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科地理學習方法

  地理是一門交叉學科,而高中地理最重點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區域地理,主要還是停留在不怎麼涉及理科學習的原理理解,規律掌握,概念辨析。下面是由小編整理的,希望對您有用。

  一:理解與記憶相結合

  高中地理中的自然地理有地球與地圖、自然地理環境中的物質運動與能量交換***岩石圈、大氣運動與天氣氣候、水迴圈與洋流***、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與差異性、自然環境與人類活動等,這部分內容偏重於理解。特別是在地球宇宙環境中,地方時區時的計算、太陽直射點的移動、太陽高度角的計算及應用、晝夜長短的變化、大氣的運動、洋流、等值線圖等內容尤其需要理解,需要運用邏輯思維。只有理解了其中的原理規律,才能在解題過程中靈活運用。同時,需要多做練習,重視解題過程、解題思路,加深理解所學知識。

  在高中地理中,人文地理和區域地理部分如:人口、城市、產業活動、世界地理、中國地理等應側重於記憶,但並不是死記硬背,而是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在記憶的基礎上,要多總結、歸類,形成自己的看法,學會運用觀點,結合實際,進行評價反思。

  二:注重地圖的閱讀和使用

  種類繁多、數量巨大的地圖是地理學科區別於其他學科的突出特點。地圖是學習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是地理學習的根本。“沒有地圖就沒有地理學”,教學時需要將地圖和知識點相結合,使學生掌握正確的讀圖方法,培養良好的讀圖習慣。

  1.地圖和知識點相結合。

  地理離不開地圖,學生平時需要多看地圖,將知識點與地圖結合,並逐一在圖中查詢、落實,把地圖印在腦子裡,並在圖上再現知識。這樣,在解答地理問題時,頭腦中就會有清晰的地圖,可以有效地提取需要的資訊,從容作答。如:在學習氣候型別的成因分佈時將知識點與氣壓帶、風帶分佈圖與氣候型別的分佈圖聯絡在一起,進行比較分析,學習起來,就比較容易。

  2.掌握正確的讀圖方法,培養良好的讀圖習慣。

  分析近幾年的高考試題,每年的高考中都有二、三十幅地圖,基本上每條題目都用到圖。學生要掌握正確的讀圖方法,培養良好的讀圖習慣。

  第一步:分類。拿到一幅地圖,首先要進行分類,分析判讀這是一幅什麼圖。如:光照圖、地形剖面圖、景觀圖、等值線圖。只有對圖作出準確的判斷,才更易解題。

  第二步:讀圖。讀圖要注意先後順序。首先看圖名,這是一幅什麼圖,哪個地區的圖等;其次看圖例,如:比例尺、指向標。如,2010年廣東省高考題:從1971-2000年甲乙兩地各月氣溫與降水分佈圖中,判斷氣候型別,把曲線設計為降水,柱狀設計為氣溫。很多學生沒有認真看圖例,按照平時的慣性思維,把曲線認定為氣溫,柱狀認定為降水,造成不必要的失分;最後看圖,這個時候需要仔仔細細地研究圖,不漏掉任何資訊。

  第三步:用圖。把跟這幅圖相關的知識點在腦中反映出來,結合題目,找到有效的資訊進行分析解答。

  如,拿到一幅洋流方面的圖,腦中就要反映出有關洋流的知識點:洋流的分佈規律、洋流的性質、洋流的成因、洋流的地理意義等,找到與題目相關的知識點,再跟題目相結合,分析解答。

  三:系統綜合

  把所掌握的知識和重要的方法加以濃縮,勾選提要,整理有序,在需要的時候能迅速提取,這本身就是一種能力。在考場上,這同樣是一種用於競爭的實力。如果對學過的大量知識和作過的大量練習不加以總結,腦子裡就像一個雜亂無章的倉庫,裝的貨物越多,就越難找到自己需要的東西。到了收穫的季節,要爭取顆粒歸倉。要整理所學過的內容之間的橫向、縱向的聯絡,把各種不同事情中共性的東西抽出來。系統綜合就是能用自己的簡練的語言概括、複述這些有關的內容。

  系統綜合的辦法之一是做“備忘錄”。對於每個學科,把最主要的概念和規律、公式及它們之間的聯絡,重要的方法,易混淆的問題,典型的例題和自己的主要經驗教訓,整理出來,用2張8開大小的白紙寫下來。這樣就把自己認為最要緊的事,最應時提醒自己注意的事,最容易忽視而出問題的地方,經過自己的加工,有了清晰的認識。加以濃縮、整理、記錄,成為一個時時可以方便查閱的“備忘錄”。要指出的是這個“備忘錄”篇幅不能過大,應限制在8開紙2張之內甚至更少。越是到最後複習階段,越要從一大堆書、一大堆筆記、一大堆篇子中解脫出來,必須完成由多到少的轉變。這是提高應試能力的一個關鍵。特別是臨考之前,稍微用一點時間認真地把“備忘錄”看一遍,就相當於把這個學科的主要內容進行了一次較全面的複習,這是一個值得推薦的行之有效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