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級上冊語文導學案

導學案是在新課程改革和省“五嚴”規定的背景下,針對素質教育的要求,面向全體學生,為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而提出的,是課堂教學改革、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益的有效載體。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僅供參考。

***一***

春 ***2課時***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體會擬人、比喻等修辭手法在寫景中的作用,品味優美的語言。

3.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發現大自然美的能力。

學習重點:本文寓情於景,情景交融的寫作手法。

學習難點:作者抓住事物特徵描寫景物的方法。

學習過程:

一、 自主學習

***一*** 知識準備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華,號秋實,後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紹興,生於江蘇東海,後隨祖父、父親定居揚州。幼年在私塾讀書,受中國傳統文化的薰陶。他是“五四”愛國運動的參加者,受五四浪潮的影響走上文學道路。朱自清有著作7種,共約190萬字,包括詩歌、散文、文藝評論、學術研究等。《春》、《背影》、《荷塘月色》都是膾炙人口的名篇。北京解放前夕,患胃病辭世。

***二*** 預習指導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查工具書理解不能理解的字詞。

3.歸納課文的主要內容,勾畫出你認為寫得好的句子,說說為什麼喜歡。

***三*** 預習檢測

1.給下列加點字的讀音:

醞釀***   ***  抖擻***  ***  應和***  ***  嘹亮*** ***

稀疏***   *** 安巢***  ***  撐傘***  ***  黃暈***  ***

2.《春》是一篇_______***體裁***作者_______,字_______。現代散文家、_______、_______。他的散文,清新而真摯,散文代表作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解釋下列詞語。

欣欣然:

朗潤:

醞釀:

繁花:

趕趟兒

呼朋引伴:

花枝招展:

二、 合作探究

***一*** 學始於疑

文中描繪了幾幅動人的春天畫面?

***二*** 質疑探究

探究點1:課文主要內容

問題1: 文中以迎接春天寫到描繪春天的美麗景色,再寫到歌頌春天,讀後分分看,哪幾節寫什麼?

問題2:文中描繪了那幾幅動人的春天畫面?請給他們分別加上小標題。

探究點2:春草圖***朗讀第3段***

問題1: 作者從哪幾方面來寫草?

問題2:“偷偷地”“鑽”用得很好,好在哪裡?“嫩嫩地,綠綠的”本該放在“小草”的前面,為什麼放在句末?

問題3:本段突出了春草的那些特徵?本段除了描寫春草外,還描寫了草地上人的活動,這樣寫有何用意?

三、 達標測評

***二***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體會擬人、比喻等修辭手法在寫景中的作用,品味優美的語言。

3.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發現大自然美的能力。

學習重點:本文寓情於景,情景交融的寫作手法。

學習難點:作者抓住事物特徵描寫景物的方法。

學習過程:

一、自主學習

***一***知識準備

解釋比喻,及其作用。

***二***預習指導

1.再讀課文,把自己喜歡的詞語畫出來,並寫出喜歡的理由。

2.你最欣賞文中哪些段落?試說出理由。

***三***預習檢測

1.指出下列句子運用的修辭手法。

山朗潤起來了,水漲起來了,太陽的臉紅起來了。*** ***

小草偷偷地從土裡鑽出來了。*** ***

“吹面不寒楊柳風”,不錯的,像母親的手撫摸著你。*** ***

2.課文結尾的三個比喻句為什麼各自成段?順序能否顛倒?

二、合作探究

***一***學始於疑

從字裡行間,你能感受到作者對春天有著怎樣一份獨特的情感?

***二***質疑探究

探究點1:春花圖***第4段***

問題1:“趕趟兒”一詞有何表達效果?“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有何作用?這三個分句的順序可否互換?為什麼?

問題2:面對春花,作者產生了怎樣的聯想?這個聯想有何作用?如果把“蜜蜂嗡嗡地鬧著”的“鬧”字換成“叫”,好不好?為什麼?“像眼睛,像星星”這兩個比喻有何妙處?能否只用一個?

問題3:作者寫春花圖運用了什麼寫景順序?

探究點2:春風圖***第5段***

問題1: “吹面不寒楊柳風”是什麼意思?“‘吹面不寒楊柳風’,不錯的,像母親的手撫摸著你”一句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有何作用?

問題2:本段作者調動了哪些種感官來寫春風?突出了春風的哪些特徵?

問題3:作者寫春風時引用了“吹面不寒楊柳風”生動傳神,請你為春草、春雨、春花分別配上一句古詩。

探究點3:春雨圖***第6段***

問題1:“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語句寫出了春雨的什麼特點?描寫的側重點有什麼不同之處?“人家屋頂上全籠罩著一層薄煙”中的“薄煙”指什麼?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

問題2:下列加點字有何作用。

密密地斜織著。

他們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裡靜默著。

問題3:本段描寫春雨運用了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的手法,請結合文意簡要分析。

三、達標測評

***三***

濟南的冬天***2課時***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1.理解和運用“響晴、溫晴、設若、貯蓄、秀氣、空靈、澄清、清亮”等詞語。

2.通過體會比喻、擬人等修辭方法的作用的方法,品味文中優美的語言,積累文中優美的語句。

3.體會作者對濟南、對祖國河山真摯的思想感情。

學習重點:引導學生把握閱讀寫景抒情散文的方法,特別是比喻和擬人手法的運用。

學習難點:景物描述方法和作者感情的抒發。

學習過程:

一、 自主學習

***一***知識準備

理解比擬,瞭解比擬的作用?

***二***預習指導

1.查詢資料,瞭解作者的生平和重要作品及濟南的地理特點。

2.熟讀課文,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預習檢測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濟南*** *** 鑲*** *** 水藻*** *** 貯蓄*** ***

髮髻*** *** 澄清*** *** 著落*** *** 看護*** ***

2.釋義:

響晴:

設若:

秀氣:

貯蓄:

澄清:

空靈:

二、 合作探究

***一***學始於疑

濟南冬天的特點是什麼?課文怎樣介紹的?

***二***質疑探究

探究點1:整體感知

問題1: 課文是從什麼角度,用什麼手法來表現溫情的?

問題2: 文中老舍先生採用中國山水畫“以大觀小”的構圖取景方法,請分析作者抓住哪些富有特徵的景物來展示濟南冬天的,請用簡潔的語言加以概括。

探究點2:第三段***齊聲誦讀***

問題1: 全段的中心句是什麼?全段的層次怎樣劃分?

問題2: 全段寫“小雪”之美妙,主要通過其他的景物來進行烘托,這些景物有哪些?文中的哪些動詞用得好,請舉例說明。文中的哪些色彩詞用得好,請舉例說明。

問題3: 文中是怎樣化靜為動的呢?主要運用了什麼修辭方法?

探究點3:練筆

問題1:以《家鄉的冬天》為題寫一篇練筆,寫出你對家鄉冬天的真實感受。

三、 達標測評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1.理解和運用“響晴、溫晴、設若、貯蓄、秀氣、空靈、澄清、清亮”等詞語。

2.通過體會比喻、擬人等修辭方法的作用的方法,品味文中優美的語言,積累文中優美的語句。

3.體會作者對濟南、對祖國河山真摯的思想感情。

學習重點:引導學生把握閱讀寫景抒情散文的方法,特別是比喻和擬人手法的運用。

學習難點:景物描述方法和作者感情的抒發。

學習過程:

一、自主學習

***一***預習指導

在文中圈畫出你感到難以理解的句子,認真品讀,準備課上與同學老師交流。

***二***預習檢測

讀一讀自己的課外練筆,感受一下自己家鄉冬天的特點,看誰寫得好。

二、合作探究

***一***學始於疑

全文蘊含著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二***質疑探究

探究點1: 揣摩優美語句,品析寫景技巧,領悟思想感情。

問題1: 默讀全文,畫出文中給人以美感的比喻句和擬人句,分析好在哪裡。

問題2: 比較下列三組句子,你認為哪一句好,為什麼?

1.組:甲: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好像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裡,它們安靜不動地低聲說:“你們放心吧,這兒準保暖和。”

乙:這一圈小山圍著濟南,使濟南在冬天也特別暖和。

2.組:甲:等到快日落的時候,微黃的陽光斜射在山腰上,那點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

乙:快日落時,陽光斜射在山腰上,薄雪露出點粉色。

3.組:甲:天兒越晴,水藻越綠,就憑這些綠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凍上,況且那些長枝的垂柳 還 要在水裡照個影兒呢!

乙: 天兒越晴,水藻越綠,水也不結冰,垂柳的長枝倒映在水中。

探究點2:遣詞造句。

問題1: “濟南的冬天是沒有風聲的。”去掉“聲”字可以嗎?為什麼?

問題2: “山坡上臥著些小村莊,小村莊的房頂上臥著點雪”這裡為什麼用“臥”字?和文章什麼地方相呼應?

探究點3: 對比閱讀。

問題1: 《濟南的冬天》在寫法上與朱自清先生的《春》有些什麼相同的地方?你更喜歡哪一篇?說出理由。

問題2: 修改課外練筆《家鄉的冬天》,學習通過比喻、擬人寫景的手法,通過幾幅圖景展示家鄉冬天的特點。

三、達標測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