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手抄報圖畫和內容

  數學手抄報的內容不會寫?不知道該寫什麼?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希望大家喜歡。

  數學家高斯的故事資料

  還在少年時代,高斯就顯示出了他的數學才能。據說,一天晚上,父親在計算工薪賬目,高斯在旁邊指出了其中的錯誤,令父親大吃一驚。10歲那年,有一次老師讓學生將1,2,3,…連續相加,一直加到100,即1+2+3+…+100。高斯沒有像其他同學那樣急著相加,而是仔細觀察、思考,結果發現:

  1+100=101,2+99=101,3+98=101,…,50+51=101一共有50個101,於是立刻得到:

  1+2+3+…+98+99+100=50×101=5050

  老師看著小高斯的答卷,驚訝得說不出話。其他學生過了很長時間才交卷,而且沒有一個是算對的。從此,小高斯“神童”的美名不脛而走。村裡一位伯爵知道後,慷慨出錢資助高斯,將他送入附近的最好的學校進行培養。

  中學畢業後,高斯進入了德國的哥廷根大學學習。剛進入大學時,還沒立志專攻數學。後來聽了數學教授卡斯特納的講課之後,決定研究數學。卡斯特納本人並沒有多少數學業績,但他培養高斯的成功,足以說明一名好教師的重要作用。

  從哥廷根大學畢業後,高斯一直堅持研究數學。1807年成為該校的數學教授和天文臺臺長,並保留這個職位一直到他逝世。

  高斯18歲時就發明了最小二乘法,19歲時發現了正17邊形的尺規作圖法,並給出可用尺規作出正多邊形的條件,解決了這個歐幾里得以來一直懸而未決的問題。為了這個發現,在他逝世後,哥廷根大學為他建立了一個底座為17邊形稜柱的紀念像。

  圖一

  圖二

  圖三

  圖四

  圖五

  趣味數學小故事

  雞兔同籠這個問題,是我國古代著名趣題之一。大約在1500年前,《孫子算經》就記載了這個有趣的問題。書中是這樣敘述的:今有雞兔同籠,上有三十五頭,下有九十四足,問雞兔各幾何?

  這四句話的意思是:有若干只雞兔同在一個籠子裡,從上面數,有35個頭;從下面數,有94只腳。求籠中各有幾隻雞和兔?你會解答這個問題嗎?你想知道《孫子算經》中是如何解答這個問題的嗎?

  解答思路是這樣的:假如砍去每隻雞、每隻兔一半的腳,則每隻雞就變成了“獨角雞”,每隻兔就變成了“雙腳兔”。這樣,***1***雞和兔的腳的總數就由94只變成了47只;***2***如果籠子裡有一隻兔子,則腳的總數就比頭的總數多1。

  因此,腳的總只數47與總頭數35的差,就是兔子的只數,即47-35=12***只***。顯然,雞的只數就是35-12=23***只***了。

  這一思路新穎而奇特,其“砍足法”也令古今中外數學家讚歎不已。這種思維方法叫化歸法。化歸法就是在解決問題時,先不對問題採取直接的分析,而是將題中的條件或問題進行變形,使之轉化,直到最終把它歸成某個已經解決的問題。

  以上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歡迎大家閱讀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