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青春期叛逆的原因

  青春期的孩子心理尚不成熟對一些事物無法理解,就會去尋個究竟,聽不進別人的勸說,一意孤行。久而久之,就變得叛逆。那麼,是什麼?下面就由小編告訴大家吧!

  

  所謂逆反心理是指人們彼此之間為了維護自尊,而對對方的要求採取相反的態度和言行的一種心理狀態。孩子到十二三歲的時候,往往產生一種與父母相牴觸的情緒。從這時開始,他們開始發現父母身上的各種各樣的毛病,從此,父母不再是自己心目中的的英雄或偶像,而成了他們反感的物件。他們心裡有什麼話也不願向父母說,對於父母的批評和勸導不像以前那樣聽話了,甚至產生牴觸、不順從的情緒。很多過去看上去不錯的“親子關係”好像一下子出了問題。人們把孩子的這種現象稱為逆反心理。

  青春期的孩子有著自己的獨特性,也正是這種獨特的心理和認知引發了其獨特的行為。喜歡張揚個性、凸顯自我。青春期的孩子思維不斷成熟,開始具有獨立性、批判性,但認知事物和問題時仍然不能全面客觀,而會出現偏激、片面、固執甚至極端化,心理髮展和自身閱歷不能同步。獨立意識強,表現慾望高,喜歡標新立異,遇事總想發表獨特的見解,做出異乎尋常的舉動,以期引起別人的注意,顯示其獨立的個性,喜歡自我張揚,突出自己的與眾不同。自我感覺良好,覺得自己已經長大成人,不再需要別人的監護,更不容許包括父母在內的其他人對其生活“指手畫腳”,於是開始有了自己的主見。

  除了這些之外,青春期孩子叛逆的原因還有以下幾點:

  第一,因為青少年的心理隨著這個年齡段自身的變化而變化,第二性徵的出現給他們的心態造成了衝擊,他們面對自身的變化常常感到不知所措,從而產生了浮躁心態和對抗情緒;

  第二,青少年心理狀態呈現青春期心理的特殊性,他們覺得這個時候的他們已經像個成年人,因此在面對問題時他們常常呈現一種幼稚的獨立性,並未成熟的他們會處在反抗期內。

  第三,再加上自我意識和好奇心的增強,加之社會、媒體的衝擊,促使青少年對許多東西產生興趣,他們便要通過表現個性、追逐潮流來滿足自我意識和好奇心;

  第四,社會和家庭的傳統教育的一些弊端,阻礙了他們自身發展的需求、成了叛逆心理產生的源頭;

  最後,青少年如今面臨的各種壓力,比如集體壓力、學習壓力以及生活中的無聊情緒等,也是叛逆心理產生的“沃土”。

  青少年叛逆時,需要父母多加引導,父母幫助孩子度過叛逆期應該做到下面幾點:

  1、尊重孩子

  家長不要老是盯著孩子的弱點,不要拿孩子的短處同別的孩子的優點比較。在與孩子接觸時,家長應儘可能多找孩子的優點,並多鼓勵,減少孩子對家長的抗拒心理。

  2、換位思考

  家長也是從青春叛逆期走過來的,只是沒有自己的孩子表現得明顯,所以面對孩子令人不解的行為,不妨換位思考,想想孩子為什麼會這樣。有了共鳴後就會理解孩子,能找出問題的癥結。

  3、忌談成績

  同孩子交流,家長不要老以學習入題,這樣只會讓孩子心有壓力,懷疑家長交流的動機。交流時,家長可以從家事入手,將孩子的情緒穩定下來後,再談正事。

  4、穩定情緒

  家長帶著情緒去教育孩子,肯定是不理智的,會導致孩子愈加抗拒。所以,家長在急躁、心煩、不冷靜的時候,不要教育孩子。待冷靜後,再去同孩子交流。

  5、允許犯錯

  這個階段正是孩子形成主見的關鍵時期,小錯肯定難免,所以,家長應該允許孩子犯一點錯、吃點虧,不要過分束縛孩子的手腳。同時,家長是孩子最好的榜樣,叛逆期的孩子模仿能力強,家長的良好言行能給孩子潛移默化的影響。

  6、孩子減負

  父母都懷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想法,甚至有的家長把自己沒有實現的願望強加到孩子身上,孩子從學校放學回來還要進行他們不願意的培訓,使得孩子們沒有很好的得到精神的放鬆,這樣就給孩子帶來了很大的精神壓力,導致他們討厭生活、叛逆期提前到了,希望家長讓孩子學習的時候也適當的給他們玩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