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政治最後四十天衝刺複習策略

  新的一天又開始了,高考距離高三的同學又近了一天,同學們的高考複習也要接近尾聲了,但還剩將近四十天的時間裡,利用好這最後的複習時間很關鍵,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2017

  夯實基礎,整合知識,構建體系

  在最後四十天的複習決不能搞簡單的重複。之前複習的重點是基礎知識的記憶和理解,達到熟練掌握。這段時間複習的重點是基礎知識的體系性和綜合性,達到會整合知識、綜合運用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在之前的複習後,學生所掌握的知識體系性、綜合性可能不夠,這四十天覆習要重點解決這個問題。

  知識體系分為大體系和小體系,大體系是整合教材內容構建的知識體系,主要按單元和課的結構形成,小體系是按考點知識之間內在聯絡構建形成。我們在複習中應多構建小體系,讓學生多掌握小體系,再由許多小體系整合為大體系。要讓對每一個知識點都放在知識的系統中來把握,做到“巨集觀在胸、微觀在握、融會貫通”。只有這樣才能在高考中根據題目的設問,正確運用知識,多角度、多層面地整合知識,靈活地遷移知識,在題目規定的情境問題中,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

  例如知識專題:“資源與資源配置”

  一樹立正確的資源觀:

  1自然資源:可枯竭與非可枯竭——資源的迴圈利用;2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3文化是重要的資源;4環境是稀缺的公共資源。

  二實現資源優化配置

  1充分發揮市場調節的基礎性作用,搞好國家巨集觀調控,把市場調節與國家巨集觀調控有機結構起來。

  2充分利用科技創新、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三種發展動力。通過科技創新,採用先進科技,促進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通過深化改革,消除制約資源優化配置的體制性障礙;通過擴大開放,充分利用國際市場和國際資源,在更廣大的範圍內促進資源優化配置。

  3正確處理生產、分配、交換和消費四個環節及其相互關係。在生產環節,通過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等;在分配環節,通過完善分配激勵機制,運用財政稅收等手段;在交換環節,通過建全市場體系、完善市場法規、擴大進出口貿易等;在消費環節,通過啟動消費,擴大內需,引導合理消費等,都有利於實現資源優化配置。

  著重抓好主幹知識的複習

  前面複習的重點是抓基礎知識,現在複習的重點仍然是抓基礎知識,這是高考備考複習的基本原則,必須毫不動搖地堅持。四十天的複習時間短,不可能像之前複習時那樣按課、節、框題逐一複習,知識範圍到邊到沿,不留空白。現在複習要突出主幹知識,高考試題主要是針對學科主幹知識的考查,一是考查學生的熟練程度包括記憶和理解,二是考查學生對主幹知識綜合運用的能力。

  主幹知識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從教材角度來看的主幹知識即教材的重要概念、基本理論觀點和重要原理。另一方面是從社會熱點角度來看的主幹知識,凡是能和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生活中的熱點問題相結合的基礎知識都是應著重掌握的主幹知識。我們要結合《考綱》規定的考點,以課本為依據,把教材的主幹知識和與社會熱點問題相聯絡的主幹知識分別找出來,確定每課的主幹知識,在此基礎上明確主幹知識的層次要求。對主幹知識要在理解的基礎上,熟記於心,背誦如流。

  在基本熟悉課本的情況下,有必要圍繞新問題、新情境重新整合課本知識,本著理解熱點、解決問題的目的,將知識進行必要的拆分、加工和重組,結合熱點專題歸納課本理論,打破教材原有順序和框架結構,優化組合教材知識,選擇最有利於該知識運用的角度,跨框、節、課甚至跨知識體系地進行知識梳理,結合熱點專題對主幹知識開展"立體式"的複習。

  要重視教材,抓綱務本

  所謂"抓綱",就是要"吃透"《考試大綱》和考試說明。所謂"務本",就是要重視課本。從近幾年的高考政治試題來看,無論內容多新、形式多活,都可以在教材中找到知識的支點,這就是說"題在書外,理在書中",一切試題都是課本知識的深化、擴充套件和推移。

  在複習課上,一定不要拋開課本複習,再好的學案,再好的複習提綱也代替不了課本。問題探究和題目解析時,所運用到的知識都要回歸教材,都要往教材上靠,在教材中“尋根”。聯絡社會熱點時,要明確課本知識是認識理解現實熱點問題的“工具”,也要在課本中為熱點問題“尋根”,找出與教材的結合點,運用課本中的理論知識去分析說明熱點問題。總之,熟悉教材,把握教材,以牢靠熟練的基礎知識適應高考之千變萬化,這才是複習中最基本的策略。尤其是後期複習更應迴歸課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