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椎病頭暈怎麼治療不復發

  頭暈是頸椎病病人的常見症狀,嚴重的還會突發性暈倒,那要怎麼治療比較好呢?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關於方面的相關內容,希望能幫到你。

  頸椎病頭暈怎麼治不復發

  保守治療

  1、口服藥物治療:主要用於緩解疼痛、區域性消炎、放鬆肌肉治療,對於頸椎不穩等繼發的區域性軟組織勞損等療效較明確,但不能從根本上治療頸椎病。對於伴有四肢無力或麻木的患者來說,還可以使用神經營養藥物輔助康復,促進受壓神經的恢復。

  2、牽引法:通過牽引力和反牽引力之間的相互平衡,使頭頸部相對固定於生理曲線狀態,從而使頸椎曲線不正的現象逐漸改變,但其療效有限,僅適於輕症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且在急性期禁止做牽引,防止區域性炎症、水腫加重。

  3、理療:理療法是物理療法的簡稱。就是應用自然界和人工的各種物理因子,如聲、光、電、熱、磁等作用於人體,以達到治療和預防疾病的目的。但其作用也較微弱,不能從根本上治療。且經常理療易對面板產生燙傷。

  4、中醫療法博大精深,療效但與醫生的個人經驗有很大關係,需慎重選擇。

  手術治療

  微創技術治療椎動脈型頸椎病效果最好、安全性高、費用低。“AD射頻熱凝靶點消融術”它以0.7毫米的治療針,在可視儀器的幫助下,直達病灶治療。達到消融髓核、降低壓力、減輕神經壓迫,症狀會立即消失或緩解。同時修補了纖維環的破裂、滅活了盤內新生病變的神經末梢,降低復發機率。

  如何選擇枕頭

  枕頭是維持頭頸正常位置的主要工具。這個“正常”位置是指維持頭頸段本身的生理曲線。這種生理曲線既保證了頸椎外在肌肉平衡,又保持了椎管內的生理解剖狀態。因此一個理想的枕頭應是符合頸椎生理曲度要求的、質地柔軟、透氣性好的,以前高後低,符合頸部生理曲線形狀的為佳。還要符合有助於頸部血液流通,能起到醒腦安神的作用,並且可以防止不正確的睡姿可以避免肩頸部位肌肉拉傷。並且枕頭的高度一定要適合正當頸椎的自然彎曲度。因為這種形狀可利用中間的凹陷部來維持頸椎的生理曲度,也可對頭頸部起到相對制動與固定作用,可減少在睡眠中頭頸部的異常活動。建議頸椎不好的人選擇用金至康枕,這樣的枕頭是依照人體睡姿最佳力學體位而設計,對於人體在仰臥,側臥以及易打鼾者分別設計出不同的枕區,所選用的優質海綿經過特殊熱壓縮處理,保證不同枕區合理的高度、軟硬度和舒適性。另外它還結合釹鐵硼生物永磁體具有的調節神經機能、促進血液迴圈、疏通經絡的特性,磁體對應於人體頭頸部的不同穴位科學排列產生極佳磁療保健效果,更有利於改善頸椎不舒服。

  藥物

  西藥在本病的治療中可起到輔助的對症治療作用,可選擇應用止痛劑、鎮靜劑、維生素***如B1、B12***,醫院用藥可選用:血管擴張劑及中草藥等,對症狀的緩解有一定的效果。中藥對本病的治療可起到對因治療作用,如膏藥就是典型的中醫治療代表。

  推拿

  推拿法是祖國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治療時不用吃藥和打針,僅憑推拿醫生的雙手和簡單器械在身體的一定部位或穴位,沿經絡循行的路線,氣血執行的方向,施以不同的手法,達到治療目的。但在急性期或急性發作期禁止推拿,否則會使神經根部炎症、水腫加重,疼痛加劇。頸椎病伴有骨折、骨關節結構紊亂、骨關節炎、嚴重的老年性骨質疏鬆症等,推拿可使骨質破壞,感染擴散,應禁此療法。但是可以按摩風池穴,風池穴的臨床應用非常廣泛,尤其在治療頭痛、眩暈、頸椎病、腦血管病等方面效果肯定,目前對風池穴的徑路解剖已經研究得比較透徹,機理研究多偏於風池穴對頸內動脈、椎-基底動脈系統的影響。

  頸椎病頭暈的飲食療法

  由於頸椎病是椎體增生、骨質退化疏鬆等引起的,所以頸椎病患者應以富含鈣、蛋白質、維生素B族、維生素C和維生素E的飲食為主。其中鈣是骨的主要成分,以牛奶、魚、豬尾骨、黃豆、黑豆等含量為多。蛋白質也是形成韌帶、骨骼、肌肉所不可缺少的營養素。維生素B、E則可緩解疼痛。另外,如頸椎病屬溼熱阻滯經絡者,應多吃些葛根、苦瓜、絲瓜等清熱解肌通絡的果菜;如屬寒溼阻滯經絡者,應多吃些狗肉、羊肉等溫經散寒之食物;如屬血虛氣滯者,應多進食公雞、鯉魚、黑豆等食物。   主動覓健康,春季人體細胞活躍、代謝旺盛,能夠攝取大量的營養,患者可利用這個充分補充營養,調節身體機能。多食用如“桑枝煲雞”、“天麻燉魚頭”等食物,補腎精、通經絡、舒筋活絡、補益肝腎,對治療頸椎病有良好的效果;多喝骨頭湯,多吃豆製品、乳製品以補充鈣。

  頸椎病頭暈的康復保健操

  準備姿勢:兩腳分開與肩同寬,兩臂自然下垂,全身放鬆,兩眼平視,均勻呼吸,站坐均可。

  雙掌擦頸:十指交叉貼於後頸部,左右來回摩擦100次。

  左顧右盼:頭先向左後向右轉動,幅度宜大,以自覺酸脹為好,30次。

  前後點頭:頭先前再後,前俯時頸項儘量前伸拉長30次。

  旋肩舒頸:雙手置兩側肩部,掌心向下,兩臂先由後向前旋轉20~30次,再由前向後旋轉20~30次。

  翹首望月:頭用力左旋、並儘量後仰,眼看左上方5秒鐘,復原後,再旋向右,看右上方5秒鐘。

  雙手託天:雙手上舉過頭,掌心向上,仰視手背5秒鐘。

  放眼觀景:手收回胸前,右手在外,勞宮穴相疊,虛按膻中,眼看前方,5秒鐘,收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