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詩歌鑑賞的表現手法與表達技巧

  近年來,隨著教學制度的不斷改革,高考語文詩歌鑑賞題目難度不斷加大,考生在鑑賞詩歌的時候需要了解它的表現手法和技巧,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高考語文詩歌鑑賞的表現手法

  古代詩歌的表現手法,有些和抒情手法相融合,如用典、襯托、對比、託物言志、借景抒情等。另外抑揚結合、象徵也是常用的表現手法。

  1.抑揚結合:“抑”就是貶抑,對事物進行否定、貶低;“揚”就是褒揚,對事物進行肯定、讚賞。抑揚運用時,只強調一個方面,另一個方面起襯托作用。有兩種表現形式:一是欲揚先抑,一種是欲抑先揚。

  2.象徵:藉助於某一具體事物的外在特徵,寄寓作者某種深邃的思想,或表達某種富有特殊意義的事理的藝術手 法。象徵的本體意義和象徵意義之間本沒有必然的聯絡,但通過作者對本體事物特徵的突出描繪,會使藝術欣賞者產生由此及彼的聯想,從而領悟到作者所要表達的含意。例如:喜鵲象徵吉祥、烏鴉象徵蕭索、鴛鴦象徵愛情等。

  3.託物言志:詩人借自然界中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徵,來表達某種志向或情感,詩中的物帶有了人格化的色彩。

  4.渲染:對環境、景物進行多方面的描繪形容,以突出形象,增強藝術效果。

  5.烘托:“烘雲托月”,藉助描繪別的事物突出主要物件。烘托又叫襯托,分為正襯和反襯兩種,表達不同的情感。

  6.用典抒情:剪接典型故事,藉助典故來抒發情感,來諷喻時政。

  7.借古喻今:藉助歷史上的人物或事件來隱喻、規勸當朝。“借古”是手段,“喻今”是目的。

  8.比興:“比”,就是打比方;“興”,就是聯想,融景生情,因物起興。

  【方法技巧】

  1.解題思路

  ***1***要了解主要表現手法的概念及表達效果,課後要認真閱讀[相關資料連結]的內容。

  ***2***貼近詩句分析表現手法的形成過程及表達效果。如上面的幾個例題都需要按照此點作答。

  ***3***聯絡背景材料作答。表現手法往往與作者情感聯絡在一起,因此,對於有些詩歌要通過背景材料才能讀懂詩的主旨。

  ***4***欣賞詩歌不能離開詩歌整體。因此不要忘了最後要在關鍵處點明作者的情感態度。

  2.答題步驟

  ***1***明確運用了什麼表現手法。

  ***2***詩***詞、曲***中是怎樣運用這種手法的?***託物言志要闡明“物……志”所指的內容,象徵要指明象徵意義***

  ***3***闡明這種表現手法的效果。

  高考語文詩歌鑑賞的表達技巧

  鑑賞詩歌的“表達方式”,就是針對“記敘”“描寫”“議論”“抒情”進行鑑賞。要特別關注描寫這種表達方式,它包括“白描”“細節描寫”“正面描寫”“側面描寫”等。

  記敘,是敘述人物經歷、事件發展和情景的轉換;描寫,是生動、具體、形象地再現某一物件的狀貌和情態;議論,是對景物、事件以及相關的人物命運的態度和評價;抒情,是抒發和表達詩人的愛憎、好惡、喜怒、哀樂等主觀感情。

  其中抒情與描寫是考查的重點。

  1.描寫手法

  詩歌中主要考查側面描寫中的動靜結合、渲染、烘托、白描、虛實相生等。

  ***1***動靜結合:對景物進行動景和靜景的描寫,有以靜襯動、以動寫靜等手法。

  ***2***白描:繪畫中的一種創作手法。用最簡潔的筆墨,不加烘托和細緻的修飾,直接描畫鮮明生動的形象。

  ***3***虛實相生:實寫就是正面描寫,寫現實中的真實景物;虛寫就是側面描寫,寫想象中的景象,寫所感。

  2.抒情方式

  常見的抒情方式有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間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託物言志、用典抒情、借古諷今等。

  ***1***直接抒情:直接表達對人物或事物的愛憎情感。

  ***2***借景抒情:通過景物描寫來寄寓、抒發作者的思想感情。正常情況下“景”和“情”產生的美感是一致的,美景抒樂情,惡景抒哀情,但詩歌鑑賞中還經常運用“以樂景寫哀情”的手法,其目的是讓“哀情”更悲。

  ***3***情景交融:把作者的感情融入景物描寫之中,景中有情,情中帶景,情景融為一體。

  ***4***託物言志:藉助自然界中的某一物象所具有的特徵,來表現作者的某種志向或情感,詩中的物象帶有人物化的色彩。

  【方法技巧】

  1.解題思路

  ***1***重點掌握記敘、描寫、抒情三種表達方式的方法與技巧。從總體上對錶達方式有所瞭解。

  ***2***在讀懂原詩的基礎上,根據題幹要求,利用上述知識,分析都是運用了什麼表達方式,具有什麼樣的表達效果.

  ***3***要聯絡整首詩的感情作答。如[例3]是分析型題目,在最後要有一句表達作者情感的點睛句。

  2.答題步驟

  解答鑑賞表達手法類題目可採用下面的步驟:

  步驟一:指出詩歌記敘、描寫、議論、抒情手法的基本特點;

  步驟二:結合詩句闡釋表達方試是如何運用的;

  步驟三:簡析表達方式對塑造人物形象、表情達意的作用。

  評價詩歌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的內容:

  一、評價詩歌的思想內容

  評價詩歌的思想內容是詩歌鑑賞中最重要的環節之一。詩歌的思想內容是詩歌通過藝術意境傳達給讀者的感情狀態,分析、評價詩歌的思想內容,必須藉助對詩歌形象的分析,聯絡寫作背景等因素全面綜合來考慮。所謂“評價”大多是對寫了什麼、內容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作出判斷。

  從近幾年高考試題來看,真正要求作出評價的不多,即使是涉及這一層面,也多是開放性的題目,考生可任選一個角度作答,言之成理即可。倒是分析概括詩歌的思想內容的設題比較多。

  “評價詩歌的內容主旨”常用的設問方式有:

  1.這首詩主要寫了什麼內容?反映了怎樣的社會現實?

  2.這首詩的主旨是什麼?

  3.這首詩可分為幾個層次?分別寫了什麼內容?

  例1、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後回答問題。

  渡 江

  ***明***張弼

  揚子江頭幾問津,***如舊客愁新。

  西飛白日忙於我,南去青山冷笑人。

  孤枕不勝鄉國夢,敝裘猶帶帝京塵。

  交遊落落俱星散,吟對沙鷗一愴神。

  “客愁”在詩中表現在哪些方面?請加以概括。***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點選下一頁分享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