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教育孩子的反思

  關於孩子的教育問題可以說是目前家庭的大事情。怎麼寫呢?下面小編為你整理了幾篇,希望對你有幫助。

  教育孩子的反思篇一

  我上六年級的兒子今天晚上九點多鐘,靜靜地嘟著嘴站在我和老公的面前,當時我們在看電視,孩子什麼也沒有說,只是站著,我就有預感覺得有什麼不好的事情,老公問:怎麼啦?那個小孩拿出一張報紙,上面語文老師寫著的:考試總說話,太差,要努力!我的心情就立即變得很糟,膽汁質的氣質型別的典型特徵,我沒有辦法控制,就任由一股氣從心裡升上來升上來,一直頂到天靈蓋,直到頭很疼。我努力壓制自己的怒火,可是不好壓住,所以就隨口說了幾句生氣的話,諸如,明天別上學去了,你到底去幹嗎去了等等,可是說完之後,心情並沒有因為發洩而變好,而是更糟糕了。

  老公平靜地拉過兒子,輕輕地問他到底怎麼啦,原來中午沒有量體溫,被老師叫出去量體溫,他量完體溫回來後和同桌說話,不好好答卷子,被老師說了,並且上週五的作業有一本書沒有找到就沒有做,被罰了,自己覺得沒有理了,並且老師還得讓家長簽字,所以就成了那個樣子。期中考試考得挺好的,尤其是語文考了97分,進步很大,可能是翹尾巴了吧!我猜想著,聽著那個爸爸和那個兒子在說話,爸爸極有耐心地在教育孩子,並且在報紙上簽字說,我們覺得你前一段做得挺好的,應該繼續努力,克服缺點,我們相信你!雖然我心裡是這麼想的,但是還是衝動壓倒了理智,所以又對孩子不負責任地訓斥了一通,訓過之後,有什麼效果,沒有考慮,當時只想著自己的發洩,對孩子有什麼好處,沒有想。

  學習心理這麼長時間了,現在對自己的心理狀態比較有自知力,但是自制力不足,不大會正確調整,我還得提高這種調整能力才行,要不兒子和學生我都教育不好呀。

  要不試試下次生氣時,別說什麼,保持一定時間的沉默是不是好一些呢?

  兒子還是個孩子,在慢慢成長,不能總是把他當成一個完美無缺的大人,犯了錯誤也不能原諒,真的孩子犯了錯誤,上帝也會原諒的,這句話真的挺對,我為什麼對學生能夠用發展的眼光,對待兒子只是挑剔和指責呢?我得認真反思其中的原因才行,要不好好的兒子就讓我給毀了。理智一些,用理解,寬容,欣賞的眼光看待孩子吧,想想那個流傳已久的故事,那個忍受著壓力煎熬但是時刻鼓勵孩子的媽媽吧!她真的值得你好好學習,同樣的話,如果用另外一個方式說出來就會讓孩子得到鼓勵,為什麼我們吝嗇自己的鼓勵和讚揚,而指責總是不厭其煩地出現呢?

  孩子的習慣是一兩天就能建立的嗎?需要耐心細緻地培養,我必須告誡自己耐心而執著地真正欣賞自己的兒子,讓兒子真的體驗到自信呀!

  教育孩子的反思篇二

  女兒最近變的特別愛哭,一點小事就能觸動她的神經。幼兒園老師忘記給她發小貼上她也會大哭,別的小朋友輕輕碰她一下,她也會大哭,感統課換了教室,她在新的環境中也表現出不適應,無措,並且也有過哭的記錄,開始不喜歡感統。我就表現出了焦慮和不安每次女兒遇到問題,我首先會有焦慮的情緒,我就和朋友、和老公說這些事,但是我找不到答案和心理平衡的感覺,依然焦慮。

  剛才一些教育孩子的文章,我想做母親的要不斷地反省自身的問題,從自己找差距,儘量做個優秀的母親。首先:我要儘量讓自己變得從容些,學會冷靜的分析孩子的問題和遇到的處境,不然我的焦慮會給孩子帶來不好的影響;要多學習幼兒教育,這是一門學問,儘量讓孩子有一個健康的心態,引導她學會與周圍的環境相處,增加她與人交往的經驗,讓她自然的學會處理與其他大人、小孩之間的關係;培養她的自信心,在處理事情上,在與人交往上,讓他更多獲得成功的經驗;我一定要冷靜、冷靜!要給孩子機會,孩子的一生是個長長的過程,不能因為孩子這樣的性格就否認孩子,不能說她這樣的性格將會持續終生,或者她不見得比其他孩子要差。冷靜了之後,我就要按照孩子的成長軌跡去因勢利導的培養。

  今天,找了一個鐘點工,幫我分擔一些家務,我可以把更多的時間投入到教育孩子身上,多花些時間和她在一起,因為她這個階段和這個階段獨特的性格,需要我去不斷引導她,引導她進入一個“交往”的世界,幫她積累人際交往的經驗。一定要和孩子溝通,並且在實踐中引導她。

  每天要有知識的學習、技能的積累。讀故事、做有關的智慧訓練,表達語言,體育鍛煉。做母親不是件輕鬆的事情,要把自己做的完善才能培養出完善的孩子。自己就是榜樣,要記住這一點。我是個太認真的人,特別是對於自認為是值得投入的重要事情,比如當年對工作,對愛情,對孩子,都是這樣的態度。

  教育孩子的反思篇三

  老公提出意見,說我對孩子的關愛態度不利於孩子成長,後果就是:孩子會認為我這裡就是最安全的港灣,到外邊沒有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孩子只依戀我一個人,誰都不願跟;孩子不怕我,在孩子面前我沒有威嚴。

  仔細想想,老公說的每一條都符合事實。孩子漸漸長大,我卻總把女兒看成剛出生不久的嬰兒,時常抱到懷裡“寶貝、大寶”的叫著,和她回憶小時候吃奶的樣子;早晨不願起床,我就講她喜歡的動畫片裡的人物,一遍一遍的逗她;經常和女兒開玩笑,看她開懷大笑。現在的女兒,一直不怕我,整天和我嬉皮笑臉,直呼我的大名。雖然我經常告訴她,遇到事情要動腦筋自己想辦法解決,女兒還是比別的孩子愛哭,獨立性差,喜歡什麼事情都向我求救。

  孩子的身上帶著家長的影子,太過保護只會讓孩子自己驕縱自己,不把自己當成大人看待。記得有一次,女兒穿過馬路就不見了蹤影,急的我找了20分鐘都沒找到,回到家她卻站在門口對著我笑,孩子長大了,懷著好奇心想掙脫保護,絲毫不懂得這樣做媽媽有多擔心,不懂得這樣做是對媽媽的不尊重。女兒馬上就要上小學了,即將面對陌生的校園,陌生的夥伴,陌生的老師,這樣的狀態怎麼適應新的環境和新的課堂?

  一直都在試圖和女兒建立一種朋友式的關係,可就是這樣的想法讓女兒變成了現在的樣子。孩子一天天長大,看來真的該好好想想自己的教育方式,不要把女兒教育成現在的自己,時常想從別人身上尋找到依賴,不要像自己一樣心靈上永遠長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