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讀書日手抄報

  要明確讀書的意義,從培養學生的興趣入手,教給讀書的方法,培養自主讀書的能力。可以開展做讀書手抄報來培養學生的讀書積極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希望大家喜歡。

  的圖片

  圖一

  圖二

  圖三

  圖四

  的資料

  一、讀書名言

  1 韜略終須建新國,奮發還得讀良書。——郭沫若

  2 飯可以一日不吃,覺可以一日不睡,書不可以一日不讀。——毛澤東

  3 讀書也像開礦一樣“沙裡淘金”.——趙樹理

  4 讀過一本好書,像交了一個益友。——臧克家

  5 聰明在於勤奮,天才在於積累。——華羅庚

  6 讀書忌死讀,死讀鑽牛角。——葉聖陶

  7 不怕讀得少,只怕記不牢。——徐特立

  8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周恩來

  9 與肝膽人共事,無字句處讀書。——周恩來

  10 閱讀的最大理由是想擺脫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遲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擾。——餘秋雨

  二、讀書的好處

  讀書對於不同的人來說有著不同的樂趣。對於從事體力勞動的人來說,讀書是一種休閒;對於從事腦力勞動的人來說,書可能是一種靈丹妙藥;煩閒時,讀書可以解悶,愁苦時,讀書可以忘憂;興奮時,書可以和你一起分享……

  如果你問到我們小學生:在語文學習中,讓你最感吃力的是什麼?回答十有是寫作文。我們學生視寫作為語文的頭號負擔。多讀書,對寫作尤其有用。平時讀書最好是做筆記,把一些優美的詞語和句子以及一些寫得好的段落都記下來了,時間長了,積累的名言妙語自然就多了。當到寫作文的時候就不用發愁了。

  你看,每次寫作文的時候,總有一部分同學面對著作文字,絞盡腦汁地想,也只能七拼八湊的寫上幾排。而那些同學也正是平時不愛看書閱讀,只想著玩的同學。你再瞧瞧那些平常熱愛看書,喜愛閱讀的同學呢,則是如行雲流水,滔滔不絕。

  記得有一次寫作文時,是寫龍水西湖。我覺得自己得到了一個大顯身手的好機會:平常積累的那些描寫景色的詞語,像酵母似的發揮了作用。我用平靜的湖水以翠綠的小島和倒影相連,顯得很和諧。我用春、夏、秋、冬來體現出不同季節有著不同景象的龍水西湖。我的作文如願以償的得到了不錯的成績。

  書,帶我們進入知識的海洋;書,帶我們暢遊神祕的歷史;書,帶我們進入夢想的天堂;書是一種對人類有益的營養品;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讀書的好處可遠遠不止這些,還有很多很多,數不勝數。我建議同學們多看些有用的好書,因為看書不但可以增長我們的知識和見識,而且還可以提高我們的作文水平,增強我們的語言能力……行動起來吧,多看些好書,一定會收穫不少的。

  三、名人愛讀書的故事

  蘇東坡

  蘇東坡學識淵博,他有一種各個擊破的讀書法。他認為一本書每讀一遍,只要理解和消化一個問題就行了;一遍又一遍地讀,就能達到事事精通。一本書的內容是很豐富的,而人的精力有限,不可能一下子全部吸收,只能集中注意力瞭解某一個方面。比如想探究歷代興亡治亂的原因,那麼就從這個角度去讀;要探究史實典故,就換另一個角度,再讀一遍。這個方法雖有些笨,但這樣讀過之後,各個方面都經得起考驗。

  況衡

  況衡,字稚圭,西漢東海漢郡名,今江蘇省邳縣以東至海,連山東省滋陽縣以東至海地區人。他出身農家,祖父、父親世代都是農民。傳到匡衡,卻喜歡讀書。他年輕時家裡貧窮,白天給人做僱工來維持生計,晚上才有時間讀書。可是家裡窮得連燈燭也點不起。鄰家燈燭明巒,卻又照不過來。匡衡就想出個法子,在貼著鄰家的牆上鑿穿一個孔洞,偷它一點光亮,讓鄰家的燈光照射過來。他就捧著書本,在洞前映著光來讀書。

  孫敬

  漢朝有個叫孫敬的人,從小勤奮好學,他每天晚上學到深夜,為了避免發睏,他用繩子的一頭拴柱頭髮,一頭拴在房樑上。戰國時,有個名叫蘇秦的人,想幹一番大事業,便刻苦讀書。每當深夜讀書時,他總愛打盹。於是,他就在自己打盹的時候,用錐子往大腿上刺一下,以提精神。孫敬和蘇秦的故事感動了後人,人們用懸樑刺股來表示刻苦學習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