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政治下知識點歸納總結

  寶劍不磨要生鏽;人不學習要落後。我們要學習八年級政治知識點要好好學。為大家整理了,歡迎大家閱讀!

  ***一***

  擁有財產的權利

  財產是人們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物質基礎和保障。

  1、財產所有的歸屬劃分:

  社會上的財產十分豐富,按照歸屬劃分,有的屬於個人所有,有的屬於集體所有,有的屬於國家所有。

  2、不屬於公民個人所有的財產:

  在我國,施工發現的所有人不明的埋藏物、撿拾到的他人的遺失物、採用非法手段獲得的財產,不屬於個人所有。

  3、公民個人所有的財產:

  ①只有公民的合法財產,才屬於個人所有。

  ②公民合法財產的內容:根據法律規定,公民的人人財產包括:公民的合法收入、房屋、儲蓄、生活用品、文物、圖書資料、林木、牲畜和法律允許公民所有的生產資料以及其他合法財產。

  4、財產所有權:

  財產所有權是指所有人依法對自己的財產享有佔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它是財產歸誰所有在法律上的表現,是一種直接與經濟利益相聯絡的民事權利。

  5、我國法律保護公民個人合法財產所有權的原因:

  公民個人所有的合法財產,直接關係到公民本人及其家庭成員的衣、食、住、行,是實現公民其他權利的物質基礎。切實保護公民個人所有的合法財產所有權,對於維護公民的正常生活,激勵其積累財富、創造財富,具有重要意義。因此,我國法律明確作出國家保護公民合法財產所有權的規定。

  6、我國保護公民個人合法財產所有權的法律依據:

  ①我國憲法第十三條規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財產不受侵犯,國家依照法律規定保護公民的私有財產權和繼承權。

  ②我國民法通則第七十五條規定,公民的合法財產受法律保護,禁止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侵佔、哄搶、破壞或者非法查封、扣押、凍結、沒收。

  7、我國法律是怎樣保護公民合法財產所有權的?

  ①我國的民事法律,是保護公民合法財產及其所有權的重要武器。

  國家審判機關依據民事法律,追究侵權人的民事責任,往往採用責令侵權人將毀壞的財物恢復原狀、賠償受害人經濟損失等方式,保護公民合法財產的所有權。

  我國民法通則規定的侵害財產所有權應該承擔的民事責任有:停止侵害;排除妨礙;返還財產;恢復原狀;賠償損失等

  ②我國的刑事法律,是保護公民合法財產及其所有權的銳利武器。

  國家審判機關依據刑法,追究犯罪分子的刑事責任,通常採用判處侵犯財產的罪犯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死刑等刑罰手段,保護公民合法財產的所有權。

  ③我國制定、運用多種法律,採用各種不同方式,有效地保護著公民的合法財產所有權。

  8、確認財產所有權的歸屬,極其重要。它是實施法律規定的其他各種保護合法財產所有權方式的前提。

  9、侵犯財產所有權的方式及維權方法:

  ①當所有權歸屬發生爭議時,我們應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確認其所有權

  ②當我們的財產被他人非法佔有拒不返還時,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法院強令不示佔有人返還原物。

  ③當人們的財產受到不法侵害已經毀壞或者滅失時,應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侵權人賠償損失。

  ④當國家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實施沒收財產的行政處罰,違法對財產採取查封、扣押、凍結等行政強制措施時,當事人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依法撤銷裁決,或予以行政賠償,以維護自己的財產所有權。

  注:其中①②③的法律依據是我國憲法第十三條規定;④的法律依據是我國民法通則第七十五條規定。

  10、當我們的合法財產所有權受到侵犯時怎麼辦?

  當我們的財產所有權受到侵犯時,應及時妹尋求法律救助,依靠法律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11、公民尚未死亡時,其財產能被繼承嗎?為什麼?

  不能。因為,公民在世時擁有的個人財產不是遺產,因而不產生繼承的問題。只有當其死亡時遺留的合法財產,才可繼承。

  12、被繼承人、繼承人的含義、遺產的含義及其三個條件:

  ①法律上將遺留財產的死者稱為被繼承人,

  ②被繼承人遺留的個人合法財產稱為遺產。

  ③作為遺產必須具備三個條件:其一,必須是公民死亡時遺留的財產;其二,必須是公民個人所有的財產;其三,必須是合法的財產。

  ④法律上將依法繼承死者遺產的人,稱為繼承人。

  13、繼承權: 所謂繼承權,指的是繼承人依法取得被繼承人遺產的權利。

  14、法定繼承、法定繼承人範圍及順序、法定繼承的繼承順序:

  ①所謂法定繼承,是指既由法律直接規定繼承人的範圍和繼承順序,又由法律直接規定遺產份額分配原則的繼承方式。

  ②我國繼承法在第二章“法定繼承”中規定,被繼承人的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為法定繼承人,享有繼承權

  繼承法規定的法寶繼承人的上述範圍,是根據血緣關係、婚姻關係和扶養關係確立的。

  ③我國繼承法規定,遺產要按照繼承順序繼承。第一順序繼承人包括: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順序繼承人包括: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④繼承開始後,由第一順序繼承人繼承,第二順序人不繼承。沒有第一順序繼承人繼承或第一順序繼承人放棄繼承權的,由第二順序繼承人繼承。

  15、繼承權實現的方式:

  法定繼承和遺囑繼承。遺囑繼承優於法定繼承。我國現階段,多數採用的繼承方式是法定繼承。

  16、遺囑繼承的含義及優點:

  ①它是指繼承人按照被繼承人所立遺囑,繼承被繼承人遺產的方式。

  ②遺囑繼承的最大優點在於被繼承人能夠充分按照自己的意願處分財產。

  17、遺贈:

  ①法定繼承人以外的人獲得遺囑中指定的遺產,不屬於遺囑繼承,而屬於受遺贈人依據所遺贈人***立遺囑人***的遺贈取得遺產。

  ②公民將自己的財產待死後不留給親屬,而贈給法定繼承人以外的人,這是法律所允許的。

  ③受遺贈人獲得的遺贈的遺產,受我國法律保護。

  18、在處理繼承問題時,家庭成員之間應本著什麼樣的精神?

  注重情義、互諒互讓、和睦團結的精神。

  19、保護繼承權的法律依據:

  ①我國憲法第十三條規定:國家依照法律規定保護公民的私有財產權和繼承權。②我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第五十二條規定:人民法院審理繼承案件,應當依法保護未成年人的繼承權和受遺贈權。

  20、當我們的財產繼承權受到侵犯時怎麼辦?

  當我們的財產繼承權受到侵犯時,不要忍氣吞聲,要增強維權意識,要學會依靠社會力量,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正當權益。

  21、智力成果及智力成果權的含義:

  所謂智力成果,主要指依靠人類腦力勞動所創造的勞動成果,表現為科學技術成就、發明創造以及文學藝術作品等。

  智力成果權,也稱智慧財產權,通常包括著作權、專利權和商標權、以及反不正當競爭中的商業祕密等。

  22、保護智力成果及智力成果權的原因

  人類正步入知識經濟時代,發明創造以及其他創造性智力成果,更加凸顯其重要性。給予創新成果以智力成果權保護,是對創新精神的最有效的鼓勵

  23、保護智力成果權的作用:

  給予創新成果以智力成果權保護,是對創新精神的最有效的鼓勵。為了激勵人們創造無形財產,各個國家先後通過立法保護智力成果所有人的權利。

  24、保護未成年人智力成果權的法律依據:

  公民創造智力成果沒有年齡限制,享有智慧財產權當然也不受年齡限制。國家依法保護未成年人的智力成果權、榮譽權不受侵犯。而且,對有特殊天賦或有突出成就的未成年人,國家、社會、家庭和學校還應為他們的健康發展創造有利條件。

  25、當未成年人的智力成果權受到侵犯時怎麼辦?

  如果未成年人的智力成果權遭到非法侵害,可以由父母或監護人要求有關機關予以法律保護,要求侵權人承擔法律責任。

  26、怎樣保護公民的智力成果權?

  ①保護智力成果權,有賴於公眾的維權意識。②作為一個公民,當自己的智力成果受到侵害時,要運用法律武器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③我們還要積極參與社會對智力成果的保護,尊重他人的腦力勞動,不做侵害他人智力成果的事情。

  ***二***

  我們崇尚公平

  1、對公平的不同理解:

  ①不同的時代,不同的個體,面對不同的問題,對公平有著不同的理解。②公平體現著人們對自由的追求、對權利的尊重、對自身力量的肯定。

  2、公平的產生:

  公平是在比較中產生的。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會自覺或不自覺地把自己的付出和所得,與他人的付出和所得進行比較,比較的結果就產生了公平或不公平的感覺。

  3、人們心目中的公平:

  人們心目中的公平,意味著處理事情要合情合理,不偏袒哪一方,不偏袒某個人,即參與社會合作的每一個人承擔他應分擔的責任、得到他應得的利益。

  4、失去公平的危害性:

  人們在社會合作交往中,如果受到不公平對待,產生不公平的感覺,就會感到冤枉、氣憤,甚至導致報復行為。這種心理和行為使人與人之間信任感降低,導致彼此關係惡化,合作難以為繼,會對經濟發展產生不利影響,甚至帶來一系列社會問題,影響社會的長治久安。

  5、公平對社會穩定、個人發展的重要性:

  ①人不可能脫離社會而生存。一個良好的社會,應該能夠使人們穩定持久地進行合作,而只有公平才能實現這一點。

  ②社會的發展離不開人的發展。有了公平,整個社會才能人人各司其職,各盡所能,各得其所,共同失去社會持續發展。

  ③社會的發展離不開人的發展。社會才能為人的發展提供平等的權利和機會,每個社會成員的生存和發展才有保障;有了公平,我們才可能通過誠實勞動,得到自己應得的東西,滿足自己的合理期望,從而充分調動自身的積極性。這樣,整個社會才能人人各司其職,各盡所能,各得其所,共同失去社會持續發展。

  6、理智面對社會生活中的不公平

  ***1***沒有絕對的公平:***原因***

  公平總受到一定社會條件的制約,任何社會都會存在一些不公平的現象。公平總是相對的,無論我們如何努力,都不可能達到絕對公平。

  ***2***正確對待不公平現象的做法:

  ①不公平的現象發生時,我們應該增強權利意識,善於用合法的手段,求得問題的合理解決,以謀求最大限度的公平。

  ②公平與否的判斷,受到個人價值觀念、思維方式的制約。當我們遇到“不公平”的事情時,我們不妨調整自己的思維方式,理性地反思自己的價值觀念,或許我們會更加客觀地對待生活中的“不公平”現象。

  ③崇尚公平、主持公道,要求我們同破壞公平的行為作鬥爭,對受害者伸出援助之手。

  7、公平意識是道德的重要內容,見到不公平的現象採取什麼態度和行為,反映出我們的精神境界。

  8、樹立公平合作意識的意義:

  ①社會需要合作,合作是社會生活正常進行的必要條件,以公平為基礎的合作才是良好的合作。

  ②在這種合作中,人們各自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得到應有的發揮,個人的利益得到應有的保障,同時也避免了不必要的內耗,有利於社會高效、和諧地運轉。

  ③樹立公平合作的意識,有助於我們順利地融入社會,為社會作出貢獻。

  9、在合作中要承擔自己的責任:

  為了更好地合作,我們需要承擔自己應該做的,決不能只享受利益而不付出,否則對其它人不公平。只有做了我們該做的,才可能獲取自己該得的。當我們付出的時候,同時也在收穫著別人的付出。公平的合作,必然是互惠的合作。樹立公平合作的意識,有助於我們順利地融入社會,為社會作出貢獻。

  ***三***

  我們應盡的義務

  1、公民義務的來源:

  我們在社會生活國,不僅享有憲法規定的各項基本權利,還要對他人、對社會履行相應的義務。

  這些義務來自親情、道德、紀律、法律等各個方面。

  法定義務是憲法和法律規定公民必須履行的。

  2、我國權利與義務的關係:

  在我國,公民的權利和義務具有一致性。我們每個人既是享受權利的主體,又是履行義務的主體。因此,我們不僅要增強權利觀念,依法行使權利、維護權利,而且要增強義務觀念,依法履行義務。我們每個人都要以主人翁的責任感,自覺履行應盡的義務。

  3、我國公民基本義務的含義、內容:

  我國憲法規定的公民義務是公民的基本義務。維護國家統一和全國各民族團結,保守國家祕密;愛護公共財物,遵守勞動紀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會公德;維護祖國的安全、榮譽和利益;依法服兵役和參加民兵組織;依法納稅;等等,

  4、公民履行法定義務的意義:

  自覺履行這些義務,是我國法律向公民提出來的愛國的具體要求。是我們的“天職”,也是愛國的重要表現。我們要弘揚愛國主義精神,以履行法定義務的實際行動,表達我們的愛國之情。

  5、廣義的義務,既包括法定義務,又包括道德義務

  6、道德義務的含義、意義:

  所謂道德義務,是指社會成員依據社會道德規範,自覺自願地承擔對他人、對社會的道德責任。歷史和現實都告訴我們,廣大社會成員自覺自願地履行道德義務,既利於形成溫馨、和諧的人際關係,又能夠促進整個社會的文明進步。

  7、法定義務和道德義務的關係:

  法定義務和道德義務密切聯絡。諸如愛護公共財物、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會公德等道德義務被國家認可為法律規範,即成為法定義務。

  二者也有區別。法定義務是由國家法律規定的,道德義務是在社會生活中自發形成的;法定義務以國家強制力作後盾確保履行,道德義務靠輿論、習慣和社會成員自覺自願來履行。

  8、公民基本道德規範:

  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

  9、如何忠實履行義務:

  法律鼓勵做的,我們積極去做;法律要求做的,我們必須好去做。

  法律禁止做的,我們堅決不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