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課如何備學生

  備課是上好一節課的關鍵,備課工作要從多方面做起,備學生就是其中一方面。那麼,體育課備課工作中如何備學生呢?讓小編來告訴你吧。

  體育課備課如何備學生

  體育備課中的“備學生”需要教師瞭解學生的運動水平、年齡特點和心理特點,合理的設計動作,合理的佈置場地、器材。不同年齡段、不同運動水平的學生對動作、對場地和器材有不同的要求,我們要因人制宜、因地制宜。因此教師要充分了解學生的運動能力,根據實際情況安排動作、場地和器材。

  體育教學中,教師要從身心兩個方面關注到每一個學生,首先要知道學生間是存在個體差異的,如果我們在教學中用統一的內容、標準對待所有學生,其後果很可能就是“有的吃不飽,有的撐得慌”。要在備課中體現學生主體地位,就要尊重學生個體差異,因材施教,提高每一個學生參與學習和活動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其次教師在關注整體的同時,還要關注到每一個個體,不要忽略任何一個學生,既要對學困生進行特別關注,又不要忘了“學優生”的學習、發展。

  由於教師存在著“教材、技術教法、教師、場地”為中心的教學舊觀念,忘了以學生為主體的主要根據,應樹立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指導思想,根據學生的整體體育能力、體質、心理素質,思想道德水平科學、合理、有效、積極地安排課的內容,加強學生科學思維、鍛鍊方法的訓練、能力的培養,加強學生自學,獨立工作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自鍛自導能力、交往能力、表達能力、總結工作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教師在備課時必須認真研究,合理安排。另外,在備課時必須考慮如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激發學生的求知慾,精選最優教學方法和節奏,善於從教材的基本理論知識和運動技術、技能的科學性、實用性、挖掘趣味性、競爭性,注重以生動的手段說明體育“三基”強身健體與社會發展的關係,使學生樹立正確的體育觀。教學備課的目的不是單純教會學生某些“三基”知識,它更重要的是通過“三基”的傳授,教會學生獨立思考,學會科學的鍛鍊身體的方法,不斷地更新知識技能,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以及如何更好地發揮課後效應。

  體育課備課如何備教學環境

  教學環境,是指自發地影響人身心發展的一切外部條件的綜合,就其內涵來說,包括諸如校際和班際交往、人際關係、學習氣氛、課餘生活、教學管理等社會性環境氣氛。這些因素相互交織,凝整合一種較為穩定的風氣,也是潛在的教學和教育因素。有人把這種教學和教育因素稱為“潛在課程”。教學環境與體育教學效果是緊密相關,相互制約的,良好的教學環境是取得最優教學效果的前提。因此,在備課時,絕不可輕視教學環境的影響,設計的內容和方案要有助於加深和擴大其所學知識、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以促進學生多種能力的發展,所以在考慮課的設計時,要充分選擇和利用教學環境,並與環境保持“動態平衡”,才能使備好的課發揮其整體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