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上冊語文人教版期中複習資料

  期中考試將至,那麼七年級的同學應該怎樣進行語文的複習準備呢?想要考取高分,一定得有技巧地進行復習,那麼應該複習哪些資料呢?下面是由小編整理的,一起來看看吧。

  第一部分

  1.詞語:

  匿名***nì míng*** 林陰***lín yīn*** 敷衍***fū yǎn***

  膝蓋***xī gài*** 並蒂***bìng dì*** 濃陰***nóng yīn***

  蓮蓬***lián péng*** 菡萏***hàn dàn*** 敧斜***qī xié***

  慈憐***cí lián*** 廕庇***yīn bì*** 蔭庇***yìn bì***

  覆蓋***fù gài*** 禱告***dǎo gào*** 姊妹***zǐ mèi***

  木梗***mù gěng*** 沐浴***mù yù*** 遮蔽***zhē bì***

  徘徊***pái huái*** 嗅覺***xiù jué*** 揣摩***chuāi mó***

  2.多音字

  荷:荷葉***hé*** 負荷***hè***

  悶:悶熱***mēn rè*** 悶悶不樂***mèn mèn bú lè*** 煩悶***fán mèn***

  會: 會計***kuài jì*** 會議***huì yì***

  卷:試卷***shìjuàn*** 捲入***juǎnrù***

  便:便宜***piányí*** 方便***fāng biàn*** 大腹便便***dà fù pián pián***

  3、《散文詩兩首》生字詞

  匿笑、並蒂、桔***jié***梗、搖擺、沐浴、禱告、陰影、姊妹、繁雜、煩悶、徘徊、遮蔽、覆蓋、心緒、廕庇、乘涼、蓮蓬、嗅覺、花瓣、攲斜、菡萏、慈憐

  4、《散文詩兩首》詞語解釋

  ①禱告:向神祈求保佑。

  ②沐浴:洗澡。

  ③匿笑:偷偷地笑。

  ④花瑞:指特異而不常見的奇花,或花帶來的好兆頭。

  ⑤慈憐:慈愛憐惜。

  ⑥菡萏:荷花的別稱,這裡指含苞待放。

  ⑦攲斜:傾斜、歪斜。

  5.文學常識:

  散文詩:兼有散文和詩的特點的一種文學體裁。它融合了詩的表現性和散文描寫性的某些特點。

  從本質上看:它有詩的情緒和幻想,給讀者美感和想像,但內容上保留了有詩意的散文性細節。

  從形式上看:它有散文的外觀,不像詩歌那樣分行和押韻,但不乏內在的音樂美和節奏感。它是用散文形式寫成的詩篇,即“散文其形,詩意其質”。

  第二部分

  一、文學常識:

  《詠雪》與《陳太丘與友期》都選自《世說新語》,《世說新語》是由南朝宋人劉義慶組織一批文人編寫的。

  二、內容及中心:

  《詠雪》敘述了謝太傅帶子侄輩詠雪的故事,表現了謝道韞兒時過人的才華。

  《陳太丘與友期》敘述了陳元方幼時批評父親友人“無信”“無禮”的故事,表現了元方的聰敏、懂禮。告訴人們為人處事一定要忠信、有禮,只有這樣才能得到別人的尊重。

  三、 通假字:

  尊君在不? “不”通“否”,放在句末表疑問,相當於“嗎”。

  四、古今異義:

  1、兒女 : 古,子侄輩; 今,子女。

  2、 去: 古,離開; 今,到什麼地方去。

  3、文義: 古,詩文; 今,文章意思。

  五、一詞多義

  1、顧:①元方入門不顧: 顧:回頭看。***如相顧一笑,瞻前顧後***

  ②相顧驚疑。 顧:看。***如顧野有麥場***

  ③將軍宜枉駕顧之。 顧:拜訪。***如三顧茅廬***

  2、信:①則是無信。 信:講信用。

  ②與朋友交而不信乎。 信:真誠、誠實。

  ③必以信。 信:實情。

  六、敬辭與謙辭

  1、尊君:對別人父親的尊稱。

  2、家君:對自己父親的謙稱。

  七、其它關鍵詞

  1、寒雪日內集。 集:聚會

  2、白雪紛紛何所似。 似:像

  3、俄而雪驟。 俄而:不久,一會兒。 驟:急速***暴風驟雨***。

  4、陳太丘與友期行。 期:約定

  5、未若柳絮因風起。 未若:比不上。 因:趁著、隨著。

  6、相委而去***太丘捨去***。 委:丟下。 舍:丟下、捨棄。去:離開。

  7、下車引之。 引:拉。

  8、乃至:***友人***才到。 乃:才。

  9、公欣然曰。 欣然:高興的樣子。

  10、差可擬。 差:差不多。 擬:相比。

  第三部分

  八、句子翻譯

  1、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捨去。

  譯文:陳太丘跟一位朋友約定一同出門,約好正午時碰頭。正午已過,不見那朋友來,太丘丟下他先離開了。

  2、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

  譯文:您跟家父約好正午***一同出發***,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講信用;對著人家兒子罵他的父親,就是失禮。

  3、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譯文:那人感到慚愧,便從車裡下來,想拉元方***表示歉意***,元方連頭也不回地走進了自家的大門。

  4、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

  譯文:忽然間,雪下得緊了,太傅高興地說:“這紛紛揚揚的大雪像什麼呢?”

  5、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擬。”

  譯文:他哥哥的長子胡兒說:“跟把鹽撒在空中差不多。”

  6、未若柳絮因風起。

  譯文:不如比作柳絮隨風吹飛舞。

  九、理解問答:

  1、《詠雪》一文營造了一種怎樣的家庭氣氛?你對此有何感受?

  答:***1***營造了一種溫暖、和諧、愉快的家庭氣氛。

  ***2***和諧、平等、寬鬆的家庭氣氛有利於開發孩子智力。

  2、為什麼“公大笑樂”? 、對於兩個比喻,作者更欣賞哪一個?你是從哪裡看出來的? “公大笑樂”是因為孩子們的比喻生動、形象,他為孩子們的聰明智慧感到欣慰、快樂。

  答:作者並沒有直接表態,卻在最後補充交代了道韞的身份,這是一個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讚賞道韞的才氣。

  3、用“撒鹽空中”和“柳絮因風起”來比擬“大雪紛紛”,你認為哪個更好?為什麼?你還能說出古詩中一兩個形容飛雪的好比喻嗎?

  答:“撒鹽”一喻好,很好地做到了形似,雪的顏色和下落之態都跟鹽比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風中往往上揚,甚至飛得很高很遠,跟雪的飄舞方式不同。寫物必須首先求得形似而後達於神似,形似是基礎,據此可知,用前一喻好,後一喻不好。

  “柳絮”一喻好,重在神似,有深刻的意蘊,它給人以春天即將到來的感覺,正如英國大詩人雪萊所說,“冬天到了,春天還會遠嗎?”而“撒鹽”一喻所缺的恰恰是意蘊──“撒鹽空中”,幹什麼呢?誰也不知道。好的詩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蘊的統一。“柳絮”一喻好就好在有意象;“撒鹽”一喻僅有物象而無意蘊,所以說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