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九下歷史知識點

  在歷史知識中,我們感到年代最難記,也最怕記。那麼同學們該怎麼樣學習呢?下面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一

  1.俄國結束羅曼諾夫王朝沙皇專制統治的革命是 二月革命

  2.俄國成為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是通過 十月革命

  3.蘇俄政府為了應對國內外反革命勢力的反撲而被迫實行的一種政策是 戰時共產主義政策

  4.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政權是 蘇維埃人民委員會

  5.俄國二月革命後並存的兩個政權是 工兵蘇維埃和資產階級臨時政府

  6.俄國十月革命發生的地點是在 彼得格勒

  7.為了適應生產力的發展,列寧放棄戰時共產主義政策,實行了 新經濟政策

  8.新經濟政策的“新”體現在 發展商品經濟,一定程度上恢復資本主義經濟模式

  9.俄國十月革命發生的時間是在 1917年11月

  10.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將馬克思主義由理論成功變為現實的是 十月革命

  二

  11.蘇俄決定由“戰時共產主義”政策轉變到新經濟政策上來的根本原因是 生產力發展的需要

  12.戰時共產主義政策的內容是 餘糧收集制、取消自由貿易、全部國有化

  13.蘇俄開始實行新經濟政策的時間是 1921年

  14.斯大林模式的基本特點是 高度集中的政治經濟體制

  15.社會主義制度在蘇聯建立的標誌是 1936年蘇聯頒佈新憲法

  16.蘇聯斯大林模式建立的標誌是 1936年蘇聯頒佈新憲法

  17.斯大林模式在政治上的特點是 實行個人崇拜和家長制

  18.斯大林模式在經濟上的特點是 排斥市場調節和價值規律,用行政手段干預經濟

  19.蘇聯的全稱是 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

  20.斯大林模式的客觀積極作用是 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奠定了物質基礎

  三

  21.蘇聯存在的時間是 1922年—1991年

  22.蘇聯為逐步實行社會主義工業化推行的方針是 五年計劃

  23.蘇聯工業總產值躍居歐洲第一、世界第二是在 第二個五年計劃期間的1937年

  24.蘇聯開展勞動競賽運動中的典型事例是 斯達漢諾夫運動

  25.導致蘇聯軍事人才大量損失的事件是 “肅反”運動

  26.從長遠來看,阻礙蘇聯的民主法制建設和經濟持續發展的因素是 斯大林模式 27.1926年之後,蘇聯在經濟建設方面重點優先的行業是 重工業

  28.一戰後成立的國際組織及其實際控制者是 國際聯合會國聯英國法國

  29.為列強共同掠奪中國提供條件的條約是 《九國公約》

  30.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的分贓會議是 巴黎和會

  四

  31.構成重建歐洲、西亞和非洲國際新秩序的是 凡爾賽體系

  32.主宰巴黎和會的國家是 英國、法國、美國

  33.巴黎和會主要針對的國家是 德國

  34.巴黎和會簽訂的條約是 《凡爾賽和約》

  35.帝國主義協約國召開巴黎和會的真正目的是 重新瓜分世界

  36.調整戰勝國在遠東和太平洋地區關係的體系是 華盛頓體系

  37.一戰後建立的帝國主義統治世界的國際政治新秩序是 凡爾賽—華盛頓體系

  38.簽訂《九國公約》,保證各國在華“機會均等”,對外“門戶開放”的會議是 華盛頓會議

  39.華盛頓會議是巴黎和會的繼續,主要是因為他 調整了列強在東亞和太平洋地區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