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學習方法寶典

  學習數學不僅要有強烈的學習願望和學習熱情,而且還要有科學的學習方法,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以供大家閱讀。

  一

  一、認真研讀教材,在閱讀中受到啟迪

  數學課本是學生獲得系統數學知識的主要來源。指導學生閱讀數學課本,首先應該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在教學實踐中,我首先指導學生預習,要求學生養成邊讀、邊劃、邊思考,手腦並用的好習慣。每次教學新內容,我都向學生指出要學習內容的要點,並要求學生根據要點,在新授例題下面的提問和提示,帶著問題去預習。在指 導學生課內自學時,我重點指導學生讀懂課本,分析算理的文字說明,讓學生深入思考知識的內在聯絡,啟發學生找出其它的解題思路。

  數學知識有著嚴密的邏輯性和系統性,在指導學生閱讀數學課本時,我啟發學生用聯絡的觀點,轉化的觀點去自學。在每次教學了新的知識後,我總是要求學生將課本上新學習的內容再認真看一遍,讓學生說出通過再學習又有什麼新的發現,並要求學生進行質疑問難。

  如在教學“梯形面積”時,因為梯形面積的計算是在學習了長方形面積計算的基礎上得來的,新舊知識的聯絡點就是把梯形轉化長方形,因此,在指導自學過程中,我注意緊緊抓住了這種聯絡, 並因勢利導,使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和技能,通過割、補、拼、貼,順利地解決了新的問題,學生學得輕鬆,掌握了學法,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   數學課本既是教師的教學之本,也是學生學習知識的依據。但是有的老師僅把它單純地作為習題集,只在佈置作業時,才讓學生接受課本;有的老師偶爾要求學生翻翻數學課本,讀讀課本里的數學定義、法則等。這與指導學法、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與自學能力相差甚遠。教學生掌握閱讀教材的方法,正是為了他們離開教師的輔導,能夠自己看學習,具有一定的自學能力。

  二、積極參與學習過程,在滲透中掌握學法

  首先,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減少“講”的時間,增加“練”的時間。自主學習即是在教師指導下,由學生自主解決一個個問題,這自然需給足學生思考時間,而相應地教師就要嚴格控制“講”的時間,能少講的儘量少講,能讓學生自己動手的就讓其動手去做。一節課的大部分時間都交給學生,教師只是在一旁指導,這樣減少了講的時間,學生就有更多“練”的時間。通過自身的努力,學生一步步完成知識的探索過程,不僅有成就感,更有實踐的體驗,在獲取知識的過程中發展了能力。

  其次,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要實施巨集觀指導,促進學生自主發展。學生能否有效利用課餘自主時間,還有賴於教師的巨集觀指導。指導可以是多方面的,可以讓學生寫學結,寫研究報告,寫數學小論文,進行研究性學習等,也可以針對學習內容設計相關開放性問題讓學生探索。學生會有極大的探索興趣,並且由於問題具有很強的開放性,能使不同層次,不同思維水準的學生都有發展的空間,這樣他們既能有效利用自主時間,同時創造能力又能得到了培養,達到了巨集觀指導的目的。但應注意留給學生的問題應儘可能是開放的,以免限制了他們思維,影響其自主發展。

  三、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在興趣中獲得方法

  數學源於生活,寓於生活,用於生活。生活中的數學最能引起兒童的興趣。當我們把數學問題融於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並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表現這些內容時,學生就會對數學產生一種親切感和求知慾,就會積極主動地去探索數學問題。因此設計教學內容時要儘可能地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把數學問題生活化,並用實際生活場景或用動畫片、童話故事、遊戲活動等學生喜愛的方式呈現出來。這樣有利於學生帶著濃厚的興趣在觀察、操作、猜測、交流與反思等活動中逐步體會數學知識的產生、形成與發展的過程,同時體會數學的價值,獲得成功的情感體驗。

  教師要善於利用多種手段來誘發學生的學習動力,首先,教師要讓學生想學、樂學。實踐表明,學生對某科教師的喜愛程度直接影響著對該科的學習興趣,因此建立良好的師生情感是必要的。課堂教學不但要進行知識的傳授,更要進行情感交流,教師充滿情感的教,學生則會充滿情感的學;同時教師還要善於利用各種時機,和學生進行多種形式的思想交流和情感溝通,真正建立起良好的師生感情,增加學生的學習動力。其次,美對人有著天然的魅力,抽象的數學學習中,若能給學生以有美的享受,必能增加求學動力。事實上數學學習也是一種美,只不過這種美不同於韻律美,色彩美,味道美,它是一種境界美,比較含蓄,不易被一般人所感受,需要用心靈去體會。教學中,教師要用心挖掘數學中的美並與學生一起分享,則必能激起學生極大的求美求學慾望。 “學源於思,思源於疑。”通過設定疑問去刺激學生,能增加學習向心力。讓問題新奇有趣,教學中要善於“設疑”去刺激學生,增加學習動力。

  二

  1、預習的方法

  預習是上課前對即將要上的數學內容進行閱讀,瞭解其梗概,做到心中有數,以便於掌握聽課的主動權。預習是獨立學習的嘗試,對學習內容是否正確理解,能否把握其重點、關鍵,洞察到隱含的思想方法等,都能及時在聽課中得到檢驗、加強或矯正,有利於提高學習能力和養成自學的習慣,所以它是數學學習中的重要一環。

  數學具有很強的邏輯性和連貫性,新知識往往是建立在舊知識的基礎上。因此,預習時就要找出學習新知識所需的知識,並進行回憶或重新溫習,一旦發現舊知識掌握得不好,甚至不理解時,就要及時採取措施補上,克服因沒有掌握好或遺忘帶來的學習障礙,為順利學習新內容創造條件

  預習的方法,除了回憶或溫習學習新內容所需的舊知識或預備知識外,還應該瞭解基本內容,也就是知道要講些什麼,要解決什麼問題,採取什麼方法,重點關鍵在哪裡,等等。預習時,一般採用邊閱讀、邊思考、邊書寫的方式,把內容的要點、層次、聯絡劃出來或打上記號,寫下自己的看法或弄不懂的地方與問題,最後確定聽課時要解決的主要問題或打算,以提高聽課的效率。在時間的安排上,預習一般放在複習和作業之後進行,即做完功課後,把下次課要學的內容看一遍,其要求則根據當時具體情況靈活掌握。如果時間允許,可以多思考一些問題,鑽研得深入一些,甚至可做做練習題或習題;時間不允許,可以少一些問題,留給聽課去解決的問題就多一些,不必強求一律。

  2、聽課的方法

  聽課是學習數學的主要形式。在教師的指導、啟發、幫助下學習,就可以少走彎路,減少困難,能在較短的時間內獲得大量系統的數學知識,否則事倍功半,難以提高效率。所以聽課是學好數學的關鍵。

  聽課的方法,除在預習中明確任務,做到有針對性地解決符合自己的問題外,還要集中注意力,把自己思維活動緊緊跟上教師的講課,開動腦筋,思考教師怎樣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特別要從中學習數學思維的方法,如觀察、比較、分析、綜合、歸納、演繹、一般化、特殊化等,就是如何運用公式、定理,瞭解其中隱含著的思想方法。

  聽課時,一方面理解教師講的內容,思考或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另一方面還要獨立思考,鑑別哪些知識已經聽懂,哪些還有疑問或有新的問題,並勇於提出自己的看法。如果課內一時不可能解決,就應把疑問或問題記下,留待自己去解決或請教老師,並繼續專心聽老師講課,切勿因一處沒有聽懂,思維就停留在這裡,而影響後面的聽課。一般,聽課時要把老師講課的要點、補充的內容與方法記下,以備複習之用。

  3、複習的方法

  複習就是把學過的數學知識再進行學習,以達到深入理解、融會貫通、精煉概括、牢固掌握的目的。複習應與聽課緊密銜接、邊閱讀教材邊回憶聽課內容或檢視課堂筆記,及時解決存在的知識缺陷與疑問。對學習的內容務求弄懂,切實理解掌握。如果有的問題經過較長時間的思索,還得不到解決,則可與同學商討或請老師解決。

  複習還要在理解教材的基礎上,溝通知識間的內在聯絡,找出其重點、關鍵,然後提煉概括,組成一個知識系統,從而形成或發展擴大數學認知結構。

  複習是對知識進行深化、精煉和概括的過程,它需要通過手和腦積極主動地開展活動才能達到,因此,在這個過程中,提供了發展和提高能力的極好機會。數學的複習,不能僅停留在把已學的知識溫習記憶一遍的要求上,而要去努力思考新知識是怎樣產生的,是如何展開或得到證明的,其實質是什麼,怎樣應用它等。

  4、作業的方法

  數學學習往往是通過做作業,以達到對知識的鞏固、加深理解和學會運用,從而形成技能技巧,以及發展智力與數學能力。由於作業是在複習的基礎上獨立完成的,能檢查出對所學數學知識的掌握程度,能考查出能力的水平,所以它對於發現存在的問題,困難,或做錯的題目較多時,往往標誌著知識的理解與掌握上存在缺陷或問題,應引起警覺,需及早查明原因,予以解決。

  三

  一、學會主動預習

  新知識在未講解之前,認真閱讀教材,養成主動預習的習慣,是獲得數學知識的重要手段。因此,培養自學能力,在老師的引導下學會看書,帶著老師精心設計的思考題去預習。如自學例題時,要弄清例題講的什麼內容,告訴了哪些條件,求什麼,書上怎麼解答的,為什麼要這樣解答,還有沒有新的解法,解題步驟是怎樣的。抓住這些重要問題,動腦思考,步步深入,學會運用已有的知識去獨立探究新的知識。

  二、在老師的引導下掌握思考問題的方法

  一些學生對公式、性質、法則等背的挺熟,但遇到實際問題時,卻又無從下手,不知如何應用所學的知識去解答問題。如有這樣一道題讓學生解“把一個長方體的高去掉2_釐米後成為一個正方體,他的表面積減少了48平方釐米,這個正方體的體積是多少?”同學們對求體積的公式雖記得很熟,但由於該題涉及知識面廣,許多同學理不出解題思路,這需要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逐漸掌握解題時的思考方法。這道題從單位上講,涉及到長度單位、面積單位;從圖形上講,涉及到長方形、正方形、長方體、正方體;從圖形變化關係講:長方形→正方形;從思維推理上講:長方體→減少一部分底面是正方形的長方體→減少部分四個面面積相等→求一個面的面積→求出長方形的長即正方形的一個稜長→正方體的體積,經老師啟發,學生分析後,學生根據其思路可畫出圖形進行解答。有的學生很快解答出來:設原長方體的底面長為X,則2X×4=48得:X=6即正方體的稜長,這樣得出正方體的體積為:6×6×6=216立方厘米。

  三、及時總結解題規律

  解答數學問題總的講是有規律可循的。在解題時,要注意總結解題規律,在解決每一道練習題後,要注意回顧以下問題:1本題最重要的特點是什麼?2解本題用了哪些基本知識與基本圖形?3本題你是怎樣觀察、聯想、變換來實現轉化的?4解本題用了哪些數學思想、方法?5解本題最關鍵的一步在那裡?6你做過與本題類似的題目嗎?在解法、思路上有什麼異同?7本題你能發現幾種解法?其中哪一種最優?那種解法是特殊技巧?你能總結在什麼情況下采用嗎?把這一連串的問題貫穿於解題各環節中,逐步完善,持之以恆,學生解題的心理穩定性和應變能力就可以不斷提高,思維能力就會得到鍛鍊和發展。

  四、拓寬解題思路

  在教學中老師會經常給學生設定疑點,提出問題,啟發學生多思多想,這時學生要積極思考,拓寬思路,以使思維的廣闊性得到較好的發展。如:修一條長2400米的水渠,5天修了它的20%,照這樣計算剩下的還需幾天修完?根據工作總量、工作效率、工作時間三者的關係,學生可以列出下列算式:12400÷2400×20%÷5-5=20天22400×1-20%÷2400×20%÷=20天。教師啟發學生,提問:“修完它的20%用5天,還剩下1-20%要用多少天修完呢?”學生很快想到倍比的方法列出:35×1-20%÷20%=20天。如果從“已知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求這個數”的方法去思考,又可得出下列解法:5÷20%-5=20天。再啟發學生,能否用比例知識解答?學生又會想出:620%∶1-20%=5∶X設剩下的用X天修完。這樣啟發學生多思,溝通了知識間的縱橫關係,變換解題方法,拓寬學生的解題思路,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五、善於質疑問難

  學啟于思,思源於疑。學生的積極思維往往是從有疑開始的,學會發現和提出問題是學會創新的關鍵。著名教育家顧明遠說:“不會提問的學生不是一個好學生。”現代教育的學生觀要求:“學生能獨立思考,有提出問題的能力。”培養創新意識、學會學習,應從學會提出疑問開始。如學習“角的度量”,認識量角器時,認真觀察量角器,問自己:“我發現了什麼?我有什麼問題可以提?”通過觀察、思考,你可能會說說:“為什麼有兩個半圓的刻度呢?”“內外兩個刻度有什麼用處?”,“只有一個刻度會不會比兩個刻度更方便量呢?”,“為什麼要有中心的一點呢?”等等,不同的學生會提出各種不同的看法。在度量形狀如“V”時,你可能會想到不必要用其中一條邊與量角器零刻度線重合的辦法。學習中要善於發現問題,敢於提出問題,即增加主體意識,敢於發表自己的看法、見解,激發創造慾望,始終保持高昂的學習情緒。

  六、歸納的思想方法 在研究一般性性問題之前,先研究幾個簡單的、個別的、特殊的情況,從而歸納出一般的規律和性質,這種從特殊到一般的思維方式稱為歸納思想。數學知識的發生過程就是歸納思想的應用過程。在解決數學問題時運用歸納思想,既可認由此發現給定問題的解題規律,又能在實踐的基礎上發現新的客觀規律,提出新的原理或命題。因此,歸納是探索問題、發現數學定理或公式的重要思想方法,也是思維過程中的一次飛躍。如:在教學“三角形內角和”時,先由直角三角形、等邊三角形算出其內角和度數,再用猜測、操作、驗證等方法推導一般三角形的內角和,最後歸納得出所有三角形的內角和為180度。這就運用歸納的思想方法。

  七、符號化的思想方法 數學發展到今天,已成為一個符號化的世界。符號就是數學存在的具體化身。英國著名數學家羅素說過:“什麼是數學?數學就是符號加邏輯。”數學離不開符號,數學處處要用到符號。懷特海曾說:“只要細細分析,即可發現符號化給數學理論的表述和論證帶來的極大方便,甚至是必不可少的。”數學符號除了用來表述外,它也有助於思維的發展。如果說數學是思維的體操,那麼,數學符號的組合譜成了“體操進行曲”。現行小學數學教材十分注意符號化思想的滲透。 符號化思想在小學數學內容中隨處可見,數學符號是抽象的結晶與基礎,如果不瞭解其含義與功能,它如同“天書”一樣令人望而生畏。

  八、統計的思想方法 在生產、生活和科學研究時,人們通常需要有目的地調查和分析一些問題,就要把收集到的一些原始資料加以歸類整理,從而推理研究物件的整體特徵,這就是統計的思想和方法。例如,求平均數是一種理想化的統計方法。我們要比較兩個班的學習情況,以班級學生的平均數作為該班成績的標誌是有一定說服力的,這是一種最常用、最簡單方便的統計方法小學數學除滲透運用了上述各數學思想方法外,還滲透運用了轉化的思想方法、假設的思想方法、比較的思想方法、分類的思想方法、類比的思想方法等。從教學效果看,在教學中滲透和運用這些教學思想方法,能增加學習的趣味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的主動性;能啟迪思維,發展學生的數學智慧;有利於學生形成牢固、完善的認識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