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者的勵志案例

  最有希望的成功者,並不是才華最出眾的人,而是那些最善於利用每一時機發掘開拓的人。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歡迎閱讀!

  1:

  流水在碰到牴觸的地方,才把它的活力解放。——歌德

  福勒的家境不好,為了生計他五歲參加勞動,九歲之前就像大人一樣以趕騾子為生。在母親的鼓勵下,他開始思考如何致富。他選擇了肥皂業。於是,他像我們現在的很多推銷員那樣,挨家挨戶地推銷肥皂。12年之後,他終於積蓄了2.5萬美金。這點錢在當時對他來說是多麼重要啊!

  正好,福勒獲悉供應他肥皂的那家公司要出售,售價是15萬美金。福勒興奮極了,由於興奮他竟然忘記了自己只有2.5萬美金。他與那家公司達成協議,先交2.5萬美金作為保證金,然後在10天之內付清餘款,否則,那筆保證金——也就是他的全部財產——將不予退還。福勒興奮地說了一個字——行。

  這時福勒其實已經把自己逼上絕路,但他感到的不是絕望,而是成功的興奮。是什麼使他敢於如此冒險呢?是那個致富的念頭,是他對人生的積極心態。

  福勒開始籌錢。由於做了12年的推銷員,他在社會上建立了很好的人緣。朋友們借給他11.5萬美金,只差1萬美金了。但是,這時已經是規定的第10天的前夜,而且是深夜,所以那1萬美金就不是小問題了。福勒發愁了。但是,他沒有絕望。他在深夜再次走上街頭。

  成功之後福勒說:“當時,我已用盡我所知道的一切資金來源。那時已是沉沉深夜,我在幽暗的房間中跪下祈禱,祈求上帝引導我見到一個能及時借給我1萬美金的人。我驅車走遍大街,直到我在一幢商業大樓看到第一束燈光。”

  當時已是深夜11點。福勒走進那幢商業樓,在昏黃的燈光裡看到一個由於工作而疲憊不堪的先生。為了順利履行那份購買肥皂公司的協議,福勒忘記了一切,心中只有勇氣和智慧。他不假思索地說:“先生,你想賺到1000美金嗎?”

  “當然想嘍……”那位先生因為這個好運氣的突如其來而驚慌。

  “那麼,給我開一張1萬美金的支票,等我歸還您的借款時,我將另付您1000美金的利息。”福勒於是講述了他面臨的困境,並把有關的資料讓那位先生看。於是,福勒拿到了那1萬美金。

  福勒經過12年的潛心經營,終於在那天深夜碰到了機遇,此後即一發不可收拾,他終於邁進了世界鉅富的行列。

  2:

  有關李嘉誠在香港地產和股市的風雲故事,也是世人皆知的故事了,在此我輯錄一些其它的資料來全面認識李嘉誠。

  一、遷冊中的李嘉誠

  據港府公佈的統計資料,20世紀80年代中,香港移居海外的人口每年約2~3萬人;90年代初開始,每年以6萬人的速度外流。這其中,絕大部分是工商業者和專業人士。

  據1990年12月18日香港《明報》《東方日報》,到該年11月底止,“香港已有77間上市公司遷冊海外”,“佔香港上市公司總數的1/3”,“現時在香港四大財團中,只有李嘉誠的長實系集團和施懷雅的太古洋行集團尚在香港註冊”北京,信心危機再次爆發,恆指於開市首日,狂瀉580多點。遷冊流四起,華商都看李嘉誠的--他是香港首富,長實系在港上市公司佔總市值的10%強。在這種形勢下,李嘉誠不得不站出來說話,11月20日的香港報章,發表了他的長篇言論,核心內容是:他相信香港1997年後仍會繼續繁榮,香港是個充滿活力的城市,也是一個賺錢的好地方。

  1990年中,遷冊風再次振盪。輿論盛傳,香港最大財團匯豐銀行,將借收購英國米特蘭銀行之機,變相遷冊倫敦。合併及遷冊花費了兩年時間完成,匯豐在香港地位舉足輕重,工商界深為不安。匯豐大班浦偉士發表講話,言稱匯豐仍保留香港第一上市地位,業務仍以香港為最大基地。

  匯豐完成遷冊不久,李嘉誠突然宣佈辭去匯豐董事局非執行副主席職位。據傳,李嘉誠對匯豐遷冊持反對意見,他的意見未被董事局採納,最後導致這一結果。

  二、李嘉誠和祖國

  1978年9月底,李嘉誠作為港澳觀禮團的成員,應邀到北京參加國慶節典禮。這是李嘉誠有生以來,第一次來到祖國首都;也是他逃避戰亂遠走他鄉的38年來,第一次踏上祖國內地的土地。

  這年底,李嘉誠從家鄉的來信中,獲悉潮州有很多返城的“黑戶”,或露宿街頭,或擠在臨時搭起的矮棚籠屋棲身。李嘉誠深為不安,馬上覆函至家鄉政府,提出捐建“群眾公寓”以救房荒之急。

  群眾公寓兩處共9幢,4~5層不等,建築面積1.25萬平方米,安排住戶250戶。李嘉誠共捐資590萬港元,工期分幾年完成。

  1979年,李嘉誠回到闊別40年的家鄉。當晚,在潮州市政府舉行的茶話會上,李嘉誠說出一席感人肺腑的話:“我是1939年潮州淪陷的時候,隨家人離開家鄉的,到今天已經有整整40年了。40年後的今天,我第一次踏上我思念已久的故鄉的土壤,雖然一路上我給自己做了心理準備,我知道僻遠的家鄉與燈紅酒綠的香港相比,肯定是有距離的,但是我絕對沒想到距離會是這麼大。就在我剛下車的時候,我看到站在道路兩邊歡迎我歸來的,我的衣衫襤褸的父老鄉親們,我心裡很不好受。我心痛得不想說話,也什麼都說不出來,說真的,那一刻,我真想哭……”

  李嘉誠說到這,已淚水潸然。

  1980年間,李嘉誠捐資2200萬港元,用於興建潮安縣醫院和潮州市醫院,大大改善了潮州醫療條件。

  1984年,他向中國殘疾人基金會捐贈100萬港元;1991年,他又捐出500萬港元,並表示從1992~1996年間,陸續捐贈6000萬港元。

  1987年,他向中國孔子基金會捐款50萬港元,用於贊助儒學研究,該基金會在山東曲阜為李嘉誠樹碑立傳。

  1988年,他給北京炎黃藝術館捐款100萬港元。同年,捐200萬港元資助汕頭市興建潮汕體育館。

  ,捐贈1000萬港元,支援北京舉辦第11屆亞洲運動會。

  1991年7月12日早晨,李嘉誠邊用早餐,邊聽廣播,驚悉中國華東地區發生百年未遇的特大水災。他立時用電話與長實系四間公司的首腦聯絡,取得共識後,即通知新華社香港分社,以長實、和黃、港燈、嘉巨集四公司的名義,捐出5000萬港元賑災。數日後,李嘉誠得知汕頭遭遇強颱風災害,即以個人名義捐500萬港元予汕頭市政府。

  李嘉誠在廣州市、廣東省的其他地方,先後有數千萬港元的捐款。較大的捐贈專案有:認捐1000萬港元,資助廣州市科技進步基金;以公司名義,捐助1000萬港元予廣東省教育基金會。

  汕頭大學的建立,是李嘉誠在祖國義舉的一塊豐碑,從1979年至今,他捐出的款額逾8億港元。

  ……

  有關李嘉誠的故事還有很多很多,尤其是在幫助中資公司在香港鼎立、進軍內地房地產市場、投資實業等,隨著香港的迴歸,“長江”真正回到祖國懷抱,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李嘉誠的財富對他個人而言已經沒有意義了,最有意義的是:李嘉誠以其一生的成就告訴我們這些後來人,創業很艱辛但又很簡單,只需要一個字“誠”,而且越是在危難、貧賤之中的越要懂得利用誠實的力量來幫助自己。誠實與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李嘉誠的故事再一次告訴我們:誠實與誠信,中國人不能丟,因為我們丟不得、丟不起啊!

  《比爾·蓋茨的魅力》

  從退學建立微軟,到成為世界首富,蓋茨只用了20年的時間。此後,這個被美國人譽為“坐在世界巔峰的人”就再也沒有從這個位子上下來過,一坐就是12年。

  網際網路仍然充滿魅力

  其實,蓋茨作為世界首富的日子也是波折不斷。在1998年股票市場的網際網路泡沫出現前,蓋茨的財富已經達到近1000億美元。2000年網路股熱潮開始消退,微軟股價下滑了近63%,蓋茨的身價也隨之縮水了近一半。儘管蓋茨依然保持著全球首富的位子,但是與第二名的差距已經是越來越小,那時人們紛紛預測,隨著網際網路泡沫的破滅,蓋茨遲早要讓出“天下第一”的寶座。

  然而事情發展並沒有像人們想象的那樣。2003年以來,美國經濟強勁復甦,帶動了網際網路業的回暖。且不說屢創奇蹟的Google等後起之秀,微軟公司在股票市場上的表現也很搶眼,蓋茨的財富重新水漲船高。在過去一年裡,蓋茨的財富增加了近8%。

  不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

  沃倫·巴菲特曾評價比爾蓋茨說:“如果他賣的不是軟體而是漢堡,他也會成為世界漢堡大王。”言下之意,並不是微軟成就了蓋茨,而是其商業天賦成就了這個世上最富有的人。

  對於理財,蓋茨自然也有自己的一套。對微軟公司前途的信心使蓋茨仍然把財富的絕大部分投在公司股票上,儘管他已經不擔任公司的CEO,但是作為微軟的首席架構師,他仍然主導著公司的發展方向和戰略規劃。不過精明的他也會在好的價位適當地套現一些股票。股市交易記錄顯示,上個月蓋茨就在公開市場出售了100萬股微軟股票,獲得收入近2700萬美元。

  當然,像蓋茨這樣的聰明人是決不會把“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的。具有遠見的蓋茨早在網路股泡沫破裂之前就開始分散投資了。蓋茨在1995年建立了一家投資公司,據瞭解,該公司管理的投資組合價值100億美元,其中很大一部分投入了收入穩定的債券市場,主要是國庫券。

  蓋茨看好代表新經濟的數字及生物技術產業,但在投資時並不排斥傳統經濟,尤其看重表現穩定的重工業部門。蓋茨曾通過自己的投資公司收購紐波特紐斯造船公司7.8%股份,後來這些股票幾乎上漲了一倍;他對加拿大國家鐵路公司的投資也給他帶來了豐厚的回報,在不到一年內股價就上升了大約1/3。此外,蓋茨也喜歡向抵禦市場風險能力很強的公用事業公司投資。而蓋茨對科學創新的興趣,也使他把醫藥和生物技術產業作為一個重要的投資方向。

  自稱善用每一分錢

  曾經有人計算過,像比爾·蓋茨那麼有錢可以怎麼花,結論是:可以買31.57架太空梭,或者344架波音747,拍攝268部《泰坦尼克號》,買15.6萬部勞斯萊斯產的本特利大陸型豪華轎車。但是事實上,富可敵國的蓋茨夫婦生活很儉樸,唯一可稱得上奢華的只有他們位於西雅圖郊區價值5300萬美元的豪宅。不過據到過蓋茨家的人介紹,豪宅內陳設相當簡單,並不是常人想象的富麗堂皇。蓋茨曾說過:“我要把我所賺到的每一筆錢都花得很有價值,不會浪費一分錢。”

  在過去幾年裡,蓋茨把他的大量個人財富捐獻給了慈善事業。據統計,蓋茨至今已為世界各地的慈善事業捐出近290億美元的財富,成為世界上最慷慨的富人。目前,以蓋茨夫婦兩人名字命名的比爾和梅琳達·蓋茨基金會是全球規模最大的私人慈善組織,其基金規模是老牌的福特基金會的3倍、洛克菲勒基金會的10倍。去年11月,他在倫敦慶祝自己50歲生日的時候,對在場的記者表示,名下的鉅額財富對他個人而言,不僅是巨大的權利,也是巨大的義務,他準備把這些財富全部捐獻給社會,而不會作為遺產留給自己的兒女。

  世人對蓋茨的評價褒貶不一。有人說他是成功的企業家,有人說他壟斷行業、欺凌弱小;有人說他是“最慷慨的慈善家”,有人說他是一個虛偽的人———他的慈善之舉只是有史以來最昂貴的公關活動;有人說他是當之無愧的全球首富,有人說他只會貪婪地在股市中套現,從微軟使用者的身上榨錢……但是就像美國人說的那樣:“不管你是愛他,還是恨他,你都無法漠視他———這就是比爾·蓋茨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