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教育孩子的古詩

  教育孩子一門很深的學問,也許我們從古詩詞中得到啟發,那麼有哪些呢?下面小編收集了一些,希望對你有幫助。

  教育孩子的古詩《誡子詩》

  明者處世,莫尚於中。優哉遊哉,於道相從。首陽為拙,柳下為工。飽食安步,以仕代農。依隱玩世,詭時不逢。才盡身危,好名得華。有群累生,孤貴失和。遺餘不匱,自盡無多。聖人之道,一龍一蛇。形見神藏,與物變化。隨時之宜,無有常家。

  教育孩子的古詩《責子》

  白髮被兩鬢,肌膚不復實。雖有五男兒,總不好紙筆。阿舒已二八,懶惰故無匹。阿宣行志學,而不愛文術。雍端年十三,不識六與七。通子垂九齡,但覓梨與慄。天運苟如此,且進杯中物。

  陶淵明平時酗酒,從遺傳學角度看,對後代影響是顯而易見的,但他不懂此理,只責怪兒子,而不批評自己,並且還要“且進杯中物”,實屬荒唐而可悲了。

  教育孩子的古詩《小歲日喜談氏外孫女孩滿月》

  新年逢吉日,滿月乞名時;

  桂燎薰花果,蘭湯洗玉肌。

  懷中有可抱,何必是男兒!

  白居易處於封建時代,終生無子,卻能超脫封建觀念的羈絆,其德行豈能與那些信奉“男大讀詩書,女大逐雞狗”的庸俗之輩同日而語!

  教育孩子的古詩《示宗武》

  覓句知新律,攤書解滿床。試吟青玉案,莫羨紫羅囊。

  假日從時飲,明年共我長。應須飽經街,已似愛文章。

  十五男兒志,三千弟子行。曾參與遊夏,達者得升堂。

  詩中的“紫羅囊”指東晉謝玄少年時喜歡佩帶紫羅囊,他的叔叔謝安,覺得是很不好的習氣,就將紫羅囊燒了。

  教育孩子的古詩《孟東野夫子》

  ……有子與無子,禍福未可原,有子且勿喜,無子固無嘆。……

  教育孩子的古詩《遊子吟》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通過一位慈母給遠行的孩子密密縫衣的生活原型,形象生動地表達了母親對孩子的真摯感情,家喻戶曉,老少鹹誦,成為古今必讀的教子名篇。

  教育孩子的古詩《驕兒詩》

  爺昔好讀書,懇若自著述。

  憔悴欲四十,無肉喂蚤蝨。

  兒慎勿學爺,讀書求甲乙。

  穰苴司馬法,張良黃石街。

  便為帝王師,不假更纖悉。

  教育孩子的古詩《寒窗課子圖》

  孤燈課讀苦含辛,望爾修身為萬民;

  勤儉家風慈母訓,他年富貴莫忘貧。

  這赫然是母親的遺訓,寇準再三拜讀,不覺淚如泉湧。於是立即撤去壽筵。此後專心料理政事,成為宋朝一位有名的賢相。

  南宋詩人陸游特別注意用詩陶冶孩子性格。他寫了《冬夜讀書示子聿》一首詩告訴孩子,一定要學以致用,身體力行:

  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功夫老始成。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他總結自己學詩的體會,明確告訴兒子:“汝果欲學詩,功夫在詩外。”《示子》

  教育孩子的古詩《示兒》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這首詩,情緒是悲壯的,但字裡行間又洋溢著堅信最後能獲得勝利的樂觀精神,顯示出他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並沒有因其生命的結束而告,它永遠有力地激勵和感召著後人。

  教育孩子的古詩《教子孫讀書》

  淡然虛而一,志慮則不分。眼見口即誦,耳識潛自聞。

  神焉默省記,如口味甘珍。一遍勝十遍,不令人艱辛。

  意思是說,讀書安神靜氣,虛心專一,思考問題不會分神。眼睛看到即在口中誦讀,耳聞自己的誦讀聲即潛心思考和記憶,就好比品味甘美珍異的食物。這樣讀書,一遍可以勝過十遍,而且還不至於太勞

  教育孩子的古詩《嫁女詞》

  姑恩不在富,夫憐不在容。但聽關雎聲,常在春風中。

  女遵父訓,把這首詞作為傳家寶世代相傳。

  身為康熙秀才、雍正舉人、乾隆進士的鄭板橋,一身正氣,兩袖清風。女兒出嫁無錢置辦嫁妝,便以一幅蘭竹圖代替,並在上面題了一首詩:

  官罷囊空兩袖寒,聊憑賣畫佐朝餐,

  最慚吳隱奩錢薄,贈爾春風幾筆蘭。

  這些情真意切的教子詩詞,給後人留下了寶貴的財富。這些詞值得我們每一個做家長的閱讀學習,認真深思和細細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