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椎病頭暈按什麼穴位有用

  頸椎病是骨病當中常見的一種,頸椎病的症狀有很多,因為頸椎病引起的頭暈應該怎麼辦才好呢?這個問題由小編來為您解答!

  頸椎病頭暈按什麼穴位

  風池穴

  相當於後髮際角凹陷處,左右各一。

  風府穴

  相當於風池穴連線中點處。

  大椎穴

  低頭時頸部最高椎體下凹陷處。

  肩井穴

  相當於肩外側緣和大椎穴連線中點,左右各一。

  操作方法:

  1、家人左手扶住患者前額以固定頭部,用右手拇指指腹按揉患者風府穴。3~5分鐘,用力當適當,不可過重。

  2、接上法,術者用右手拇指和食指指腹分別按揉患者左、右風池穴。3~5分鐘,用力以患者能接受為度。

  3、上法完畢,術者再用右手拇指指腹按揉大椎穴。1~3分鐘,以區域性面板紅潤為度。

  4、後用雙手拇指按揉患者兩肩井穴。注意:女性患者懷孕時不能按揉其肩井穴,以免造成流、早產。

  5、若伴有頭暈、頭痛、嘔吐等症狀,在確診、排除其他疾病之後。術者可左手固定患者前額部,右手食、中、無名指稍分開,以指尖為著力點,自患者左側太陽穴經耳尖上,梳椎至同側風池穴。後接用右手固定,左手施術。左右各操作5~10分鐘。

  頸椎病頭暈的原因

  1、因頸椎病累及頸部肌群,引起頸部肌肉持久痙攣、收縮,導致肌肉的血流迴圈障礙,可遊離出乳酸、5-羥色胺等炎性致病物質而引起頭暈。

  2、頸椎病頭暈的原因還包括病變刺激、壓迫或損傷第一、二、三對頸神經,尤以枕部為重,也可通過延髓或脊髓三叉神經核的反射作用,而使疼痛放射至頭部。

  3、椎動脈型頸椎病患者,因病變直接累及椎動脈,使椎—基底動脈系統供血不足而產生頭暈。

  4、頸椎病直接刺激、壓迫或牽拉頭部頭痛敏感組織而引起頭暈。

  5、病變可刺激或壓迫椎動脈周圍的交感神經叢或頸部其他交感神經,使椎—基底動脈系統或顱內外動脈舒縮障礙而產生頭暈。因此,這也是引發頸椎炎頭暈的原因之一。

  頭暈的分類

  頭暈可見於暈車、暈船、高血壓病、貧血、腦動脈硬化、菸酒過量等,以下是幾種型別的頭暈:

  1、腦原性頭暈,見於腦動脈硬化如基底動脈硬化或頸椎骨關節病引起的腦部血液迴圈障礙,或由此導致的一過性腦供血不足。其臨床特點是頭暈、睡眠障礙、記憶力減退三大症狀,還有頂枕部頭痛、輕癱、言語障礙情緒易激動等表現,一般病情緩慢發展,此類頭暈的特點是在體位轉變時容易出現或加重。

  2、心源性頭暈,可見於急性心原性腦供血不足綜合徵,這是心臟停搏、陣發性心動過速、陣發性心房纖顫、心室纖顫導致的急性腦缺血,可表現頭暈、眼花、胃部不適、暈厥等。

  3、血管抑制性頭暈,常因情緒緊張、疼痛、恐懼、出血、天氣悶熱、疲勞、空腔、失眠等而促發。患者常有頭暈、眩暈、噁心、上腹部不適、面色蒼白、出冷汗等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其時血壓下降,脈搏微弱。血管抑制性頭暈多見於體弱的年輕婦女。直立性低血壓指站立時出現頭暈、眼花、腿軟、眩暈,甚至暈厥等,常伴有無汗、大小便障礙。

  4、藥物中毒性頭暈,以鏈黴素、新黴素、卡那黴素、慶大黴素等的中毒為多見。患者除頭暈外還有眩暈和耳蝸神經損害所致的感音性耳聾。慢性鉛中毒多表現為神經衰弱綜合徵以頭暈、頭痛、失眠、健忘、乏力、多夢為主要症狀,又有體溫減低、食慾減退等。

  功能性低血糖亦可引起頭暈、心慌、虛弱感,在空腹或用力時可有震顫,有時出現抽搐,意識喪失等。情緒緊張或過度換氣時,由於二氧化碳排出量增加,可出現呼吸性鹼中毒,腦細胞缺氧,引起頭暈、乏力,患者並感到面部和手足麻涼,間或有恍惚感。

  預防頸椎病的方法

  保持良好的坐姿或者體位。

  看書或者看手機的時候,不要長時間窩在某一個角落,要適當換換體位;看電視、玩電腦的時候最好坐直,抬頭挺胸,不要縮成一團。保持良好的坐姿與體位,才能避免或者減輕頸椎病。

  提醒自己做頸椎操。

  電腦面前坐了一段時間,要記得理考座位站起來活動活動頸椎,頸椎操是最好的選擇。如果不知道怎麼做,可以上網搜一搜,總結起來就是旋轉自己的脖子,做的過程中注意避免用力過度拉傷脖子。

  常常參加體育運動。

  有很多運動專案都是可以鍛鍊到頸椎的,例如打羽毛球、籃球等等,涉及到抬頭低頭等等動作。辦公學習之餘,選擇體育專案適當運動,是保證健康最好的辦法。

  適當的枕頭高度。

  我們有三分之一的時間都在睡眠中度過,所以枕頭的高度對頸椎也有較大的影響。枕頭高度的選擇原則是“仰臥低,側臥高”。仰臥者枕頭高度為自己一個拳頭的高度即可,側臥者枕頭高度為自己一個半拳頭的高度為宜。

  注意頸部的保暖。

  冬天氣溫比較低,最好戴著圍巾或者用熱水袋保證頸部的溫度。因為溫度低,容易導致血液迴圈不良,長期積累會形成腫塊或者更嚴重。所以,頸椎病預防應該從頸部的保暖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