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體育課如何上

  一年級學生,是從兒童走向少年時期的初級階段,對體育課的認識深淺不一,基礎不一,身體素質也有差距。那麼,一年級的體育課堂,要注意哪些問題呢?讓小編來告訴你吧。

  一、體育教學嚴格要求,打好基礎

  俗話說:“萬事開頭難”。每節體育課的開始都幾乎經歷了:學生跑步到操場、報告人數、師生問好、宣佈上課內容、集中注意力等這一教學常規,過程雖然只有短短的幾分鐘,在部分學生眼裡只不過是“例行公事”罷了,但時間一長,有的學生就容易“疲”了下來,因此每節課雖然形式相同,但教師具體要求卻不能一樣。

  首先教師在對待這一常規過程中,要求以身作則,不搞特殊化。上課鐘聲一響,就應著裝整齊地站在上課的位置上,以目光去迎接學生隊伍的到來,嚴肅接受學生的每一次報告,並進行整理隊伍、提出要求、集中注意力等。認真做好這一簡短的過程,我認為有三點好處:⑴預先站在位置上迎接上課隊伍跑步到場,提示了教師準備工作的充分及師生間的互相尊重,如果教師不預早站位,學生隊伍就不知跑到什麼地點、站什麼方向為好,導致不知所措而造成混亂。⑵在上課的位置上以目光迎接隊伍,可以第一時間觀察到隊伍的紀律狀況、常規遵守情況。如發現學生有違紀違規現象,上課後,教師可即時採取指導或教育措施。⑶為了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教師應注意周圍的環境,不要把隊伍調到迎向太陽的地方,也不要把隊伍調到面向大範圍看到動感的地方。集中注意力的方法很多,如:通過整隊、整理服裝、提問等。如果是通過整隊的方法去集中注意力,教師必須仔細觀察學生的表現,特別是“口令”發出後是否真正做到注意力已經“集中”。這樣,上課一開始主動權就掌握在教師手中,長此下去逐步培養學生良好的課堂紀律,為今後的體育課打下基礎。

  二、體育教學方法生動,措施靈活

  上體育課時教師的著裝要得體,不宜穿著前胸印有卡通圖案的外衣或過短的服裝上課,並要求注意檢查服裝有否損破。上技巧課時衣服是否束好,上田徑課時,鞋帶是否已係緊。特別是上球類課時,教師不但要做到自己不帶鎖匙、硬物,還要督促學生身上不準帶筆或其它硬物。總之,教師儀表應該大方,行為要灑脫,講話要精,調動隊伍時,口令要準確、聲音要巨集亮。上課時,要有體育教師威嚴的目光;輔導學生時,又要有人民教師慈祥的面孔;解決問題時,更要有體育教師敏銳的觸覺與幽默的方法相結合。 在一年級,確有部分學生由於受這一年齡特點的影響,缺乏自我抑制能力,存在“多動症”,課堂中難免出現違反紀律、影響其他同學的現象,為此,需要教師既要以精闢幽默的說理教育,又要培養學生令行禁止的作風。如佇列練習齊步走時,個別學生由於精神分散,動作錯誤,還影響了其他同學,此時,教師不可能抽出更多的時間去進行耐心教育,也不能粗暴批評一頓了事,應採用有針對性的、簡單幽默風趣的提示:“如此走路,能不撞上人嗎?”使有此現象的學生在一笑之餘,領悟到集中精神的必要。又如在處理學生課堂吵架問題時,教師也應注意教育的方法。籃球、足球的教學比賽,搶球時身體接觸有些碰撞是難免的,個別學生可能會因此而引起吵架甚至打架,此時,教師處理問題一定要簡明、果斷。制止吵架後,先不要詳細去了解他們誰先罵人、誰先動手等細節,而是各問一句:“打架對嗎?”回答是肯定的,既然是錯誤的,就不用分先後,“孤掌難鳴”的道理,教師一講,學生是會領悟過來的。

  三、體育教學精闢講解,準確示範

  隨著體育運動的不斷髮展、科技的日新月異,一年級的小朋友已經在電影、電視熒屏中,觀賞到現代世界體育一流高手們的精湛表演。在他們眼裡,老師的動作示範也應該是同樣成功、優美、準確的,這樣一來,對體育教師的動作示範挑戰性就大了,要求也高了,特別是示範的成功與否,對學生的學習興趣影響很大。我儘量做到不讓學生失望!一年級這一年齡的可塑性、模仿性都很強,學生們都渴望能觀摩到老師精彩的動作示範。成功的示範,會深深吸引學生的練習欲,刺激其建立正確的動作概念,加快掌握動作技術,可以從中樹立教師的形象,提高教師威信,調動練習的積極性。

  對一年級的學生,講解動作過程要領要易記,最好口訣化。每次精闢動作要領的過程,也是體育教師一次熟悉掌握業務、鑽研教材的好機會,精講多練,增強練習者的自信心,從而樹立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威信。

  四、體育教學形式多樣,方法靈活

  一年級的體育教學,其練習方法、形式可採取多樣化,特別是在課的準備部分,可根據學生神經中樞較易興奮,較注重集體英雄主義,好勝心強等特點,體育課可進行形式多樣的準備運動,如“網魚”、遊戲“巧過攔截區”、“跳過跑繩”等集體競賽遊戲去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如果一節體育課準備部分練習組織得當,學生的積極性調動起來了,這堂課就容易駕控。基本部分內容教學過程中,應結合教材進行教學,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增強書本知識與現實生活的聯絡,使課堂學習與課外的自主活動聯絡起來,使學生在生活中學習,在學習中生活,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真正使學生在參與運動過程中,學到了一定的運動技能,同時身體、心理健康和社會的交往能力也得到了發展。對一年級的學生,教師的組織指導作用非常重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積極性,創造性地使用新教材,促進學生素質發展。如在“模仿性走”教學中,根據教材的特點和兒童的身心特點、興趣等,創設了“動物園”情境,讓學生在音樂聲中頭戴各種小動物和各種人物***老人、青年、小孩***的頭飾,唱著“動物園裡動物多,大象、獅子、小白兔,動物多得數不清”的兒歌,列隊歡快地走進“動物園”,在“動物園”裡與各種“動物”自由的嬉戲、與“遊人”愉快的遊戲,憑學生原有的生活體驗和想象、創造,模仿各種動物、各種人物走路的動作,以此來培養學生的觀察、想象和創造能力,同時也提高了參與活動的興趣,學到了一定的知識。又如進行“立定跳遠”的教學時,先向學生講清動作的方法和要求後,再引導和啟發學生利用廢舊報紙進行有創想性的練習,比如擺設各種圖形,如跳過一個長方形、跳過一個正方形、連續跳過多個相隔一定距離的長方形比賽等遊戲活動,使學生掌握了立定跳遠的動作,發展了學生的協調性和彈跳力。

  一年級是小學生學習打基礎的階段,常言講:“學習第一步,基礎要打牢。”因此,在進行一年級的體育教學時,我認為應加強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預先制定切實可行的教學計劃及主要措施,循循善誘地幫助學生統一認識,打好基礎,使體育素質較差的學生樹立信心,使較好的同學樹立拼搏目標,以上是我個人在日常教學過程的一些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