隊精神教育等,因此切不可將體育素質教育獨立看,不能將其僅僅作為一項使大學生簡單掌握某項技術能力的學習,而應彰顯運動本身背後蘊含深刻的道理,將團隊精神、合作精神、合理競爭精神等通過運動的形式表現出來,引導學生養成良好學習和生活習慣,增強適應能力,這些對今後的社會生活和發展都有重要意義。

  2.2 促進身心成長

  縱觀我國從古至今以及世界各個國家,無論其貧窮富有、和平混亂,每一個國家都不曾將身體素質的培養遺失,體育永遠是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對高校體育實施素質教育,其本質就是培養大學生克服困難、不懼艱險的精神,使他們身心健康向前發展的過程,對學生自信、自尊、團結、創新意識的樹立有不可忽略的影響。

  2.3 加速人格完善

  一個人的人格包括性格、道德以及社會品質。學校對學生人格的培養主要體現於對愛國精神、集體主義精神的培養,而對其自身品質,如勇敢、堅定、忠誠、合作和創新的培養普遍較少。在實施體育素質教育的過程中,可以通過體育競賽的形式,培養學生這些優良的品質,使之全面發展。尤其在現代社會,每一個公民都需要遵守一定的社會規範,都要有公平競爭的意識。在體育競爭中,可以使學生認識到競爭是公平的、純潔的,體育是挑戰自己最好的方式,是展現個人魅力良好的舞臺,是他們看到體育深層的勝利和失敗、對抗和合作、競爭與分享。

  3、培養學生體育素質的方法

  3.1 加深學生對終身體育的認識

  早在上個世紀人們就提出終身體育的思想,她告訴我們應當以人為出發點,從哲學的高度研究體育、人、社會之間的關係,其最終目標就是要塑造全面的人,充實人生經歷,提高身心素質,使人展現出體育本身對社會發展積極地推進作用。對大學生強調體育素質絕對不能僅僅從單純的體育活動出發,而應將終身體育的思想傳播出去,使大學生能真正理解體育所蘊含的的無窮能量,幫助他們增強身體素質以應對即將到來的快節奏的社會生活,使他們能找到合理的釋放壓力的方法,提升生活樂趣。

  3.2 強化學生體育意識

  體育意識是指人對各種體育活動的反映和對自覺堅持體育鍛煉的不懈堅持。培養學生這種意識可以使他們清晰的瞭解自己需要依照自身的意志認真完成體育活動,把體育活動視為如同個人一日三餐一樣伴隨一生,自覺的去貫徹終身體育的精神。在高校體育素質教學中,學校管理人員應切實擔負起自身的責任,強化大學生體育意識,對於少部分厭惡運動的學生,可以刻意的組織集體活動,使他們多融入其中,逐步培養體育意識,使之能與終身體育相聯絡。

  3.3 注意對學生心理素質的影響

  心理是身體體質的重要組成部分,心理健康包括豐富的感知能力、一定的個性條件和優秀的個人品質。教師在平時體育課上應注意自己的言語行動,應理解學生的失敗,用自己的耐心和愛心影響學生,將傳統的師生關係轉變成朋友關係,多采用激勵的方法引導學生,避免學生內心出現牴觸情緒,對不同性格的學生因材施教,巧妙安排教學內容,讓大學生體驗到運動的樂趣,影響其心理素質的建立。

  3.4 培養學生的體育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培養學生的體育興趣可以從很多方面入手。在學校可以實行的範圍之內,學校可以通過在校園內建設多個俱樂部,鼓勵學生創辦自身熱愛運動的社團,延長體育場館的開放時間等方式,鼓勵大學生多接觸體育,多參與體育。學校多給學生課外活動提供必要的條件,充分挖掘其自身潛力,逐步養成體育興趣,從而積極地將自己投入其中,增強體魄。

  3.5 課程內容推陳出新

  當今高校體育素質教育推行難度大的原因在於課程不足以引起學生的興趣,教學內容過於陳舊,形式過於單一,評價方式不當,過於強調課堂紀律等傳統內容,使學生產生厭惡情緒。因此,想從根本上改變體育素質教育的現狀就必須要將課程主要內容推誠出新,激發學生參與其中的興趣,這樣才能將素質教育落到實處。

  4、結束語

  高校體育課程是學校教學計劃中基本課程,是關係大學生身體素質的巨大影響因素,因此必須注重提高學生的全面能力,注重培養體育興趣,強化體育意識,努力為終身體育作為鋪墊,使之能更好的適應今後的社會生活,全力培養出一批合格的、具有綜合素質的大學生。

  【參考文獻】

  [1]楊勇.全面實施高校體育素質教育的策略分析[J].科學大眾,20131.

  [2]閆冬.對於高校體育實施素質教育的思考[J].體育時空,201320.

  [3]馬襄城.普通高校體育素質教育構建研究[J].體育時空,201310.

  [4]張朝霖.淺談高校體育素質教育的發展現狀及對策[J].當代體育科技,2013,313.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