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怎樣與父母交往

  很多中學生與父母都有代溝,中學生們如何與父母交往呢?下面是小編給大家蒐集整理的文章內容。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代溝的存在是客觀的,其擴大會加深兩代人的衝突,給家庭生活,甚至學校生活帶來一些不和諧。但並不是無可奈何的,作為年輕的一代,只要努力是可以把兩代人的距離縮小到最小程度,既有利於自己健康成長,有可以使家庭氣氛保持溫馨。不妨試一試下面的方法:

  1.對父母的態度要溫和,不採取偏激的行為方式

  進入青年期的中學生對父母的崇拜、依戀、順從減弱,這被稱為“離巢”現象。孩子的驟然長大使父母一下子失落很多,心裡也空落落的。所以我們要理解這種心情,對父母態度要溫和,即使自己不能接受的觀點也不要頂撞、鬧氣,可以裝作虛心聆聽的樣子,即使不能採用,聽一下也沒什麼不好,至少可以給父母一點安慰。

  其實,他們何嘗不知道孩子長大了,肯定有自己的想法,只是忍不住要說而已。父母對我們的要求並不高,只要我們有禮貌,態度溫和他們就知足了。兩代人的成長背景決定了代溝永遠不可能縮小到零,但是通過我們的努力可以把它的負面影響降到最低。

  2.要表現出一定的獨立能力,讓父母放心

  從小衣來伸手,飯來張口,連手帕都不能洗,上學從來都要父母接送的,突然放學就把自己關在房間裡,或經常玩到很晚才回來,怎麼不讓父母憂心忡忡?這不是父母不放心,是你的表現沒法讓他們放心。試著去關心父母,幫他們做做家務,談談家庭經濟、你的理想,讓爸媽覺得“我們的孩子長大了”,自然就不會過多地干涉你的行動了。

  3.要保持自己的獨立性,但不要忽略與父母的交流與溝通

  不管怎麼說,長輩也是從我們這個年齡走過來的,他們經歷了“疾風驟雨”時期,以他們幾十年的生活經歷,看問題要成熟得多。我們在慢慢長大,應該學著獨立,但獨立和成熟都有個過程,不是突然的。坐下來,跟爸爸、媽媽談談你的煩惱、你的理想。

  相信父母也會很誠懇地與你交談,從中你可以得到很多有益的啟示。不要認為和父母談心是“沒長大”,善於和父母溝通正是你越來越成熟、獨立的表現。在交流溝通中,說不定父母也會受到你的影響,接受一些年輕人認可的新生事物,那樣,豈不是無形中縮小了代溝嗎?

  中學生人際交往的型別

  根據心理學家的研究,在一個群體中的人交往的形式可以分出這麼幾個型別:

  ***1***小團體,指兩三個或四五個交往甚密、義氣相投的同學,且具有一定的排他性,指的就是不歡迎其他同學的參與,不大與其他同學接近。

  ***2***人緣型,就是在班級中最受歡迎的人。

  ***3***嫌棄型,就是班級中最不受歡迎的人。

  ***4***首領,是指在一些活動中自然湧現出的能擔負領導這些活動的同學。

  ***5***孤獨者,就是很少與他人來往,他人也很少與其交往的人。

  ***6***互拒者,指相互懷有敵意或歧視的同學。

  人緣型是班上的明星,令人羨慕。他們在班上有融洽的人際關係,受到大家的重視和讚美,因而具有較高的安全感和自信心。應該說,內心裡每個同學都希望自己有良好的人際關係,也就是“得人緣”,但是不少同學對此在認識上存在誤區,如有的人以為人緣就是會拉關係,有的視為哥兒們義氣,還有的覺得是討好賣乖,等等。

  中學生怎樣與異性交往

  1.自然交往。

  在與異性同學交往的過程中,言語、表情、行為舉止要自然流露,不要閃爍其詞,也不要過分誇張;既不盲目衝動,也不矯揉造作。消除異性交往中的不自然感是建立正常異性關係的前提。自然原則的最好前提就是像對待同性同學那樣對待異性同學,同學之間的關係不要因為異性因素而變得不舒服或者不自然。

  2.適度交往。

  就是既不為異性交往過早萌發情愛而驚恐不安,又不因迴避或拒絕異性而對交往雙方造成心靈傷害。建議你要做到自然適度,心中無愧,就不必過多顧慮。

  3.真實坦誠。

  主要是指對異性同學的態度,要像結交同性朋友那樣結交真朋友。

  4.注意分寸。

  就是我們在交往中不能毫無顧忌,比如在談話中涉及兩性之間的一些敏感話題時要回避,交往中的身體接觸要有分寸,特別是和某一個異性長期交往中,要注意把握好雙方關係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