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最後衝刺階段語文複習注意事項

  敏銳多思,感悟生成,就是強調考生始終能夠以一種開放、健朗、明快的狀態對待備考。“人”活了,“分數”在這樣的狀態下自然也就“活了”。一模後,考生需要重點做好以下兩方面的事情。

  一、進一步增強對材料的佔有與把控

  一模之後,我們要加強對材料的佔有與把控。考生佔有的材料擇其要,可以高度地概括為9類:生命發現、情懷依依、精神強度、藝術之光、萬物有靈、中西對比、生活溫度、質疑追問、民族文化。此9類,需要考生重點加以關注。

  下面就“生活溫度”這一層面,詳說如下。

  2011年新課程要求寫的是“中國崛起”。“中國崛起”決定了寫作的“題旨”與“方向”,但是用什麼樣的材料去支援表達這樣一個巨集大的題旨,一定會直接決定寫作的成敗高下。試看下面一文:

  父親的車子

  父親喜歡車子。車子的變遷,確能反映父親生活的歷程,甚至國家的發展變化。

  父親學校的一位老先生通過學生家長給弄得一張“車票”,一輛嶄新的飛鴿牌自行車,從此成為父親的朋友。

  十多年過去了,父親的車子漸漸地老了,於是,父親就花一個月的工資,買了一輛當時還很流行的重慶嘉陵摩托車,

  如今,學校的停車場上已經排滿了大眾朗逸、一汽速騰、通用別克……最近,聽父親對著“罷工”的嘉陵笑著說:“要是你再不思進取的話,我就要移情‘速騰’,追求‘中國速度’嘍!”

  二、進一步增強對詞語的敏感與確認

  漢語的基本單位是詞語,無論基礎知識的強化與鞏固,還是讀與寫方面更有效的得分,其實都離不開對詞語的敏感與確認。詞構成句,局構成篇,對關鍵詞的漠視,就會對句子形成錯誤的理解。對關鍵句的錯誤理解又會直接影響到對全篇的準確理解。一模之後,結合考生自我的實際狀況,進一步增強對詞語的敏感與確認,是高考備考的重中之重。

  如對字形的考查,許多人備考,一味以“多”,以“不斷重複”取勝,其實不必完全這樣。“和盤托出”中的“和”經常被誤寫為“合”,“和”是連同之意,是指連同盤子一起把東西端出來。比喻把真實思想或事實經過全說出來。瞭解了“和盤托出”的意義後,就不會再將“和”寫作“合”了。只“練”不“思”,效果自然不會太好。再如“綿裡藏針”一詞是形容柔中有剛,而非在棉花中藏著針,因此“棉”不能代替“綿”。

  現代文閱讀中亦蘊含著這樣的規律。我們看下面這個語段:

  千里河西走廊,在我身臨其境之前,總以為那裡是黃塵瀰漫、闃寂荒涼的,顯然是受了古詩的浸染,“千山空皓雪,萬里盡黃沙”之類的詩句,已經在腦海裡紮了根,這次實地一看,才瞭解到真相。原來,河西走廊竟是甘肅最富庶的地區,這片鐵馬金戈的古戰場,如今已被國家劃定為重要的商品糧基地。當你駐足武威、張掖,一定會為那裡的依依楊柳、森森葦帳、富饒的糧田、豐碩的果園所構成的“江南秀色”所傾倒。***2011年北京卷《祁連雪》***

  有的同學將這個語段理解為:河西走廊曾經貧瘠,現在經過積極建設,成為了富饒之地。顯然,這位同學忽略了文中“這次實地一看,才瞭解到真相。原來……”這樣的關鍵資訊,對“原來”這個關鍵詞沒有形成敏感,結果錯解了文意。

  增強對詞語形成敏感和確認,還表現在作文中。2011年四川卷的作文題是“總有一種期待”。在這個題目中,不僅“期待”是重點,“總”也是很關鍵的詞語。“總”,表達的含義是一直的,持續的,不間斷地,有韌性的,不會輕易改變的……“期待”與“總”,對於得分而言都是重要的。我們試看一篇成功的高考的高分作文,便會發現,此位考生對“期待”與“總”的關注,是並重的。

  時尚正在招搖過市,我們的優秀傳統文化卻在漸行漸遠……

  當“火星文”夾雜“梨花體”翩躚而至,而我們的五千年文明卻潰不成軍時,我總有一種期待:我們的優秀傳統文化何時回家?

  當“偷菜熱”攜帶“瘋狂英語”襲捲神州,而我們的五千年文明卻被遺落在那個蒹葭蒼蒼的年代時,我總有一種期待:我們的優秀傳統文化何時回家?

  面對數次嚴峻襲來的現實,作者的“期待”始終不改,這便是“總”的情懷。

  一模之後,是否能敏銳多思,感悟生成,做好上述兩點,關乎六月高考成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