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下冊語文園地三教學反思

  四年級下冊《語文園地三》的教學,要為低年級學生提供展示自我,張揚個性的大舞臺。小編為四年級語文老師整理了四年級下冊《語文園地三》教學反思,希望大家有所收穫!

  四年級下冊《語文園地三》教學反思1

  學習本組教材的同時可以積極引導學生廣泛收集資料,養成收集資料的好習慣,同時可以讓學生走出教師,通過觀察、訪問、調查,自主學習,瞭解家鄉,讚美家鄉。

  我的發現是一項引導學生自主發現組詞規律的練習,重點引導學生探索和發現兩組詞,雖一字之差,但詞性和詞意卻大不相同。教學時要放手讓學生去觀察、議論、鼓勵學生髮表個人見解,從而使學生體驗發現的快樂,感受漢語的豐富。引導發現時不必用準確的術語來表述,學生用自己的話大致說清詞語之間的關係即可。

  日積月累包括三項內容:“讀讀認認”、“我會填”和“我會讀”。其中“讀讀認認”是讓學生鞏固反義詞,並通過反義詞識字,加強積累。“我會填”是八個偏正式短語,要求學生在搭配詞語中體會用詞的準確性,對詞語的意思,教師不必作過多的解釋。“我會讀”目的是積累古詩詞,受到傳統文化的薰陶。

  這次口語交際的話題是“誇家鄉”,是對本組專題的深化和延伸。可與綜合性學習活動結合起來進行,也可以與展示活動同時進行。課前要讓學生聯絡學過的課文,自己通過觀察、諮詢或查閱資料,瞭解家鄉有哪些風景名勝、物產、名人以及家鄉近年來有哪些變化等等,培養學生蒐集整理資訊的能力。

  本次“展示臺”以愛祖國、愛家鄉為主題,內容和形式可以多種多樣。教材舉了兩個例子,一是在詞語接龍遊戲中展示自己積累的詞語,二是展示自己收集的反映家鄉變化的照片。教學時,可利用教材中學習夥伴的話激發學生展示的興趣和願望,充分展示自己各方面的才能和學習成果。這次“寬頻網”是對本組專題的拓展和延伸,主要展示了我國民族和行政區劃的知識。其目的一是讓學生了解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每個民族在服飾、生活習慣等方面都有自己的鮮明特點;二是讓學生通過查閱地圖瞭解我國的行政區劃和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地理位置。

  四年級下冊《語文園地三》教學反思2

  一、 在本課的教學中,我注重了知識的落實,在紮實上下了功夫,並在授課中注重了知識的延伸,併合理設計練習形式,降低了學生練習的難度。如在《我的發現》一欄中,我沒有直接讓學生改變句式,而是先以選擇題的形式使學生有了初步的認識,進而再在此基礎上加大練習難度。從而使學生循序漸進的掌握有關句式變換的知識。

  二、在實際授課中也出現的問題。

  1、在《我的發現》一欄中,練習句式變換時不應只讓學生空洞的找句子舉例子,而應放手讓學生從學過的課文中來找,從而加強知識的運用。還應讓學生動手寫一寫,做到書面口頭練習相結合。另外忽視了強調句式變換時標點符號的變化。

  2、在學習《讀讀記記》的內容中,我只空洞的讓學生講一講比喻句的好處,效果不好。應該把比喻句放到具體的某一句中來對比一下,最好舉一下例子,讓學生具體體會為什麼可以比喻成另一種事物,最好在這裡加一兩個小練習。

  3、在《讀讀背背》的授課中,我直接讓學生說出這些諺語說明的道理,現在看來難度太大,應該先從字面意思入手。在背誦時應放手讓學生自己找出背誦的方法,自己找出上下兩句意思相對的特點。最後應該再拓展延伸一下,可以讓學生試著寫幾條自己平時積累的諺語,做到口語書面相結合。

  總之,自己無論是課堂設計還是應變能力都只是中規中矩,今後應有所突破。

  四年級下冊《語文園地三》教學建議

  本組圍繞“大自然的啟示”這個主題取材。人類對大自然的認識以及人類對大自然的開發和利用。啟示包括兩個方面的意思:一是要保護好生態平衡,否則會受到大自然的懲罰;二是要通過觀察,從大自然獲得啟示,從而進行發明創造。本組的幾篇課文,通過具體而生動的事例說明了大自然所給人的一些啟示,具有深刻的啟發性。這些課文,都表明了一定的道理,比較適合默讀訓練,可引導學生一邊默讀課文,一邊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然後通過討論,交流自己的看法,明白課文闡述的道理。

  重點:1、默讀課文,能初步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

  2、通過理清文中幾者之間的關係來把握課文主要內容。

  仔細閱讀本組教材,我們還發現***課件演示***因此本單元的教學可以嘗試進行整組教學。

  【整組教學的分課教學目標】

  精讀課文:品讀語言文字,瞭解文章的表達方式,通過理清文中幾種事物之間的聯絡,初步把握課文主要內容,領會文章的思想情感。

  略讀課文:學生實踐運用通過理清文中幾種事物之間的聯絡,初步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的閱讀方法。拓展閱讀:能蒐集資料,擴大相關主題的閱讀文章,學習記載資料卡片並以此形式進行交流。

  下面以第一組課文為例,談談怎樣進行整組教學。

  【《自然之道》 《“打掃”森林》 拓展材料閱讀】

  一、讓學生找到文章記寫的具體事物,整體感知文字的主要內容

  1、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課文,並說說你從課文中讀懂了什麼?

  2、學生讀後交流各自讀懂的內容,教師幫助學生梳理文字的脈絡,明確文字表達的主要事例。我們看到一隻嘲鶇企圖把一隻探出巢穴的幼龜拉到沙灘上,在我們再三勸說下,嚮導無奈的把幼龜送到大海里。結果這一錯誤資訊誘使所有的幼龜爬出了洞穴,儘管我們努力營救,可是很多的幼龜還是成了海鳥們的美食。

  二、藉助重點語段的研讀,讀出事物之間的聯絡,感悟文章語言表達的特色

  1、抓住文字第四自然段的語言品讀,讀出我們的堅持,嚮導的冷淡和無奈以及我們對自然之道的質疑。

  2、品讀五六七自然段,感悟到幫助幼龜迴歸大海的錯誤,並能結合自己的理解表述“自然之道”的含義,體會到作者由於無知而犯下錯誤的愧疚。

  三、通過語言實踐活動,鞏固教學目標的落實

  結合文字創設語境,表達自己的理解。***如:如果你就是其中的一員,經歷了這意想不到的一幕,你會發出怎樣的感慨?請你用幾句話寫下來。

  【略讀:《“打掃”森林》】

  一、給足時間讓學生充分閱讀

  自由朗讀,讀出文中記寫的主要事物以及它們之間的聯絡。

  二、交流在文字閱讀中獲取的資訊

  在交流過程中藉助語言形象深入理解林務官的命令和最後給森林造成的後果的內在聯絡。


猜你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