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詩歌鑑賞語言層面知識彙編

  詩歌鑑賞試題是高考語文試題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一直是考生的一個薄弱點,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高考語文詩歌鑑賞語言層面知識

  王安石稱詩歌之語言為“詩家語”,就是說詩的用語和其他文體用語不同,在高考的考查中,語言層面我們需要重點分析以下幾個方面。

  ***1***動詞:在鑑賞詩歌時,我們要重點關照動詞,特別是具有“多重含義”的動詞。

  例1:你記得跨清溪半里橋,舊紅板沒一條,秋水長天人過少。冷清清的落照,剩一樹柳彎腰。***《哀江南》孔尚任***

  【分析】在這裡,一個“剩”字引人注目,作者並沒有用“留”、“見”,其妙處就在“剩”雖與“留”意思相近,但“剩”字一般是被動的,而且有“殘存”,“殘餘”的意思;另外“剩”字有時間性,給人一種“無可奈何”之感。“留”則無這麼多含義。“見”只就眼前而言,不能給人以今昔對比的變遷感。

  例2: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分析】“怨”字明顯用了擬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

  例3: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分析】“濺”、“驚”二字,不僅用字新鮮,而且增添了詩人感時恨別的內心痛苦。

  例4: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

  【分析】“蒸”、“撼”具有誇張色彩。

  例5:雨去花光溼,風歸葉影疏。***《郊興》王勃***

  【分析】看這句詩,“溼”言“光”,“疏”言“影”,本身就不尋常,王勃寫春雨,雨下的時間短,雨後日出,花上已沒有雨水,在日光照耀下更見滋潤,所以說“花光溼”,這個“溼”字極為確切。這個“光”字顯得花有精神,所以說“光”字有情。風停了,在日光照耀下,夜影清疏,一個“疏”字,顯得日光從葉影透出。完全按照生活的樣子寫出,又顯得有詩情,用字盡妙於此。

  ***2***修飾語:大部分為形容詞,它在詩詞鑑賞中也是關注的重點物件。

  例1: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分析】一個“孤”字,寫盡環境之孤苦,由此可達人心。

  例2: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分析】曰細,脈脈綿綿,寫的是自然造化發生之機,最為密切。

  例3: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裝上翠樓。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閨怨》王昌齡***

  【分析】前兩句寫少婦經過梳妝打扮之後,興沖沖地登上翠樓,去賞春景。這時候,作者用了一個“忽”字,取漫不經心而恰到好處之意。所遇者:闖入眼簾的柳色,使她想起了當年與丈夫折柳送別的場景,想起了丈夫,不禁傷感。這是一位滿臉稚氣的少婦。一個“忽”字將這種情緒上的變化寫得淋漓盡致,而這正是本詩耐人尋味之處。

  ***3***特殊詞:在詩文中,有一些詞本身與眾不同,讀者能很快找到它們:

  ①疊詞:疊詞作用不外兩種:增強語言的韻律感或是起強調作用。

  例: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竹枝詞>其一》劉禹錫***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元日》王安石***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聲聲慢》李清照***

  ②擬聲詞:有些擬聲詞就屬於疊詞,因為其出現頻率很高,特單列一條。作用有一:使詩文更生動形象,使人有身臨其境之感。

  例: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浪淘沙》李煜***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登高》杜甫***

  ③表顏色的詞:這些詞有時作謂語用,有時作定語用,有時作主語或賓語用。但是作用只有一個,顏色一般表現心情,增強描寫的色彩感和畫面感,渲染氣氛。

  例: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揚州慢》姜夔***

  紅藕香殘玉簟秋。***《一剪梅》李清照***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蜀相》杜甫***

  ***4***整體評估:對語言整體評估的重點是會用一些術語。在詩詞的風格上,詞有豪放婉約之別,詩曲又何嘗不是。但專用鑑賞術語有:

  ①清新其特點是用語新穎,不落俗套。比如“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四句寫了四種景色,有動景,有靜景,色彩絢麗,語言清新生動。

  ②平淡。或稱質樸,其特點是選用確切的字眼直接敘述,作用白描,不加修飾,顯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但平淡不等於簡陋和寒傖,它是用語上的返璞歸真,體現了作家的真功夫。如陶淵明的詩,李煜的詩,趙樹理的小說。

  ③絢麗。其特點是有富麗的詞藻,絢爛的文采,奇幻的情思。如李商隱的詩歌,劉白羽的散文等。

  ④明快。其特點是直接的、明朗、爽快的,潑辣的。往往是斬釘截鐵,一語破的。如白居易的詩歌,魏巍的散文等。

  ⑤含蓄。有時也稱蘊藉,其特點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敘述,而是曲折地傾訴,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發,或欲說還休,讓讀者去體味。如:杜牧的絕句,李清照後期的詞,魯迅的雜文,楊朔的一些散文。

  ⑥簡潔。其特點是乾淨利落,言簡意賅。如賈島的詩,魯迅的小說,聞一多、艾青的新詩。

  另外,還有激越高亢。清婉秀麗。 用語華麗,極盡鋪陳之能事。 用語平易,含義雋永。

  在語言結構上,倒裝一般表強調,例如: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西江月》辛棄疾***

  香稻啄餘鸚鵡粒,碧梧棲老鳳凰枝。***《秋興八首》杜甫***

  意象羅列是使描寫更具鏡頭感,是電影語言: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天淨沙秋思》馬致遠***

  一騎紅塵妃子笑***《過華清宮絕句》杜牧***。

  楊柳岸曉風殘月***《雨霖鈴》柳永***。

  高考語文詩歌鑑賞答題技巧

  分析語言特色型

  提問方式:這首詩在語言上有何特色?

  提問變體:請分析這首詩的語言風格,談談此詩的語言藝術。

  答題步驟:

  ***1***、用一兩個詞語準確點名語言特色。

  ***2***、用詩中有關語句具體分析這種特色。

  ***3***、指出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煉字型

  提問方式:某聯中,最生動傳神的是什麼字?為什麼?

  提問變體:本詩中某字歷來為人稱道,你認為它好在哪裡?用某個字替代行嗎?為什麼?

  答題步驟:

  ***1***、解釋該字在句子中的含義。

  ***2***、展開聯想,把該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點出該字烘托了怎樣的意境?或者表達了怎樣的感情。

  ***4***、如果說用某個字替代,好不好?結合原文好的原因是什麼?如何生動貼切的表現作者思想感情的?

  高考語文詩歌鑑賞意象整理

  “杜鵑”“鷓鴣”啼悽悽

  杜鵑,又名子規、杜宇等,在古代神話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在讓位於他的臣子後隱居山林,死後靈魂化為杜鵑,又說杜鵑叫聲如“不如歸去”,於是古詩中的杜鵑就成為了淒涼、哀傷的象徵。2004年全國卷Ⅱ詩詞鑑賞題考察的是晏幾道的《鷓鴣天》:

  鷓鴣天 晏幾道

  十里樓臺倚翠微,百花深處杜鵑啼。

  殷勤自與行人語,不似流鶯取次飛。

  驚夢覺,弄晴時。聲聲只道不如歸。

  天涯豈是無歸意,爭奈歸期未可期。

  題目問道:在這首詞中,作者為什麼要描寫杜鵑的啼叫聲?此問的解答就應從杜鵑的叫聲入手,詞中也提到了“聲聲只道不如歸”,表達的是作者漂泊之外的思歸之情。

  古詩詞中出現的“鷓鴣”這一意象也經常透出悲涼之意。比如李白的《越中覽古》:“宮女如花滿春殿, 只今惟有鷓鴣飛。”相應考題還可查閱:2012年四川卷《子規》,2008年山東卷《畫堂春》,等等。

  “梧桐”葉落透悲意

  古語有“一葉落而知秋”,說的便是梧桐葉落。以梧桐寫悲秋,是古人常用的手法。2004年福建卷的詩詞鑑賞題為朱淑真的《秋夜》,其中就寫到了“梧桐”這一意象:

  夜久無眠秋氣清,燭花頻剪欲三更。

  鋪床涼滿梧桐月,月在梧桐缺處明。

  此詩中,涼床、月影和梧桐,共同營造出孤寂的意境。

<>的人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