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館核心論文發表

  我國的圖書館建築近年來正處於由傳統圖書館向現代圖書館的觀念轉變過渡的階段,圖書館的內涵正不斷髮生變化,隨之也促進了圖書館建築設計的發展和進步。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圖書館核心論文,供大家參考。

  圖書館核心論文範文一:高校圖書館行政管理論文

  一、高校圖書館行政管理優化對策

  1.強化行政管理專業性,吸納高階行政管理人才

  當前高校承擔圖書館行政管理工作的人員大多不具備行政管理及相關的專業背景,在實際工作中沒有組織進行行政管理領域新方法、新知識、新理念的學習,在專業素質上存在一定的侷限性。行政管理工作的開展需要工作人員吸納豐富的管理經驗,並根據實際情況合理套用,行政管理人員自身的學識與素養直接影響著高校圖書館行政管理工作開展的水平。為更進一步地提高高校圖書館行政管理工作水平,需要對行政管理的人才培養模式進行優化。例如,高校圖書館可以嘗試將企業人才管理模式引入行政管理工作當中,培養或引入一批具有專業技能的行政管理人才,從企業的角度來審視行政管理工作的執行情況,梳理關鍵環節,制定科學的管理機制,促進行政管理工作水平的提升。

  2.加強行政管理經濟支援,合理利用管理經費

  經費的支援是高校圖書館行政管理工作得以順利開展的重要基礎之一,也有研究中將經費視作高校圖書館行政管理工作的命脈。針對當前高校圖書館行政管理工作中普遍存在的經費短缺問題,一方面需要加大對高校圖書館的經費投入力度,可通過設定專項經費的方式,將下撥經費直接作為高校圖書館行政管理經費使用;另一方面則需要重視對經費的利用管理,即要求行政管理人員根據每年度高校圖書館經費的預算情況,對經費的使用及其比例進行合理安排,例如需要按照圖書館圖書資源的採集原則,結合以往年度的訂購資料以及需求資料,對本年度的圖書資源採購方案進行合理設計。同時,還可以在對本圖書館現有藏書結構進行分析的基礎之上,評估各個院系讀者的需求,確定採購目標,減少採購中間環節不必要的經濟損失,將執行經費更多地投入到讀者服務、資訊推送、資訊挖掘以及對外交流等方面,兼顧服務水平的發展。

  3.建立健全工作制度,明確管理依據

  建立系統、完備的行政管理制度是圖書館完善行政管理工作、推動業務工作的重要保證。健全的制度源於廣泛的參與,管理者在制定各項規章制度的過程中應廣泛徵詢一線工作人員的意見和建議,力使工作流程符合工作實際,人員管理符合工作需要和人性訴求,這有利於規章制度的落實,有利於調動員工參與的積極性。

  4.轉變行政管理工作模式,促進人員才能發揮

  我國當前高校所處的基本體制環境是以政府為主導,以計劃調節為手段的模式,指導性、計劃性的管理模式對高校圖書館行政管理產生了非常深遠的影響。尤其對於高校圖書館而言,服務作為工作的核心與基礎,將會直接受到高校圖書館行政管理人員素養及其工作積極性的影響,而且,即使行政管理人員的專業素養較高,也不代表能夠提供非常滿意的讀者服務。因此,需要積極轉變行政管理的工作模式,參照企業管理模式方面所取得的成功經驗,改變自上而下的指令模式,將主動權下放至基層,基層管理者作為服務物件,管理層則為政策層面的服務者,通過這種方式,使基層管理人員在業務工作上更具主動性,同時促進管理流程的優化。

  二、結束語

  在現代教育體系不斷髮展與完善的背景之下,高校圖書館管理工作所面臨的發展前景是非常理想與廣闊的。為了能夠更好地滿足現代社會資訊化發展的要求,為創新性人才的建設提供必要的資源支援,就需要積極展開對高校圖書館行政管理工作的改革與優化。在理論基礎之上豐富實踐,以實踐反作用於理論的完善,促進行政管理工作水平的不斷提升與完善。本文分析指出,高校圖書館行政管理工作必須提高專業性,加強經濟支援,健全制度,同時轉變工作模式,方能夠更好地促進圖書館工作效益的進一步發揮。

  圖書館核心論文範文二:圖書館終身教育思想論文

  1終身教育的思想與目標

  嚴格意義上來說,終身教育具有現代化意義的思想初見於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其主要的思想就是把成人教育變成國民永久的需求,這樣的教育應該具有普遍性與終身性。終身教育主要是以生活、教育、終身作為三個基礎的術語,也就是說對於一個人來說,從生到死的一生所接受的教育,其最終的目的就是改善與維持人類在社會生活當中的質量,使其能夠更好地適應社會的急劇變化與科技的不斷個性要求。其主要的內容包括:第一,對於一個自然人來說,教育是具有持續性與發展性的;第二,教育應該知行合一,並能夠根據不同階段的人所具有的特點實施針對性教育,從而適應個人與社會的發展需求;第三,教育是公平平等的;第四,終身教育作為統合式的教育,應該讓教育資源運作實現一體化;第五,終身教育作為一種立體式與多元化的教育,主要包含有社會、學校及家庭中各種傳統、遠端、正規及非正規的教育。由此可知,終身教育主要的目標就是提高人們生活的幸福指數,讓人們向更加美好的生活邁進,並在終身教育整個過程當中,不斷地吸取對自身有利的元素,讓學生更加的充實與和諧。

  2對圖書館的功能再認識,奠定終身教育的思想基礎

  近現代對於圖書館的功能主要有兩個階段的認識。第一個階段是中國引入歐美日等現代化圖書館思想時,最為典型的就是劉國鈞先生為近現代圖書館的性質概括的“自動化、平民化及社會化”思想。圖書館作為一個全面面向全體人民的教育類機構,其必須向全體人民公開、共享及免費開放,因此其具有無時間限制、無性別限制、無年齡限制、無金錢限制、無程度限制以及無手續限制等特徵,並在理論上深刻的理解近現代的圖書館功能。第二個階段,是新圖書館的運動從宣教鼓動的時期進入到發展的高潮時期,並在對比的基礎上,開始實施學術的立新與批判。新圖書館的運動宗旨和目的就是要建立起“美式圖書館”,構建出一個完全不同於藏書樓的圖書館群,讓人民能夠自由地、不受限制的使用圖書館。圖書館界在批判藏書樓思想的過程當中,使圖書館中的思想內涵被進一步深化,實現對舊學制的批判,並在此基礎上建立平民式新圖書館思想,給圖書館實行終身教育打下堅實的基礎。

  3圖書館和學校教育對比,確立終身教育的理想場所觀念

  學校的教育是有限制的,圖書館的教育是無限制的;學校的教育是被動式教育,圖書館的教育是主動式教育;學校給予我們學識基礎,圖書館是給予沒有能力進入高等學校的人們擁有繼續學習的機會;學校的教育是初步的,圖書館的教育是無止境的;學校所開展的主要是系統性基礎教育,不管是學習的時間還是學識的程度都受到一定的限制,而圖書館則把這些限制打破,讓人們能夠根據自身需求任意的學習。並對於無法進入高校深造的人們來說,圖書館給他們提供繼續學習與研究的理想場所。由此可知,圖書館教育的終極目標就是:讓社會上沒有不讀書的人,讓圖書館內沒有不被人讀的圖書。

  4圖書館作為社會教育重要的組成部分,深化終身教育的思想

  圖書館不但作為社會教育重要的組成部分,還是人們學習的公共場所,因此,其具有社會學校的性質,不管是在校生還是不在校生,都能夠自由地使用圖書館。雖然學校的教育與一個國家文化的興衰有重要的關係,但是一半隻是侷限於在校的學習期間,當學生走出學校並步入社會之後,要怎樣才能夠找到繼續教育的場所或者機會,是最主要的問題之一。在學校之外的教育機構很多,但是其性質與效果能夠達到人們的需求只有圖書館。新圖書館的運動中,從一開始就明確了終身教育的理念與理想場所功能,並從社會的發展趨勢和需求出發,從理念、制度、管理、服務等方面改革圖書館,承擔歷史所賦予的崇高使命。只有把所有人民都吸引到圖書館當中,才能讓圖書館真正意義上成為社會教育的機構與終身學習場所,並且不管是哪一種教育,都要讓人們有接受教育的平等機會。

  5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新圖書館運動的整個過程當中,要充分地運用終身教育的思想,讓全民積極參與到圖書館的終身教育當中,設立公平、平等的渠道讓人們無條件投入到圖書館的教育當中,並在不斷的發展過程中使圖書館更加能夠滿足人民對圖書的需求與對知識的渴望,同時在理論研究與實踐活動當中進一步深化圖書館終身教育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