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電流的知識點歸納總結

  學好物理講究的是方法,很多同學覺得物理比較難學主要是沒有學習方法,那麼初中電流的知識點怎麼學呢?以下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初中電流的知識點,希望可以幫到你!

  初中電流的知識點

  一、電荷

  1.帶了電***荷***:摩擦過的物體有了吸引物體的輕小物體的性質,我們就說物體帶了電。

  輕小物體指碎紙屑、頭髮、通草球、灰塵、輕質球等。

  2.使物體帶電的方法:

  ①摩擦起電

  定義:用摩擦的方法使物體帶電。

  原因:不同物質原子核束縛電子的本領不同。

  實質:電荷從一個物體轉移到另一個物體使正負電荷分開。

  能的轉化:機械能→電能。

  ②接觸帶電:物體和帶電體接觸帶了電。如帶電體與驗電器金屬球接觸使之帶電。

  ③感應帶電:由於帶電體的作用,使帶電體附近的物體帶電。

  3.兩種電荷:

  正電荷:規定:用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所帶的電。

  實質:物質中的原子失去了電子

  負電荷:規定: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所帶的電。

  實質:物質中的原子得到了多餘的電子。

  4.電荷間的相互作用規律:同種電荷相互排斥,異種電荷相互吸引。

  5.驗電器:構造:金屬球、金屬桿、金屬箔

  作用:檢驗物體是否帶電。

  原理:同種電荷相互排斥的原理。

  6.電荷量:定義:電荷的多少叫電量。

  單位:庫侖***C***

  元電荷e

  7.中和:放在一起的等量異種電荷完全抵消的現象。

  擴充套件:①如果物體所帶正、負電量不等,也會發生中和現象。這時,帶電量多的物體先用部分電荷和帶電量少的物體中和,剩餘的電荷可使兩物體帶同種電荷。

  ②中和不是意味著等量正負電荷被消滅,實際上電荷總量保持不變,只是等量的正負電荷使物體整體顯不出電性。

  二、電流

  1.形成:電荷的定向移動形成電流。

  注:該處電荷是自由電荷。對金屬來講是自由電子定向移動形成電流;對酸、鹼、鹽的水溶液來講,正負離子定向移動形成電流。

  2.方向的規定:把正電荷移動的方向規定為電流的方向。

  注:在電源外部,電流的方向從電源的正極到負極。

  電流的方向與自由電子定向移動的方向相反

  3.獲得持續電流的條件:

  電路中有電源電路為通路

  4.電流的三種效應。

  ***1***電流的熱效應。如白熾燈,電飯鍋等。

  ***2***電流的磁效應,如電鈴等。

  ***3***電流的化學效應,如電解、電鍍等。

  注:電流看不見、摸不著,我們可以通過各種電流的效應來判斷它的存在,這裡體現了轉換法的科學思想。

  ***物理學中,對於一些看不見、摸不著的物質或物理問題我們往往要拋開事物本身,通過觀察和研究它們在自然界中表現出來的外顯特性、現象或產生的效應等,去認識事物的方法,在物理學上稱作這種方法叫轉換法***

  5.單位:***1***國際單位:A

  ***2***、常用單位:mA、μA

  ***3***換算關係:1A=1000mA、1mA=1000μA

  6.測量:

  ***1***儀器:電流表

  ***2***方法:

  ㈠讀數時應做到“兩看清”即看清接線柱上標的量程,看清每大格電流值和每小格電流值。

  ㈡使用時規則:兩要、兩不

  ①電流表要串聯在電路中;

  ②電流要從電流表的正接線柱流入,負接線柱流出,否則指標反偏。

  ③被測電流不要超過電流表的最大測量值。

  危害:被測電流超過電流表的最大測量值時,不僅測不出電流值,電流表的指標還會被打彎,甚至表被燒壞。

  選擇量程:實驗室用電流表有兩個量程,0~0.6A和0~3A。測量時,先選大量程,用開關試觸,若被測電流在0.6A~3A可測量,若被測電流小於0.6A,則換用小的量程,若被測電流大於3A則換用更大量程的電流表。

  ④絕對不允許不經用電器直接把電流表連到電源兩極上,原因電流表相當於一根導線。

  三、導體和絕緣體

  1.導體:定義:容易導電的物體。

  常見材料:金屬、石墨、人體、大地、酸鹼鹽溶液。

  導電原因:導體中有大量的可自由移動的電荷。

  說明:金屬導體中電流是自由電子定向移動形成的,酸、鹼、鹽溶液中的電流是正負離子都參與定向運動。

  2.絕緣體:定義:不容易導電的物體。

  常見材料:橡膠、玻璃、陶瓷、塑料、油等。

  不易導電的原因:幾乎沒有自由移動的電荷。

  3.“導電”與“帶電”的區別

  導電過程是自由電荷定向移動的過程,導電體是導體;帶電過程是電子得失的過程,能帶電的物體可以是導體,也可以是絕緣體。

  4.導體和絕緣體之間並沒有絕對的界限,在一定條件下可相互轉化。一定條件下,絕緣體也可變為導體。原因是:加熱使絕緣體中的一些電子掙脫原子的束縛變為自由電荷。

  5.識別電路串、並聯的常用方法***選擇合適的方法熟練掌握***

  ①電流分析法:在識別電路時,電流:電源正極→各用電器→電源負極,若途中不分流用電器串聯;若電流在某一處分流,每條支路只有一個用電器,這些用電器並聯;若每條支路不只一個用電器,這時電路有串有並,叫混聯電路。

  ②斷開法:去掉任意一個用電器,若另一個用電器也不工作,則這兩個用電器串聯;若另一個用電器不受影響仍然工作則這兩個用電器為並聯。

  ③節點法:在識別電路時,不論導線有多長,只要其間沒有用電器或電源,則導線的兩端點都可看成同一點,從而找出各用電器的共同點。

  ④觀察結構法:將用電器接線柱編號,電流流入端為“首”電流流出端為“尾”,觀察各用電器,若“首→尾→首→尾”連線為串聯;若“首、首”,“尾、尾”相連,為並聯。

  ⑤經驗法:對實際看不到連線的電路,如路燈、家庭電路,可根據他們的某些特徵判斷連線情況。

  物理其它知識點記憶口訣

  物理規律是人們通過長期努力從生活實踐中總結出來的重要結論,必須深入領會,加強理解,為了幫助記憶,我們通過口訣方式歸納如下:

  1、彈簧秤原理:彈性限度是條件,伸長縮短很關鍵,變化包括兩方面,外力可拉也可壓。

  2、慣性定律:不受外力是條件,保持勻直或靜止,平衡效果合為零,相當沒有受外力。

  3、阿基米德原理:物體浸在液體中,要受浮力不密底,排開液體的重量,ρ液乘以gV排

  4、功的原理:任何機械不省功,總功有用額外和,對物對功才有用,機械繩重摩擦額。

  5、槓桿平衡條件:靜止不動勻轉動,力乘力臂積相等,支點受力畫力線,作出力臂是關鍵。

  6、反射定律:三線共面兩角等,成像都是虛像的,物像鏡面對稱軸,鏡面凹面均適用。

  7、折射規律:兩種媒質密不同,三線共面角不等,密度大中角度小,垂入射很特殊。

  8、歐姆定律:同一導體同狀態,電壓電阻定電流,電阻導體本屬性,材料長短粗細溫。

  9、焦耳定律:通電導體產生熱,I平電阻乘時間,電能全部轉熱,純阻兩推經常用。

  10、串聯電路:串聯電流路一條,電流大小處處等。總阻總壓各部和,正比關係歸電阻。

  11、並聯電路:並聯電壓處處等,幹路電流支路和。總倒等於各倒和,反比關係歸電阻。

  12、安培定則:通電導體產生磁,電流方向定磁場。右手握螺旋管,四指電流拇指北。

  13、滑動摩擦力:壓力粗糙成正比,滑動大於滾動的,勻速直線或靜止,根據平衡力來求。

  14、大氣壓強:高度溫度和溼度,睛夏高於陰和冬,海拔高度2千內,上升12下降1。

  15、物體沉浮:浮力重力相比較,也可比較物液密。物小漂浮懸浮等,物大液密必下沉。

  16、決定電阻大小因素:溫度一定看材料,長度正比截面反,拉長壓縮很特殊,四倍關係要分清。

  17、決定蒸發快慢的因素:蒸發吸熱要致冷,快慢因素三方面,溫度高低接觸面,空氣流動搖扇子。

  18、影響沸點的因素:沸騰沸點要吸熱,沸點高低看氣壓,高山氣低沸點低,高壓鍋內溫度高。

  19、晶體熔解:吸熱升溫倒熔點,熔解過程溫不變。熔點溫度物狀態,固態液態或共存。

  學習初中物理的方法

  學習物理,要理順解題思路,歸納起來就是一看二想三畫圖,根據模式去解題,具體來說,就是要:

  首先看題,尋找題設中的關鍵字眼,理解這些字眼中的特殊含義;

  二想就是要想該題屬於哪個範圍的題目,涉及哪些概念、規律或計算公式:

  三畫圖就是要把抽象的文字資訊變成不同的物理具體圖形,最後建立解題模式。

  1、下列字眼含義深刻,應該理解熟記,達到能快速提高的地步。①勻速直線運動***靜止***:要麼不受力,要麼受平衡力,速度不變,動能不變。

  ②光滑水平面:不計摩擦,摩擦力為零。

  ③水平面上:壓力在數值上等於重力。

  ④照明電路***電壓等於220伏***;正常工作:電壓等於額定電壓,電功率等於額定功率。

  ⑤導線電阻不計,電壓表內耗電流不計,電流表內耗電壓不計。

  ⑥沒有特殊要求,物體都是實心的。

  ⑦漂浮懸浮浸沒

  2、常見解題關鍵和模式

  ①光學問題抓“法線”,力學題目要從受力的分析,兩力平衡入手;解電學問題要分析電路的性質***是串聯還是並聯***,弄清各個電錶測量的是什麼量入手***是總壓還是分壓,是總流還是分流***,各個電鍵的作用是什麼?控制什麼用電器***滑動變阻器有效部位是什麼?抓住這些資訊分析,問題大都可以迎刃而解***。

  ②解物理習題的思維程式

  審題→文字翻譯→記憶留痕→建立物理情景→找出隱念條件→排除干擾因素→確立解題關鍵→建立思維網路→列方程解題。

  翻譯和留痕就是在審題時首先用符號來表示物理量,並標在物理量上,建立物理情景就是運用示意圖變抽象為具體。

1.初中必考歷史知識點歸納

2.初中數學知識點全總結

3.初中歷史知識點全總結

4.初中歷史必考知識點彙總

5.初中數學知識點歸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