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政治最後衝刺階段複習策略彙總

  在高三的最後衝刺階段,政治複習要講究方法和策略,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高三政治最後衝刺階段複習策略,希望對你有幫助。

  高三政治最後衝刺階段複習策略

  1.以知識框架為中心。通過知識間的聯絡,進行知識整合,達到學生整體思維能力的提高,是總複習過程中的具體目標。有很多基本知識點,如果沒有系統化,學生容易產生知識的混淆和思維的混亂,不知什麼時候用。以框架為中心,可將知識整合在一起,可自行尋找答案,加強知識運用能力並提升思維能力。

  2.把握主幹知識。最後階段的複習時間是有限的,學生的心態也比較緊張,這時不宜過分注重細節。這一階段學生的複習達到一定的程度,知識點基本已經掌握,越是過分注重細節,學生會越覺得自己還有很多知識沒有掌握,原來已經會的知識也可能變得模糊。其實,在政治考試中,一個模組只考四道題,我們主要考查的還是主幹知識以及知識之間的聯絡。在有限的時間裡,我們應該把複習的中心放在主幹知識上。

  3.拒絕“題海戰術”。越是鄰近高考,各地市的練習越多,這時很多學生的複習到了一個不知道自己要做什麼的“瓶頸”,容易用做練習取代複習。適當的練習是必要的,但大量的沒有選擇性的練習常常會做得越多錯得越多,錯了再做,做了再錯,陷入惡性迴圈之中,不但不能起到鞏固知識的效果,還嚴重打擊了學生的自信心。所以,我們要認真研究近年的高考和省質檢題目中各個模組的題型,有針對性地選擇練習來鞏固複習的成果。

  高三政治最後衝刺階段複習措施

  1.把握知識之間的聯絡,包括下級知識、同級知識和上級知識,將知識放在知識框架中理解。這在做“大包抄”型別的題目時很重要。我們在最後階段的複習中切忌單個知識的讀,而要把知識聯絡起來。學生習慣性認為,知識的聯絡就是向下延伸,這就造成一部分學生挖的“坑太深”但“洞太少”。其實,我們在把握知識之間的聯絡時除了考慮該知識內部的聯絡***下級知識***,還要以該知識為中心,掌握該知識與同級知識和上級知識之間的聯絡。

  以《經濟生活》為例,我們分別以價格、生產、分配、資源配置為中心,分別尋找下級知識形成每一單元的知識框架,如生產與生產關係、企業、勞動者、投資之間的關係,複習單元內部知識之間的關係,再將價格***交換和消費***、生產、分配作為同級知識,複習單元與單元之間的關係。以資源配置作為中心,在國際和國內市場上通過再生產的四個環節配置資源,市場調節和巨集觀調控在再生產的四個環節中發揮作用,實現資源優化配置要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這樣就形成整本書的知識框架。

  需要注意的是,知識中心是可以變化的,要看題目考查什麼,我們就可以什麼為中心,其他知識圍繞中心,為中心服務。如以巨集觀調控為中心,這時下級知識是手段、目標***可連線到第三單元的財政及其作用***,同級知識是市場配置資源***可連線到第一單元的價格、供求、競爭***,上級知識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可連線到科學發展觀***。這樣,我們可以得出:財政是巨集觀調控的經濟手段之一,財政的作用就是巨集觀調控的作用,在市場調節的基礎上應該輔以國家的巨集觀調控,巨集觀調控可以調控市場上的價格、供求、競爭,巨集觀調控要遵循科學發展觀的要求等等。這樣原本看似零散的知識通過這樣的“關係網”聯絡到了一起,我們在考試過程中就能很清楚地知道我們複習的知識什麼時候用,怎麼用。

  2.要學會“點數”。在建立了知識框架後,我們可以對其中的一些主幹知識進行“點數”。很多學生在題目給定角度後,不知道題目給的角度包含幾個內容。比如,《文化生活》的題中要求從“文化影響人”角度作答,學生如果不懂得“文化對人的影響”包括來源、表現、特點、作用,並從中選擇符合題意的角度,那麼就很難拿高分。我們在最後一個階段的複習不能像以前一樣再一個個知識點細細過,這是重複勞動。我們要抓住主幹知識,由粗到細,回憶每個知識要求我們掌握幾個知識點,每個知識點是什麼。這就是所謂的“點數”。如財政主要的知識點有3個,分別是收入、支出、作用;科學發展觀主要掌握2個知識點,分別是內涵、貫徹落實;文化多樣性主要是表現、民族文化與世界文化的關係、態度、傳播;傳統文化主要知識點有4個,分別是表現、特點、雙面作用、繼承。通過這種“點數”的方式,我們可以明確地知道我們現在所讀的知識到底有哪些下級知識並且可以防止在回答“點對點”的題目時出現漏點。不同層次的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能力決定自己點到哪裡為止,量力而行。

  需要注意的是“點”要能“數得出去”,還要能“數得回來”。如有的學生“數得出去”知道文化多樣性表現在民族節日和文化遺產,但當題目問道“為什麼要展示文化遺產時”,學生並不知道用文化多樣性的知識來回答,這就屬於“數不回來”。所以,我們在對知識進行“點數”時既要知道一個知識點往下有哪些知識點,還要知道自己所讀的知識點屬於哪個知識的要求。所以,“點數”不意味著孤立知識,而是將更多的知識聯絡在一起。

  3.要有針對性地選擇練習,鞏固複習的成果。複習的最後階段,可選擇的練習很多。練習不是越多越好,選擇合適的練習不但有利於訓練學生解題思路、語言表達能力、分析材料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在解題的過程中熟悉知識框架,並在已經構建的知識框架基礎上讓學生根據題目要求,對答題所需要的知識點進行判斷選擇,讓學生在知識原理與題目之間找準切入點,培養學生的思維習慣,訓練學生掌握正確的解題思維。我們可以選擇一些涉及知識點比較多、重在考查知識聯絡的練習,不要怕學生某個具體的知識不會,而要讓學生學會碰到不會的考點時,在已經會的知識的基礎上通過聯絡找答案。

  高三政治複習方法

  一、夯實基礎,把握主幹知識

  縱觀近年來的全國高考文綜測試中的政治試題,儘管其背景千變萬化,設問的角度層面紛繁,但通過對答案的仔細分析不難看出,這些題目大多是命題專家對相關基礎知識的重新排列組合,試題的“基礎性”特點十分顯著。由此可見,考生要想取得文綜測試的理想成績,就必須具備紮實的基礎知識。因此,在高三全程複習過程中我們始終都要注重夯實基礎知識。

  課本是高考知識的原始載體和發源地,高考遵循“題在書外,理在書中”的命題原則。因此,在高三政治複習中必須要根據《考試大綱》規定的知識範圍,乘熱打鐵,迴歸課本,對考點知識梳理清楚,從而把分散的知識點有機聯絡起來,理清知識脈絡,整合形成主幹知識框架。這就要求在平時教學和複習中做到以本為本,狠抓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真正將基礎知識落實到位,構築完整的知識體系,對原理的理解要準確簡練,使用政治術語要規範。

  知識梳理要遵循“先巨集觀,後微觀”的原則。例如。對於哲學常識,先巨集觀把握辯證唯物論、唯物辯證法、認識論、人生價值觀這四大知識板塊。然後再微觀把握各板塊的具體主幹知識,如辯證唯物論的主幹知識包括:世界的物質性原理、物質和意識的辯證關係、客觀規律和人的主觀能動性的辯證關係等。在此基礎上再進一步微觀把握各主幹知識的具體內容,如“物質和意識的辯證關係”的原理內容、方法論要求、應反對的錯誤傾向等。這裡強調形成整體和各塊知識網路,是為了便於學生掌握,答題時靈活運用。在反覆滾動梳理中不斷強化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由於政治學科知識點多,知識面廣,許多學生認為已經牢固掌握的知識。過一段時間後就會生疏,考試成績也就會不理想。因此,在複習中必須要通過不斷滾動記憶來強化對基礎知識的掌握。

  重視基礎知識和基本理論的複習並不意味著死記硬背,把握知識的內在聯絡,不能理解為是章、節、框題知識的簡單壓縮,需要找出聯絡這些知識點的主線,把握其內在的本質的聯絡。

  二、結合社會熱點,理論聯絡實際

  聯絡實際,關注時政、社會熱點,關注生活,學以致用,理論聯絡實際,這是中學政治教學的基本原則,也是作為體現國家意志的高考所側重的能力考核目標。

  近幾年的高考政治試題,往往以時政、社會生活中的熱點問題作為背景材料,考查學生對課本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檢測理論聯絡實際的效果,同時也突出了試題的時代性和現實性。因此,在第二輪的複習中,要著重關注本年度的熱點問題。對待熱點問題,應遵循“巨集觀把握、微觀切入”的原則,要了解每個熱點的背景材料,圍繞熱點尋找切入點,聯絡政治學科內經濟學、哲學、政治學的有關知識進行分析,形成解題思路,並進行評價說明及形成答案。在此基礎上,還要以熱點為中心,進一步輻射到歷史、地理學科,尋找與史地的知識交叉點,以提高綜合思維能力。

  1、聯絡教材中的事例

  以往很多學生並不注重課本中的事例,只是滿足於對教材黑體字的掌握。現在看來。處理好黑體字與楷體字的關係相當重要。因為課本中的事例都是經過精選的,是經得起推敲的典型事例。

  2、聯絡日常生活中的事例

  特別是貼近學生生活的事例,然後運用所學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來分析。如年末歲首,各級政府關懷、慰問弱勢群體等問題。可以聯絡社會主義本質、黨的宗旨、國家機構的組織和活動原則、事物是普遍聯絡的等基本原理去分析。

  3、聯絡國內外重大時事

  把社會熱點與高考考點結合起來,深入淺出,以此把握時代脈搏。針對《考試大綱》的要求,引導學生堅持閱讀《半月談》、《中學生時事政治報》等時政類報刊,對其中的政治術語和時政語言有所瞭解,必要時予以摘錄。在此過程中,要把以知識複習帶動社會熱點的學習和以分析社會熱點帶動知識複習結合起來。具體做法有兩個:

  ***1***以知識帶時事。比如“國家的巨集觀調控”,在掌握這一知識點相關內容的基礎上,還應瞭解國家巨集觀調控的一些具體政策,如我國現在實行財政與貨幣的“雙穩健”政策,這些政策的內容是什麼?為什麼要實行這些政策?另外還應結合與這些內容相關的一些具體現象進行分析,如房地產業新的調控政策、減免農業稅、整頓市場經濟秩序,建立健全社會保障體系等等,以此來加深對這一知識點的理解,在這一過程中強調的是對知識深度的把握。

  ***2***以時事帶知識。比如“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知識聯絡:第一,聯絡政治常識中黨的性質和宗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中國共產黨是我國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國家性質、國家職能、我國公民與國家和諧統一的關係、正確處理民族和宗教問題等知識。第二,聯絡經濟常識中堅持市場調節和國家巨集觀調控相結合、堅持和完善當前的分配製度和分配原則、建立健全與我國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的社會保障制度、發揮財政和稅收在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的調節作用等知識;第三,聯絡哲學常識中一切從實際出發、發展的觀點、普遍聯絡的觀點、整體與部分的關係、矛盾分析法、人民群眾是實踐的主體、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等知識。在這一過程中強調的是對知識廣度的把握。

<>的人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