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學好高三歷史

  高考歷史對很多同學來說的確不是很容易,怎麼學好呢?下面小編收集了一些關於高三歷史學習方法,希望對你有幫助

  高三歷史學習方法

  一、課前進行充分的預習。進行有效的課前預習是提高課堂學習效率的前提。對課堂教學要學習的目標進行預習,預習的基本要求:清楚基本知識目標,並嘗試著將這些目標形成問題或建構知識體系;找出在閱讀中發現的歷史概念、歷史結論,對其中不能理解的部分做標記;嘗試將此基本知識進行縱橫聯絡,瞭解與之相關聯的知識。深化對自己不太清楚問題的認識,從而提高自己的思維能力。

  二、課堂學習積極參與。如果你能在課堂上主,教師就能及時發現你的問題並進行鍼對性的講解,無異對你的學習會有很大的幫助,絕大多數成績好的班級都是課堂活躍的。

  三、學會聽課和做筆記。課堂上聽課一定要專注,不僅要聽老師的講解,也要重視同學的發言。課堂上一定要做筆記。將老師在課堂上對歷史概念的解析、對相關知識點的規律性認識、對各種題型解答的方法總結等努力記下來,而不是隻會抄黑板上的板書或幻燈片上的答案。

  四、課後落實。課後落實表現在三個方面:記憶、訓練和總結。

  高三歷史複習策略

  一、立足於考點,形成主幹知識體系

  依據《考試說明》規定的考試內容,重新細化和落實歷史知識點,有的放矢地組織複習工作。

  建立以通史為主線、兼顧專題的歷史主幹知識體系,準確完整地把握歷史主幹知識。

  近幾年高考在非選擇題方面考查越來越明顯。在構建體系過程中應關注以下三方面:

  1.整合的過程必須迴歸教材

  在通史框架下,確定每個階段性主題,將該階段性主題下政治、經濟、文化有機組合,形成知識的體系化。

  如,按“秦至清時期的中國”,可以形成三條線;政治上:“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確立與完善;”經濟上:“‘重農抑商’制度下農工商的發展”;思想上:“儒家思想的演進”。

  2.審視教材

  在複習備考中,去審視教材,歸納相關知識和整理知識,形成該主題下的知識體系。在這樣一個過程中,不僅能從自我的學習成果中增加學習的興趣,和信心,而且理解式地強化了整體知識的記憶,同時還鍛鍊了自己歸納、表述等方面的能力。

  3.注重考點概念的全面性和準確性

  歷史概念有種與類、大與小、具體與抽象之分。如,近代中國民族工業與近代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工業、小農經濟與自然經濟等等。高考歷史試題大量涉及歷史概念,往往在理解歷史概念的深度和廣度上做文章。因此,準確掌握歷史概念十分重要。每一歷史概念都要從背景、目的、原因、內容、特點、過程、性質、影響和評價等方面全面掌握,還要與類似的概念進行分析比較,弄清它們之間的區別與聯絡。

  二、注重“考法”,針對性的複習訓練

  1、高質量地進行有針對性的複習訓練

  檢測自己的學習達成度和學會解題是關鍵。許多學生反饋的資訊大部分都是,課堂上聽的時候感覺都懂了,但是,考試的時候就不會了。

  其實,這就反映出所謂的懂是否是真懂,最後衡量的手段還是題目。所以,要發現問題,及時彌補。利用近幾年高考真題,特別是本省的,總結經驗,走出誤區,總結做題的技巧和方法。比如,做題的策略、思考問題的立足點以及答題的規範化等。

  2、關注時政熱點,將熱點問題整理成專題,並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

  英國曆史學家卡爾·貝克爾說得好:“只有藉助現實,我們才能理解過去;只有藉助過去,我們才能充分理解現實。

  這些年的歷史高考始終在關注現實問題,有時乾脆直接從現實問題切入,更多的時候則表現為現代問題的投影或折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