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鬆學習初中物理的方法

  初中物理學習是很多學生面前的一道難關。其實初中物理的難度並不高,學生之所以感覺學習困難,是因為沒有找到正確的學習方法。如果能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便能輕鬆地攻克初中物理,提高學習效率與質量。以下這些趕緊收藏起來吧!

  一、善於觀察。

  學習物理的主要任務就是研究各種物理現象,找出其中的運動變化規律,以更好地為生產和生活服務。要學好物理,就要認真觀察周圍存在的各種物理現象。例如,看到彩虹,不是單純地好奇它五彩斑斕的色彩,而應注意觀察裡面有幾種顏色?為什麼有這幾種顏色?這幾種顏色是如何排列的?為什麼是這樣排列的?……勤於觀察,善於提出問題,必將使自己對物理產生濃厚的興趣,從而推動自己去研究、去探索。

  二、重視實驗。

  任何物理現象的發生,都是有原因的,不是憑空而來的。探究其原因,是學習物理的重點,也是難點。其中許多“原因”是通過實驗得出的,例如,通過“水的沸騰”實驗研究得出:“氣壓不同,水的沸點不同……”。又如,通過串、並聯電路的實驗得出結論:“串連電路的各處電流相等……”。可見,通過實驗來弄清物理現象發生的原因是很重要的,所以,要學好物理,就應該重視實驗,積極參與,弄清實驗的來龍去脈,不斷提高自己的觀察、判斷、發散思維等能力,使自己對物理知識的理解更深刻。

  三、勤于思考。

  想學好物理,單靠死記硬背是不行的,只有堅持獨立思考,認真理解,才會越學越輕鬆。每學過一個概念,要力圖弄清:這個概念是怎麼得來的?如何定義的?物理意義是什麼?和其他物理量之間有什麼關係?……每學過一個規律,都要力圖搞清:這個規律是如何得來的?適用條件和範圍是什麼?和其他規律之間有什麼關係?……每做一道習題,要力圖搞清:這題描述的是什麼物理現象?物理過程如何?該用哪個規律去解題?……要擺脫“上課記筆記,複習背筆記,考試全忘記”的機械學習方法,做到“勤思”、“善思”。

  四、及時總結。

  平時把所學的物理知識、物理規律理解清楚,切忌一知半解,模糊不清。每一章學習結束,都要及時總結,畫出“思維導圖”或者“知識樹”,可以包括:這章學了哪些物理現象、概念、規律、公式?這些規律是如何得來的?各概念的物理意義是什麼?它們與規律之間有什麼關係?……知識小結,應當提綱挈領,層次分明,內容準確。這樣,將知識系統化、綱領化,就如同魚網一樣,張網撒一片,收網幾條線,使學過的內容井然有序,條理分明。另外,要不斷提高物理素養、掌握物理思維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等等。做到這些,相信同學們一定能取得令人矚目的好成績。

  五、要真正理解和掌握,應力求做到"五會":

  會表述:能熟記並正確地敘述概念、規律的內容。

  會表達:明確概念、規律的表達公式及公式中每個符號的物理意義。

  會理解:能掌握公式的應用範圍和使用條件。

  會變形:會對公式進行正確變形,並理解變形後的含義。

  會應用:會用概念和公式進行簡單的判斷、推理和計算。

  六、重視畫圖和識圖

  學習物理離不開圖形,從運用力學知識的機械設計到運用電磁學知識的複雜電路設計,都是主要依靠"圖形語言"來表述的。所以,按照科學的方法動手畫圖是學習物理的重要方法,而且對今後進一步學習現代科學技術有著重要意義。在初中物理課裡,同學們會學到力的圖示、簡單的機械圖、電路圖和光路圖。"大綱"要求的畫圖主要分兩部分:一部分畫圖屬於作圖型別題,比方說,作光路圖、作力的圖示、作力臂圖以及畫電路圖等等;另一部分,根據現成的圖形學會識圖,所謂識圖是指要注意結合條件看圖,不僅要學會把複雜的圖形看簡單***即分析圖形***,更要學會在複雜的圖形中看出基本圖形。例如,在計算有關電路的習題時,已給出的電路圖往往很難分析出來是串聯、並聯或是混聯,如果能熟練地將所給出的電路圖畫成等效電路圖,就會很容易地看出電路的連線特點,使有關問題迎刃而解。

  七、重視觀察和實驗

  物理是一門以觀察、實驗為基礎的學科,觀察和實驗是物理學的重要研究方法。法拉第曾經說過:"沒有觀察,就沒有科學。科學發現誕生於仔細的觀察之中。"對於初學物理的初中學生,尤其要重視對現象的仔細觀察。因為只有通過對現象的觀察,才能對所學的物理知識有生動、形象的感性認識;只有通過仔細、認真的觀察,才能使我們對所學知識的理解不斷深化。例如,學習運動的相對性,老師講到參照物時,許多同學都會聯想到:坐在火車上的人,會觀察到鐵路兩旁的電杆、樹木都向車尾飛奔而去。這個生動的例項使我們對運動的相對性有了形象的認識。在學習物理知識的過程中,我們還應該重視實驗,注意把所學的物理知識與日常生活、生產中的現象結合起來,其中也包含與物理實驗現象的結合,因為大量的物理規律是在實驗的基礎上總結出來的。作為一個剛剛開始學習物理的初中學生,要認真觀察老師的演示實驗,並獨立完成學生的動手操作實驗。在認真完成課內規定實驗的基礎上,還可以自己設計實驗,來判斷自己設計的實驗方案在實踐中是否可行。例如,可以自己設計實驗測量學校綠地中一條彎曲小徑的長度,可以通過實驗測量上學途中騎車的平均速度,還可以設計在缺少電流表或缺少電壓表的條件下測量未知電阻的實驗。這些都需要同學們自己獨立思考、探索,不斷提高自己的觀察、判斷、思維等能力,使自己對物理知識的理解更深刻,分析、解決問題會更全面。

  八、學會"兩頭堵"的分析方法

  物理知識的特點是由簡到難,逐步深入,隨著學習知識的增多,許多同學都感到物理題不好做。這主要是思考的方法不對頭的緣故。拿到一道題後,一般有兩條思路:一是從結論入手,看結論想需知,逐步向已知靠攏;二是要"發展"已知,從已知想可知,逐步推向未知。當兩個思路"接通"時,便得到解題的通路。這種分析問題的方法,就是我們平時常說的"兩頭堵"的方法。這種方法說起來容易,真正領會和掌握並非"一日之功",還需要同學們在學習的過程中逐步地體會並加以應用。

  九、注意適當分類

  當學習過的知識增多時,就很容易記錯、記混。因此,可試著按照課文和某些輔導材料中繪製的框架圖去幫助記憶和理解。有時,適當地對概念進行分類,可以使所學的內容化繁為簡,重點突出,脈絡分明,便於自己進行分析、比較、綜合、概括;可以不斷地把分散的概念系統化,不斷地把新概念納入舊概念的系統中,逐步在頭腦中建立一個清晰的概念系統,使自己在學習的過程中少走彎路。通過這種方法,不但能夠加深對基礎知識的理解,而且還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學習有法,但學無定法。在學習物理的道路上,願同學們結合自己的特點,穩紮穩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