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地理學習的方法

  高中地理被譽為“文科中的理科”,光想死記硬背是不行的,為了同學們更好地學習好地理,下面小編收集了一些關於文科地理學習方法,希望對你有幫助

  文科地理學習方法

  一、縱向聯絡法:

  從知識的縱向聯絡看,它是指沿一定思路使知識向縱向延伸發展,從而掌握部分知識的聯絡。

  按地理知識體系的先後順序來聯絡。如地質作用——外力作用——風化、侵蝕、搬運、沉積、固結成岩作用。在許多區域性知識範圍中,也有縱向思路的體現,如從上到下,從老到新的岩層變化等。

  按時間發展演化有從舊到新或從古到今的知識聯絡,如人口再生產的型別:原始型—傳統型—過渡型—現代型。

  按地理事物發展演變的不同階段或層次有由淺入深或由初級到高階的聯絡。如工業的發展,從手工業——以蒸汽機的發明為標誌的第一次技術革命——以電氣化為標誌的第二次技術革命——以微電子技術的發展及其普遍應用為主要標誌的第三次技術革命等,這些地理事物的演變、發展的縱向聯絡中,在每一階段或層次上又存在著多向或橫向聯絡。

  按地理事物的運動變化過程逐步推進的前後聯絡。如空氣水平運動產生的根源:太陽對各緯度加熱不均——引起近地面空氣或升或降的垂直運動——導致同一水平面空氣密度差異——同一水平面氣壓差異——水平氣壓梯度力——空氣水平運動。

  按地理事物存在的點、線、面、體的空間分佈反映了由近及遠、由始至終的縱向聯絡,如學習工業分佈中的工業基地、工業地帶,城市群等,容易混淆,可在圖中抓住幾個中心城市,沿鐵路、或河流、或海岸線都可作縱向聯絡,使地理事物之間的聯絡沿一定思維線索發展,便於理解其空間分佈與空間聯絡,也加強了記憶。

  二、橫向聯絡法

  從知識的橫向聯絡看,是指地理知識間的對比、相關、影響、制約等關係,反映了地理事物的廣延性。

  地理事物間相互影響、相互制約關係。如自然地理環境各要素之間就存在著這種橫向聯絡,因為它們都是由日光、空氣、水、礦物、生物、土壤、岩石等自然要素組成的,一個要素的變化引起其他要素相應變化,從而使它們緊密聯絡起來,成為自然環境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組成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在人文地理知識中,類似的影響與制約的內容也很多,而以人類活動與氣候的關係最為典型,氣候影響人類活動,使農業、工業、城市規劃、交通運輸、水利建設等受制於氣候;人類活動則通過改變區域性地區的地面狀況,來影響或改變區域性地區的氣候,象植樹造林、修水庫等就是通過人類活動來改善氣候的重要途徑;相反,毀林開荒、亂砍濫伐則會使氣候惡化,進而影響環境,使人類越來越難以在環境中生存下去,更談不上可持續發展了。所以,人類活動要遵循自然界的客觀規律,從而造就更有利於人類社會不斷髮展、進步的環境。

  地理事物在空間分佈上的相互關係,可從多方面橫向聯絡。如水能的豐歉程度是由落差和水量共同決定的,我國水能資源儲量居世界首位,與我國地勢、降水特點緊密相關,我國地勢西高東低,降水南多北少、東多西少,導致水能在空間分佈上西南最多,華北最少。通過空間分佈上的橫向聯絡,可幫助我們全面思考問題,廣泛地聯絡各項地理事物,並按一定思維線索使知識形成網路。

  各地理事物間的對比,無論相同、相似、相反、相異,都屬橫向聯絡。區域差異可以對比,地理要素間也可進行對比,運用比較法是學好地理的一項重要方法。如冷鋒和暖鋒的比較,氣旋與反氣旋的比較,太陽日與恆星日的對比,地球公轉與自轉的對比,天氣與氣候的對比,內、外力作用的對比,不同地域型別的農業生產特點、措施的對比,三次技術革命對工業生產影響的對比,良性迴圈與惡性迴圈的對比等等,高中地理的每一章節都蘊含著許多這樣的橫向聯絡。橫向聯絡的對比一般要列表說明要點、概括特徵、總結規律,並指出被比較事物的聯絡。

  同一時間出現的不同自然現象或生產活動,在這些現象或活動之間,反映了同一時間地理事物的橫向聯絡。這種聯絡可解決一些覆蓋面廣、知識空間、時間跨度較大的問題。如地球在公轉時位置、太陽直射點位置、南北半球晝夜長短及季節狀況、氣團及氣壓帶、風帶勢力的強弱、氣候的變化等,可結合起來考慮,掌握地球運動的規律與氣候形成變化的原因。總之,要廣泛考慮在固定時間內的地理現象,才能適應這種橫向聯絡的有關問題。

  從知識的多向聯絡看,這裡既包括地理知識與學科內各部分之間的聯絡,也包括與學科外各方面的聯絡,前者稱內部聯絡,如自然地理與人文地理,地形、氣候、水文、生物、土壤、資源、能源、農業、工業、城市、人口、環境等,都存在可以聯絡的線索;後者稱外部聯絡,如地理與數學、物理、化學、生物等的聯絡,特別是與政治、歷史、生活實際、生產實際的聯絡,與社會熱點等問題聯絡,有助於知識的理解,能力的提高,也有助於在高考文綜試卷中取得較好的成績。

  三、多向聯絡法

  同一地理事物從多角度進行解釋,是運用發散思維進行知識的多向聯絡的方式之一。如太陽直射23°26′N,可以從下面幾點取得聯絡:***1***地球表面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2***北半球夏至日;***3***北半球晝最長、夜最短,北極圈及其以北地區出現極晝;***4***地球公轉速度慢;***5***亞歐大陸受低氣壓控制,北太平洋受高氣壓控制等。***6***氣壓帶移動與北半球氣候變化等。

  地理事物中一因多果的推導,是進行多向聯絡的又一種方式。如因地理自轉產生地方時的變化、晝夜更替等。在高中地理中一因多果的例子很多,經常主動思考有關問題,有助於使知識的多向聯絡更為廣泛。

  地理事物中多因一果的分析,也是進行多向聯絡的一種方式,它能幫助我們全面細微地考慮問題,加強對知識內在聯絡的理解。如降水的成因有:***1***暖溼氣流前進時受地形阻擋上升冷凝而成地形雨***2***溼熱氣流強烈受熱上升冷凝而成對流雨***3***冷暖氣流相遇,暖空氣沿鋒面爬升冷凝而成鋒面雨***4***暖溼空氣沿颱風中心旋轉上升冷凝而成颱風雨。

  四、知識的逆向思維與假想性推測

  逆向思維即打破習慣定勢,不按常規從正面去思考,而從反面來思考,這樣既可加深對地理事物的理解,又可培養多向思維能力。如地球是太陽系中唯一有生命的天體的條件,課本講了兩點:***1***有介乎0——100℃的溫度,這是液態水存在的溫度條件;***2***有適合生物呼吸的大氣。為什麼會有水、大氣呢?我們可逆向分析如下:

  地球適當的體積、質量——吸住大氣生命物質存在條件

  日地距離適中——溫度適宜——水

  打破習慣定勢思考問題的方法,有時也如數學上定理與逆定理,定理成立,逆定理不一定成立。如含化石的岩石一定是沉積岩,但沉積岩並不一定有化石。

  假想性推測是加深對概念的理解和多角度思考問題的有效方法。如黃赤交角擴大或縮小引起的變化——陽光直射範圍、極晝、極夜範圍、五帶的劃分範圍亦隨之變化等。

  文科地理思考方法

  1.類比思維法

  類比思維是通過聯想分析比較,綜合歸納,把已經熟知的地理知識、地理規律、思維經驗與所研究的地理現象、過程相聯絡,找出它們的相似性,並用類似方法分析、處理問題的思維方法。如講到等深線、等降水量線、等壓線時,教師只要提示學生與等高線相對比,就可解決這些概念。

  2.聯想思維法

  這是從已知的地理概念出發,將有關其它地理概念彼此聯絡起來的思維過程。聯想有“縱比”和“橫比”兩種發散形式。縱比是從地理事物的各個發展階段進行比較,如地殼的演化史,可比較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生物的演化階段的不同。橫比是由此地理事物與彼地理事物進行比較,如馬達加斯加島的自然帶與我國臺灣自然帶的比較。

  3.假設思維法

  這種方法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科學假說。由於受科學水平和技術條件的限制,人們在實踐過程中,對某些現象不能確切瞭解其產生和發展規律,往往藉助猜測,作出假定說明。如魏格納用這種方法提出了“大陸漂移說”。科學家們對地中海未來的情形提出了“消亡說”、“乾涸說”、“擴充套件說”三種假設。

  4.選言排除法

  是指為了找到正確答案,根據現有材料作出一系列的假定,然後通過驗證,逐一排除那些站不住腳的假定,餘下的一種就是正確答案。

  5.形象思維法

  這是人們利用自然形象進行思維的方法。如在進行地圖教學時,由於地圖引起學生形象思維有三種因素:一是空間關係,如地圖的範圍,經緯度等;二是地理形象,如山脈、河流、島嶼等;三是圖例符號,如地圖上的顏色、等高線、表示城市的圓圈等。通過對地圖的觀察,會從三方面引起學生的形象思維活動,有利於形成學生對各種地理事物的空間想象,有利於地理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6.聯想思維法

  這是從巳知的地理概念出發,將有關其它地理概念彼此聯絡起來的思維過程。聯想有“縱比”和“橫比”兩種發散形式。縱比是從地理事物的各個發展階段進行比較,如地殼的演化史,可比較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生物的演化階段的不同。橫比是由此地理事物與彼地理事物進行比較,如馬達加斯加島的自然帶與我國臺灣自然帶的比較。

  7.類比思維法

  類比思維是通過聯想分析比較,綜合歸納,把已經熟知的地理知識、地理規律、思維經驗與所研究的地理現象、過程相聯絡,找出它們的相似性,並用類似方法分析、處理問題的思維方法。如講到等深線、等降水量線、等壓線時,教師只要提示學生與等高線相對比,就可解決這些概念。

  8.演繹思維法

  這是由一般地理原理推斷個別地理事物的分佈和發展的思維方法。如地中海式氣候的特徵是夏季炎熱乾燥,冬季溫和多雨。非洲大陸西南角屬地中海式氣候,所以這裡必是夏季炎熱乾燥,冬季溫和多雨。

  9.歸納思維法

  歸納思維是由一系列具體地理事實材料概括出一般地理原理,或者是由一些特殊地理事物推匯出一般地理原理的思維方法。如我國北方的黃河,海河,遼河等河流,除了它們各自的特性之外,都具有含沙量大,水位變化大,冬季結冰等共同特點,這些特點加以歸納,即可得出中國北方河流水文的一般特徵。

  10.選言排除法

  選言排除法是指為了找到正確答案,根據現有材料作出一系列的假定,然後通過驗證,逐一排除那些站不住腳的假定,餘下的一種就是正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