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發便祕的原因

  一、什麼是便祕?

  便祕是指糞便停留於結腸的時間超過正常排出時間,使大便於結,導致48小時以上不排便;或主觀感覺排便困難或有解不淨的感覺的症狀。便祕常影響食慾及腸道營養物質的吸收,使體內有毒物質在腸道的停留時間延長,而被大量吸收,引起毒性反應;嚴重者可導致急性心肌梗塞、腦血管意外而危及生命。

  主要表現為腹脹、食慾減退、噁心、口苦、精神萎糜、頭暈乏力、全身痠痛、部分人有貧血、營養不良。

  二、便祕的種類:

  1、無張力便祕:弛緩性便祕或無緊張性便祕因大腸肌肉失去原有敏感性或緊張力,致使推動糞便的蠕動緩慢,使糞便通過大腸時花費了過多的時間,以致水分被吸收掉而大便變硬、變粗,造成排便困難。此型多見於年老體弱、多次妊娠、營養不良、肥胖以及運動過少者;此外,還見於無定時排便習慣者。食物質地過細、纖維索過少及飲食中缺乏糖類、脂肪、水分、B族維生素等也可引起。

  2、痙攣性便祕:因腸道神經末梢刺激過度,使大腸以及結腸的腸壁肌肉過度緊張或痙攣收縮,引起大便成為小粒狀或像鉛筆那樣的細條狀糞便通過痙攣部位時,有疼痛感覺,這種便祕一段時間之後會出現腹瀉,可發生便祕與腹瀉交替出現。常見的原因有患胃腸道疾病或某種神經失調,食用過於粗糙的食物,及使用瀉藥過量過久。

  3、阻塞性便祕器質性便祕因大腸病變引起腸的一部分變細,或因腫瘤壓迫腸道而引起腸道狹窄而阻礙大便的通過。如糞便過度臃塞於直腸、乙狀結腸.可出現左下腹脹和壓痛,並有欲便不暢感。

  4、伴隨性便祕是因藥物的副作用如止痛藥、抑制胃腸運動的藥、止咳藥、麻藥、安眠藥等都可引起便祕和妊娠產生的下腹部壓迫等原因所伴隨出現的便祕。

  三、

  一原發性因素

  1.飲食因素一些人飲食過少,食品過精過細,食物中的纖維素和水份不足,對腸道不能形成一定量的刺激,腸蠕動緩慢,不能及時將食物殘渣推向直腸,在腸內停留時間延長,水份過多吸收而使糞便乾燥。進入直腸後的糞便殘渣因為量少,不能形成足夠的壓力去刺激神經感受細胞產生排便反射而引起便祕。

  2.排便動力不足排便時不僅需要肛門括約肌的舒張、提肛肌向上向外牽拉,而且還需要膈肌下降、腹肌收縮、屏氣用力來推動糞便排出。年老體弱、久病臥床、產後等,可因膈肌、腹肌、肛門括約肌收縮力減弱,腹壓降低而使排便動力不足,使糞便排不乾淨,糞塊殘留,發生便祕。所以老年人多出現便祕。

  3.拖延大便時間一些人把大便當作無關緊要,可早可遲的事,忽視定時排便的習慣;或因工作過忙、情緒緊張、旅行生活等,拖延了大便時間,使已到了直腸的糞便返回到結腸;或因患有肛裂和痔瘡等肛門疾病、恐懼疼痛、害怕出血、不敢大便而拖長大便間隔時間。這都可能使直腸壁上的神經細胞對糞便進入直腸後產生的壓力感受反應變遲鈍,使糞便在直腸內停留時間延長而不引起排便感覺,形成習慣性便祕。

  4.水份損失過多大量出汗、嘔吐、腹瀉、失血及發熱等均可使水份損失,代償性引起糞便乾結。

  二繼發性因素

  1.器質性受阻腸管內發生狹窄或腸管外受到壓迫時,如腸管良性和惡性腫瘤、慢性炎症所引起的腸腔狹窄變小、巨結腸症引起的直腸痙攣狹窄、手術後併發的腸粘連、部分性腸梗阻等,或腹腔內巨大腫瘤,如卵巢囊腫、子宮肌瘤,以及妊娠、腹水壓迫大腸等,可控糞便通過受到障礙,在腸管內停留時間過長,形成便祕。近年來通過排便造影、肛腸測壓、結腸傳輸時間測定、盆底肌電圖等技術檢查手段,發現了新的便祕型別,稱出口處梗阻型便祕或盆底肌功能不良。特點是排便時盆底出口處出現梗阻因素,其中有些可經外科手術消除或緩解。出口處梗阻型便祕此處不作介紹,專業人士可進入出口處梗阻型便祕瞭解。

  2.大腸病變如過敏性結腸炎、大腸憩室炎、先天性巨結腸等疾病可引起大腸痙攣、運動失常,使糞便通過不暢而發生便祕。

  3.藥物影響服用碳酸鈣、氫氧化鋁、阿托品、普魯本辛、嗎啡、苯乙哌定、碳酸鉍等,及鉛、砷、汞、磷等金屬中毒都可引起便祕。

  長期濫用瀉藥,使腸壁神經感受細胞的應激性降低,即使腸內有足量糞便,也不能產生正常蠕動及排便反射,因而導致頑固性便祕。

  4.精神因素精神上受到強烈刺激、驚恐、情緒緊張、憂愁焦慮或注意力高度集中某一工作等會使便意消失,形成便祕。

  另外還有神經系統障礙、內分泌紊亂、維生素缺乏等亦可引起便祕。

  三中醫對便祕的認識

  中醫認為,便祕主要由燥熱內結、氣機鬱滯、津液不足和脾腎虛寒所引起。

  1.燥熱內結中醫認為過食辛辣厚昧,過服溫補之品等可致陽盛灼陰;熱病之後,餘熱留戀腸胃,耗傷津液;或溼熱下注大腸,使腸道燥熱,傷津而便祕,這種便祕又稱為熱祕。

  2.氣機鬱滯情志不舒、憂愁思慮、久坐少動、久病臥床等引起氣機鬱滯,致使大腸傳導失職、糟粕內停,而成祕結,即所謂“氣內滯而物不行”。糞便不結燥,但排出困難是此型的特點,所以又稱為氣祕。

  3.津液不足久病、產後、老年體衰、氣血兩虛;脾胃內傷、飲水量少,化源不足,病中過於發汗、瀉下傷陰等。氣虛則大腸轉送無力,血虛津虧則大腸滋潤失養,使腸道幹槁,便行艱澀,所以稱為虛祕。

  4.脾腎虛寒年高久病,腎陽虛損,陽氣不運則陰邪凝結;或素有脾陽不足,又受寒冷攻伐,而致脾腎陽衰,溫照無權則寒凝氣滯,腸道傳送無力,大便艱難,稱為冷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