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散文複習課件

  散文閱讀,由於篇幅短小,文字精煉,語言優美,情感真摯,意蘊深邃,可操作性強,所以越來越受到高考命題者的青睞。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相信對你會有幫助的。

  一

  一.博讀之

  “博讀之”意謂散文首先要廣泛的閱讀,培養充沛而旺盛的閱讀欲。閱讀欲喪失了,答題的慾望也會隨之而消亡,博讀遂為不可能之事。“博”還意味著廣博和寬容。惟有廣博和寬容,才能相容幷包,操千曲而後曉聲,觀千劍而後識器。明確散文的共性和個性,答題才更有針對性,因此博讀乃能成為散文閱讀的第一階段。

  ***一***讀2012年高考語文考試大綱***新課標******文學類文字閱讀部分***

  閱讀鑑賞中外文學作品。瞭解小說、散文、詩歌、戲劇等文學體裁的基本特徵及主要表現手法。文學作品的閱讀鑑賞,注重審美體驗。感受形象,品味語言,領悟內涵,分析藝術表現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會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蘊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1、分析綜合 C

  ***1***分析作品結構,概括作品主題

  ***2***分析作品體裁的基本特徵和主要表現手法

  2、鑑賞評價 D

  ***1***體會重要語句的豐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語言表達藝術

  ***2***欣賞作品的形象,賞析作品的內涵,領悟作品的藝術魅力

  ***3***對作品表現出來的價值判斷和審美取向作出評價

  3、探究 F

  ***1***從不同的角度和層面發掘作品的意蘊、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2***探討作者的創作背景和創作意圖

  ***3***對作品進行個性化閱讀和有創意的解讀

  ***二***讀近三年各地高考題中的散文類文字閱讀

  瞭解各地的散文類文字閱讀題涉及的內容、形式等,特別關注近三年來四川卷散文類文字閱讀題,讓學生心中有數。以近三年四川高考題為例:

  理解類:

  2011年16題“請結合全文談談‘鐵鈴鐺’在文中的意義”,2012年的14題要求考生“根據全文概況‘柴禾’在文中的含義”,2012年的16題要求考生回答“第6自然段的畫線句子運用了反覆的修辭手法。請結合文章內容賞析其表達效果。”2011年15題“第6自然段中畫線句子描寫草木驚醒後的各種情態,請結合全文回答這樣寫有什麼作用?”2012年的17題“這篇文章有人認為重在寫柴禾,有人認為重在寫人,你贊成哪種看法?請說明理由。”2010年16題“標題‘自然’與第四段中加點‘自然’的含義有什麼不同?請結合原文簡要分析。” 2011年14題“怎樣理解第l3自然段‘他是否像那個鐵鈴鐺,盡情地唱過了呢’在文中的含意?”

  內容、結構類:2012年的15題要求考生回答“第3自然段主要敘述了什麼內容?這些內容在全文結構中的作用是什麼?”,2011年17題“請分析最後一段畫線句子的妙處。”2010年17題“簡要說明第六段畫線部分與第一段劃線部分之間的聯絡”,2010年14題“文章開篇‘自然就像一個舞臺佈景,它既適合喜劇,也同樣適合悲劇’一句在文中有什麼作用,請結合全文簡要分析。”

  分析、探究類:2010年15題“第三段寫到:站在神聖的自然面前,作者感到頭腦‘上升到無限的空間裡’。結合上下文,簡要概括他的內心世界此時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三***讀出線索、讀明思路

  我們閱讀時,要首先解決兩個問題:①內容:文章寫了什麼?基本把握文章內容和作者的寫作意圖。②形式:文章是怎麼寫的?把握文章的結構層次和作者是如何展開思路的。

  1.寫景狀物散文

  寫景狀物散文就是以寫景狀物為主的散文。作者往往藉助對自然之景、物的描繪、抒情、議論來表達對時代、社會、人生的認識與理解。它是高考散文閱讀的首選。閱讀寫景狀物散文,首先看它描寫了什麼景、物,運用怎樣的表現手法寫出了景、物什麼樣的特點,以此感受景、物的形象特徵,進而分析所寫之景、所詠之物寄託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最後理解全文的主旨。

  2.歷史文化遊記散文

  遊記散文是記述遊覽過程中的所見所聞和獨特感受的一種散文。它或記遊蹤,或繪山水,或指人情,或賞名勝古蹟,點點入畫,綺麗多姿,使人領略異地風光,廣聞博識,接受美的陶冶。遊記散文大多具有豐富的地理、歷史、文化、自然知識,有時作者也將個人的遭遇和整個心靈注入進去,注重融情於景。高考一般選以名勝古蹟為遊覽物件,抒發歷史、文化方面思考和情感的歷史、文化散文。如2009年高考江蘇選的《上善若水》、2010年高考江西選的《飲一口汨羅江》、2010年高考湖北選的《煙花三月下揚州》等。

  3.寫人敘事散文

  此類散文重在寫人敘事。高考考這類散文,重點考記人散文。如2011年高考湖北選的《才子趙樹理》、2009年高考廣東選的《耕作的詩人》等。閱讀這類散文,一要關注其文體特點:

  A.人物形象鮮明。寫人散文以刻畫人物形象為主,與小說的重要區別是,散文中的人物形象來自於生活,並非虛構。寫人散文的素材緊緊圍繞著人物形象的刻畫精心選擇、組織。這些素材同樣是實有其事,而且不像小說那樣有集中而尖銳的矛盾衝突,往往具有片段、區域性、零碎等特點,一顰一笑,一怒一喜皆可入文。

  B.注重細節描寫。細節描寫的目的是寫人則如見其人,活畫出人物鮮明的性格。寫人散文因為篇幅所限,一般沒有長篇的敘事,所以就更注重通過細節描寫來刻畫人物形象。

  C.情感深切動人。寫人散文,作者之所以寫這個人,那是因為對這個人有著某種深厚的情感,“情動於中而形於言”。優秀的寫人散文都能“寫山情滿於山,寫海意溢於海”,以真實深切的情感叩開讀者的心扉。

  二要關注其結構模式:

  A.開頭:***1***感情化語言概括敘述。“我”和該人,重點在該人。介紹該人,如肖像描寫。***2***兩者關係及該人精神特質的議論。

  B.中間:***1***一件事。從開頭、發展到結尾,細緻敘述和描寫。***2***幾件事。每件事即每層次前,可以用該人精神特質的一個因素領起,以對該人的感情體驗及整體議論來貫穿幾件事。

  C.結尾:***1***重申特質,照應開頭。***2***深化感情關係,發出感慨。

  4.議論說理散文

  議論性散文具有抒情性、形象性和哲理性的特點,它給讀者一種富於理性的形象和情感,從而提供一個廣闊的思索和聯想的空間。它往往蘊涵深邃的哲理,熔情感、哲理、形象於一爐。它與一般的寫景狀物等散文有所不同,它的思想內涵是理,是對關於社會、人生等問題的獨特思考,其目的在於啟發人、教育人,散文只是它的寫作筆法。

  議論性散文不是規規矩矩的議論文,它不是按照概念、判斷、推理的邏輯形式來推理表達的,也不完全是按照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結構形式來組織成文的。它的寫法比較靈活自由,套用一句現成話來說,就是“形散而神不散”。

  這類散文也頻頻出現在高考試卷中。2009年山東卷《記住回家的路》就是這種散文。閱讀這種散文要注意借事說理、寓理於事、因情悟理、情理交融的特點,重在分析材料和觀點的關係,進而品味其情趣、理趣。

  二.審問之

  “審問”為第二階段,試題提出的問題後,有所不明就要“刨根究底”,要對所讀所看加以懷疑。學而時疑立,於無疑處而有疑,學以進矣。針對問題,還要通過自己的思想活動來仔細考察、分析,否則所學不能為自己所用,就會魚龍混雜,真偽難辨,良莠不分。

  “審問”題目要求,明確答題角度。題幹本身往往就提示了閱讀區間、解題指向、答題角度,所以必須認真“審問”題目,確定好思考角度,不能文不對題,答不對問。2010年福建卷《春風》文章倒數第二段,作者對江南春天中“看不見”的春風另有一番描述。請結合文章內容,談談這樣寫好在哪裡?

  審題要關注三點:

  ①句段位置,

  ②答題方向,

  ③提示或暗示性語言。

  其中“答題方向”最重要,如籠統地問有何作用***妙處***或為什麼要從××寫起,這是綜合問,需要從內容、結構、表達等多角度回答。如只問結構上的作用,則只需從結構上作答。

  另外,注意題乾的暗示性。

  如2009年全國卷Ⅱ《嶽樺》第14題:

  第二段中,作者在描寫長白山之行時插入了一段事後的記憶。這樣寫有什麼作用?

  該題幹暗示了一個資訊:插入。由此自然明白“插入”起到“補充或解釋”的作用。

  三.慎答之

  通過自己的思想活動來仔細考察、分析問題,最終形成答案,謹慎落筆,是為“慎答”。

  ***一***答題誤區

  從平時上課和閱卷反饋的情況來看,學生存在以下幾點不足:

  分析作用題。

  普遍存在著如下兩種情況:一是知道“作用題”應從內容和結構兩方面作答,但未能準確判定該句***段***在結構方面的作用,只知道記一些術語往題上靠,且沒有具體分析,比如答“鋪墊”,只說到“為下文鋪墊”,卻說不出如何鋪墊,為誰鋪墊;二是答題時,遺漏要點,這與理解膚淺、歸納不全有關。

  建議考生規範作答:回答“內容”作用,主要看這句***段***話寫了什麼內容,要表達的意圖是什麼;回答“結構”作用,無非是引起下文,過渡,鋪墊,照應,點明***或深化、昇華***主旨,總結上文等,要結合文字具體說明。事實上,內容和結構作用往往需要結合在一起回答。

  2.分析概括題。

  概括題要點全從文中來,但不是照抄原句,而是需要加以整合。如何整合?

  一是保持陳述物件的一致,並且要突出它。二是避免疏漏要點,對此,一定要找準答題的區間***答案所在的段落***,仔細閱讀,劃分層次,分別提取。三是要防止過度概括,有些同學答題唯恐要點不全,不分主次,眉毛鬍子一把抓,造成要點不明確,答案不簡明,解決此類問題的辦法,就是增強因分賦點意識,一般來說,6分題至少要有三個答題點。

  3.理解句意題。

  理解語句的含意,存在著以下不足:一是人為地拔高,把句子本身沒有的意思強加給作者,這種“強加”於人,通常表現為不從句子實際出發,把一些不著邊際的“思想性”的優美文詞往上加;二是理解的角度單一,往往就句論句,忽視語境,忽視它和全文主旨的聯絡。

  4.內容技巧題。

  不能結合具體的內容對技巧作出分析,是很多同學的通病。因此,提出兩點建議。一是要結合所表達的內容作具體分析。鑑賞語言最忌諱用“生動形象”這一類的套話來代替具體的分析和鑑賞,而應結合語境的具體內容說出如何生動、如何形象來。表達方式、表現手法以及謀篇佈局,都是為表達一定的思想感情服務的,因此,鑑賞技巧一定要結合所表達的內容分析,而不能就技巧論技巧。二是要同品味語言相結合。無論是鑑賞藝術技巧,還是評價文章主旨,都離不開對語言的體味、把玩,否則一切鑑賞都是空談。

  5.鑑賞形象題。

  a.在鑑賞現代散文中的形象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

  ***1***缺乏文體判斷力。鑑賞現代散文中的形象,文體判斷是第一位的。人物形象主要出現在記人敘事類的散文中,物象主要出現在託物言志或寫景狀物的散文中。

  ***2***缺乏整體把握和資訊整合能力。這是同學們的通病。把握形象特點,首先要在整體把握的基礎上,對文中有關這一形象的關鍵詞、關鍵句進行篩選和提取,然後進行整合、提煉、概括,這樣才能形成對這一形象特點的準確判斷。同時要結合文章寫作背景,適當拓展。

  ***3***對形象分析籠統空泛,主觀臆測。有的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只是“水過地皮溼”,粗淺籠統,斷然把握不了形象的特徵。每一篇散文都有其獨特的形象特點,一定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有的學生不注意形象的真實性和合理性,不顧及相關的時代背景及作者的創作意圖,於是分析形象只能憑主觀臆測,隨意拔高或貶低,有失偏頗。

  b.在賞析作品內涵時應注意的問題

  對內涵的賞析常常是顧此失彼,以偏賅全。分析內涵時只把目光集中在某一點上,忽視從相關部分甚至全文來尋找答案。

  6.探究題。

  a.要觀點明確,具有探究意味

  由於回答這類題目字數要求不多,在答題的開始就要亮出自己的觀點,並且觀點還必須具有探究意味,這樣,才能讓觀點站得高,才能體現出考生個性化閱讀所得的意義。探究意味的得來,就是通過個性化閱讀,對作品豐富意蘊有著自己獨特的理解。

  b.不能脫離文字而一味地強調個性化閱讀

  任何個性化閱讀都不能夠脫離文字,觀點來自文字,論據同樣不能離開文字。在論證時,讓有個性的觀點在文字中找到依據,也就是採用“述評結合”的方法,一定要“述”和“評”相結合。

  c.言之有理

  這一步非常重要,不僅要考慮形式,更要考慮內容。在作答時,不能脫離原文去談,所有的探究分析都必須與原文有直接的聯絡,或者針對原文的某一方面來談,可以對從原文摘

  取的重要語句加以合理的“加工”“整合”,最大限度地“踩上得分點”,確保多得分,或是在此基礎上進行拓展延伸,一定要做到“言之有理”,這四個字是得分的要點。“理”在於:考慮原文內容,結合時代背景和作者的性格、遭遇;聯絡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既有個性化閱讀和有創意的解讀,同時還要照顧到閱讀理解的共同性。這樣就不會突發奇想,寫出讓人匪夷所思的答案來。

  ***二***答題方法:

  A.有關語言修辭的題型:

  1.描繪類

  提問方式:某句話中某個詞換成另一個行嗎?為什麼?或:文章的某個句子說成另一個句子好不好?為什麼?

  答題模式:不行。因為該詞生動具體***形象、準確***地寫出了+物件+效果,換了後就變成+不好的效果。或:不行,因為該詞比另一詞的感情更強烈***或該詞比另一詞更切合物件的性格特徵***。

  2.結構類

  提問方式:某兩個或三個詞的順序能否調換?為什麼?

  答題模式:不能。因為***1***與人們認識事物的規律***由淺入深、由表入裡、由現象到本質***不一致***2***該詞與上文是一一對應的關係***3***這些詞是遞進關係,環環相扣,表達了……

  3.修辭類

  提問方式:這句話運用了什麼修辭方法?這樣寫在表達上有什麼好處?

  答題模式:確認修辭手法+修辭本身的作用+結合句子語境

  ①. 比喻、擬人:生動形象地寫出了+物件+特性。

  ②. 排比:有氣勢,加強語氣,一氣呵成;層層鋪開,逐步擴大,對點明主旨起強化作用等;強調了+物件+特性

  ③. 對比:強調了……突出了……

  ④. 設問:引起讀者對+物件+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⑤. 反問:強調,加強語氣等;

  ⑥. 反覆:強調了+加強語氣

  B.有關佈局謀篇的題型:

  提問方式:某句***段***話在文中有什麼作用?

  答題模式:

  1. 文首:開篇點題;照應題目;總領全文;渲染氣氛,埋下伏筆;設定懸念,為下文作輔墊。

  2. 文中:承上啟下;總領下文;總結上文;呼應前文。

  3. 文末:點明中心;昇華感情,深化主題;照應開頭,結構嚴謹;畫龍點睛;言有盡而意無窮。

  C.有關表現手法的題型:

  1.藝術類

  提問方式:文章這樣寫有什麼好處、效果、作用?

  答題模式:使用的方法+內容+效果***或作用***

  2.人稱類

  提問方式:使用這種人稱寫的好處是什麼?或:為什麼要改變人稱?

  答題模式:第一人稱:親切、自然、真實,適於心理描寫;第二人稱:便於感情交流,進行抒情,還能起擬人化的作用;第三人稱:顯得客觀冷靜,不受時空限制,便於敘事和議論。

  D.有關歸納內容要點的題型:

  提問方式:請概括某一段***或全文***的內容要點。

  答題模式:分三步走,第一步劃分本段的層次,第二步提取要點詞語,第三步整合答案。

  E.有關鑑賞人物形象的題型:

  提問方式:請簡要分析文中的主人公的形象

  答題模式:按總分***分總***來回答。先用一句話從整體上對該人物作出一個定性分析,然後再從幾個方面作定量分析;也可以先從幾個方面作定量分析,然後再用一句話作定性式的總括。

  答題技巧提醒:

  1、高考對錶達技巧題的考查多是主觀題,需要組織文字準確的表述。表述可採用三段式:技巧、內容、效果。也就是運用了什麼技巧,表達了什麼內容,達到了什麼效果。

  2、多角度:條分縷析。有些文段所顯示的表達技巧不只一個,所起的作用***效果***也不是一兩句話就能說盡的,而且高考題已取消了字數的限制,在時間允許的情況下,我們完全可以從多個角度出發,條分縷析,答得更全面更詳盡一些。特別是在答賦分較高的概括性題目時,一定要設①②③等序號回答,這樣清晰明白,顯示了答題的深度和廣度,也讓閱卷老師一目瞭然。

  3、用術語:

  一要熟記一些使用頻率較高的表達技巧的名稱,如動靜相襯、以小見大、虛實結合、欲揚先抑、託物言志、承上啟下、卒章顯志、直抒胸臆、烘托渲染、對比、象徵、反襯等等;

  二要了解一些常用技巧的作用,比如比喻的作用是化平淡為生動,化深奧為淺顯,化抽象為具體;排比的作用是節奏鮮明,增強氣勢,便於抒情;第一人稱真實,第二人稱親切,第三人稱客觀;

  三要了解一些常用程式,如體現了什麼,強調了什麼,強化了什麼,營造了什麼,表現了什麼,還有深化了主題,點明瞭題旨等等。

  二

  ***一***考向預測

  文學作品閱讀備考需注意:

  1、關注重要作家。例如雷抒雁、張煒、汪曾祺、史鐵生、周國平、豐子愷、宗璞、季羨林、鐵凝、林斤瀾、冰心、孫犁、王蒙、遲子建、賈平凹、陸文夫、畢淑敏、葉延濱、趙麗巨集、馮驥才、樑衡、韓少功等的散文都值得重點關注。

  2、關注文質兼美的抒情散文,尤其是對生活思考敏銳、表達技巧嫻熟的散文。

  3、關注文學作品考查的重點,如文章組織和結構、藝術手法、重要詞句***理解含義,賞析意蘊***等。

  ***二***備考建議

  1、通過專題講座,讓學生掌握現代散文的有關常識、行文特點和規律,引導散文鑑賞的方法,培養學生的文學鑑賞能力。

  2、適量練習,養成良好的閱讀鑑賞的習慣***整體意識、語境意識、審題意識、整合意識等***。

  3、重視做題過程的引導***先要把握主旨,畫出重點句,再題題落實***。

  4、強調審題,規範答題,提升得分。

  5、關注幾種命題方式:***一***文章標題含義、開頭結尾段的寫法及作用***二***詞語、句子的含義***三***語言鑑賞題***四***篩選概括全文的內容要點***五***插入性材料的作用***六***散文主題的探究***七***作者的思想情感***八***設問的關鍵語:這樣寫“有何用意” ***九***設問的關鍵語:“為什麼” ***十***設問的關鍵語:“更喜歡” ***十一***表達技巧、表現手法、修辭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