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學反思隨筆:課本劇表演的思考

  :傳統的語文課堂教學是枯燥乏味、毫無生趣的,但是如果把話劇帶到語文課堂教學當中,那將會是充滿了活力和情趣的。下面讓我們一起來閱讀《課本劇表演的思考》這篇教學隨筆吧!

  孩子們有表演的興趣,昨天有同學要求表演本單元劇本。與我不謀而合,我當即佈置了這個作業。要求他們自由組合,分配角色。抽出今天的兩節時間,讓他們表演《晏子使楚》、《半截蠟燭》和相聲《打電話》。

  一進教室門,幾個孩子就高高舉起手,嘴裡還說著:“老師,咱們說好今天要表演,不能失信。”因為今天安排的內容較多,我怕一開始表演,就沒有時間評講今天的日記。表演若不出意外,他們可能兩節課要佔完,我不想當中打擊孩子們的興趣。但日記確實是我們每天要給與時間評講,每天讀讀範文日記,讓大家在交流中提高。白金豪的《借書》,確實是上乘日記,值得大家聽聽借鑑。我還是決定,先講完日記,再進行。下午的作文課,我不想耽誤。我想探索作文教學路子,就要勤實踐。儘管自己覺得不得門路,在新概念快速作文道路上,還在摸索中前行,倍感吃力。我知道這是探索路上的必經過程,不管怎樣我將上下求索。

  孩子們的第一反應,有些失望,老師你不是說要表演嗎?他們聽了我的前句,沒有在意我的後句。因為他們一心想著要表演,其他的都被過濾了。而事實上,白金豪讀自己範文日記,同學們聽的不是很多。他們更多的是期待課本劇的表演,我見此情,就此打住。抓緊三言兩語評價了日記,我屈服了他們熱情。

  我轉身在黑板上寫下:課本劇表演五個大字

  然後寫了小標題《半截蠟燭》、《打電話》,忘記寫《晏子使楚》了!

  而我忘記了昨日約定,從舉手的孩子中選擇一組。結果一組孩子說我不守信用,答應讓他們先來,卻把機會給了別人。我只好笑笑說:“下個機會,就給你們。”相聲,看來是他們最感興趣的。李龍威和孫金勝的《打電話》,真有點相聲的味道。風趣幽默,還有滑稽的動作,他們還學起了陝北民歌唱腔。幾乎沒有看稿子,這課文不知多少遍。還要揣摩人物心理,研究動作語氣,這樣的課文學習,我覺得肯定讓他們收穫很大。

  《半截蠟燭》的表演中,李鵬程的小姑娘逗得大家發笑,儘管那樣的場合,有些不真。沒有充分考慮當時緊張而又危險的境地,他能大膽自如表演,真的讓人叫好。他還演了楚王,沒有像上次演晏子。敢於突破自己,嘗試新角色的精神,也是值得大家學習的。他們還用紙做鬍子,用道具贏得觀眾。

  大家開心中,觀看著同學們的表演,參與中獲得快樂地體驗。我看著臺上投入同學,觀著臺下興致勃勃的同學,想這樣的語文課堂不知能否登入大雅之堂。但是符合我的理念,鍛鍊孩子們語言的運用能力,讓他們學會使用語言暢通交流,將來走入社會,掌握了這樣的武器,有何事能難住他們呢?

作者:殷志斌

  公眾號:志在文武助孩成長

  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