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前教育隨筆

  學前教育到底要如何開展呢?我們去看看教師的相關隨筆。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希望你喜歡。

  篇一

  又到了槐花飄香的季節,清晨,走進幼兒園,一陣香濃甘甜的味道沁入心田。抬眼望去,雪白的槐花綴滿枝頭,地上也灑落了一層細碎的花瓣兒,真是忽如一夜東風來,千樹萬樹槐花開呀!

  每逢這個季節,滿樹的槐花便成為我們幼兒園的一道風景,就連線送孩子的家長也久久不願離開,嘴裡還不住的叨唸:“好香,好香!”每到這個時候,老師們總會帶孩子們賞花觀花,最讓孩子們高興的是還可以吃到用槐花做成的美味佳餚呢。今年也不例外。今天我要帶孩子們上一節觀花、賞花、吃花的課,讓孩子們更進一步的瞭解槐樹、槐花給人們帶來的益處。等孩子們都到齊了,我對他們說:“寶貝們,你們聞到我們園子裡的香味兒了嗎?”“聞到了”“是什麼味兒啊?”“槐花的香味兒”“說得真好,那想不想跟老師一起去採槐花?”“想”孩子們都特別高興。有的拎著小桶,有的挎著竹籃兒,我找了根竹竿兒,用鐵條迂了個鉤綁在竹竿兒上。我們先來到樹蔭下圍坐下來,“孩子們,樹下涼快嗎?”“涼快”“那你們說說槐樹對人們有什麼好處呢?”“槐花很香”明明說。“它可以做傢俱”樂樂說。“樹底下可以乘涼”夢寒說。孩子們七嘴八舌的說著。“是啊,槐樹的用處可大了,夏天他像傘一樣跟人們遮陰,擋雨;冬天還可以擋風擋雪;它的木材還是做傢俱的好材料,最快樂的是槐花可以吃。你們今天就可以吃到香甜可口的槐花食品。它不但可以生著吃,而且還可以做成槐花餅,槐花素,包餃子,蒸饅頭都可以。”聽我這麼一說,孩子們饞得口水都要流下來了,最主要的是槐花的香味

  太誘人了。“孩子們,想吃到這些我們要付諸行動,用我們的表現來證明,我們是可以吃到的。”“好”孩子們都跳起來,仰著小臉準備撿槐花。真是看著容易做著難,槐樹枝特別硬,每掰一下都要費九牛二虎之力。不過,功夫不負有心人,隨著一隻只槐花紛紛落地,孩子們爭相把它們搶到自己的小桶裡,籃子裡。

  等我的胳膊酸的抬不起來的時候,孩子們的桶和籃子已經滿滿當當了。一張張小臉被太陽晒得通紅。我說:“孩子們,現在我們把這些送到後院的廚房,讓廚師阿姨給我們做好吃的。”到了那兒,我先給孩子們洗淨一部分槐花,讓他們品嚐了生著吃的味道。小胖說:“真甜”小妹說:“真香”小濤說:“你們說的都不對,是又甜又香。”我和孩子們都笑了。今天的午飯你們猜孩子們吃的是什麼?是用槐花做成的各種美味食品,孩子們也分享到了自己的勞動成果。

  大自然離不開花草樹木,尤其是自己家鄉的一草一木,孩子們需要大自然。經常帶孩子們瞭解它們,認識他們,從小養成愛觀察、喜動腦、勤動手的良好習慣,用他們的感官感知自然界的豐富多彩,收穫更多的美好和樂趣。

  篇二

  幼兒教育隨筆:經常鼓勵孩子成長 一次,組織幼兒做提問遊戲。為了使孩子們對活動感興趣,我做了三朵小紅花,準備獎給提問最多的小朋友。

  活動開始了,孩子們舉起了小手,爭先恐後地提問題:

  誰知,第二天早上,劉曉桐小朋友拿來了幾塊獎牌,對我說:

  關於劉曉桐小朋友這件事對我的影響很大:沒有人喜歡天天被人批評和訓斥,都渴望得到肯定,孩子也不例外。一個孩子如果長期生活在一種積極的、善意的期待和鼓勵的氛圍中,對於他的錯誤

  和缺點給予原諒和激勵式的糾正,而不是被批評和指責,那麼他就會在肯定中不斷使自己的言行向期待的方向發展,不斷取得進步。同理,如果老師對孩子處處看著不順眼,總覺得孩子這也不行那也不是,無意中就會把他的小缺點看作大缺點,小題大做,抓住孩子的錯誤不放。孩子敏銳地感覺到這一點,會覺得老師對自己不公道,討厭自己,因而與老師發生情緒上的對立,或自卑、畏怯,或破罐子破摔,不求上進。它常提醒我及時給每一個孩子以肯定和鼓勵,使每個孩子都能體驗成功,得到讚許

  篇三

  戶外活動時孩子們正玩得起勁,‘‘張老師快看,我抓到一個小毛毛。’’隨著喊聲,孩子們都擁到麗潔面前。‘‘什麼東西我看看 ’’。孩子們像發現了奇寶,都爭搶著看。我走到孩子們中間,麗潔把攥緊的小手鬆開了,原來是一顆蒲公英種子。

  我問小朋友:“這是什麼?” “羽絨服裡的小毛毛。” “迎春花” “棉花” “小鳥身上的羽毛” 孩子們你一言我一語。我告訴他們這是蒲公英的種子。同時引導孩子仔細觀察它的形狀與顏色,孩子們認真地看著。麗潔說:“它像小傘。” “它是白色的” “小朋友說的很好,它是由傘形的絨毛組成的,每一縷絨毛下都有一粒種子,容易被風吹散,隨風飄落到陌生的地方生根發芽,長成新的蒲公英。” 在孩子們的提議下我將這顆蒲公英種子放回空中,孩子們望著飛舞的小毛毛甭提有多高興了。

  藉著戶外活動的機會,孩子們認識了蒲公英,增長了知識。作為幼兒教師應多留心觀察抓住每一次教育機會,豐富孩子的知識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