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學習數學的方法

  小學數學知識既是今後初中、高中乃至大學數學學習的基礎,所以學好數學對於孩子有重要的意義,那麼家長應該怎樣做呢?下面是由小編整理的,家長們不妨參考一下。

  :要重視“三基”

  1.基本技能

  包括運算技能、操作技能、統計技能。衡量技能的標準是熟練化和自動化,比如,三年級要熟練掌握20以內的加減乘除、百以內的加減法和一位數乘兩位數乘法。乘法口訣要脫口而出,這就是自動化。

  2.基本習慣

  首先是聽課習慣,現在許多學生不喜歡聽只喜歡講。我們天正小學的學風是“行止有章,思維無疆”,就是說學習時要有規矩,不是想說就說的;但思想是不受限制的,可以天馬行空、奇思妙想。其次是作業習慣。總的來說要認真、負責任,具體說,看題要細心,書寫要工整乾淨,計算要正確,畫圖要精確。現在許多學生缺乏細心和耐心。我們班上學生都知道我有幾個遞進的要求:難的要會,會的要對,對的要好,好的要快,快的要美。閱讀習慣很重要,有許多同學讀一個題目要麼是丟三落四,要麼是半天都不能把主要的意思納入大腦。刷一眼還是刷兩眼就能夠把整個題目意思都納進來,這是思維敏捷性良好的體現。要養成專注的好習慣,長期的專注可以訓練出一目瞭然的能力。

  3.基本體驗

  基本的體驗特別重要。課程標準不僅有知識的目標,還明確了過程性目標,它是用“感受”“經歷”“體驗”“探索”等動詞來表述的。學生大腦不是一個容器,而是一個加工器,這就是說,學生學數學要有逐步加工的過程。所以,數學教學要重視操作。

  兒童的數學學習要有許多操作,擺一擺、分一分、折一折、剪一剪、畫一畫等等。數學上的操作和物理、化學上的操作不一樣。比如,做一個化學實驗,兩樣化學物質放一起就反應了,會產生一種新物質,觀察到這個結果,就是事實,就是實驗的目的。但是,數學不是這樣的。你將一個三角形的三個角拼起來是180°,你只能說這個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要證明所有的三角形都是180°還需要思維的加工。數學的實驗是為思維提供支撐而已。

  :預習不能淪落為接受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所以很多人都認為,要想數學學得好就得提前預習。現在許多學校提倡前置性學習,將明天要學的內容要求學生今天晚上先學一下,明天上課時交流。數學學習需要好奇心,需要猜想,需要探究和發現,需要思維積極主動地參與,但過度的預習則有可能導致學生喪失對知識的新奇感,失去探究興趣。最主要的是,它會使學習變成一種接受式學習。所以我們家長輔導孩子千萬不要直接就告訴他。

  :不要讓輔導成“輔倒”

  關於輔導我想講這幾個方面。第一,已有的知識和經驗是新學習的基礎。輔導孩子一定先要診斷,要了解他,這樣才能對症下藥,取得良好效果。第二,要培養“學困生”的學習力。現在,有些老師和家長的輔導是越輔越倒,為什麼會這樣?因為遷就。孩子思維轉得慢,那就只給他簡單題做,還美其名曰調動積極性、增強自信心;孩子動作慢,那就耐心等待,讓他少做作業;孩子粗心錯誤多,我就幫他檢查,等等。這些做法都是在避短、遷就。輔導應該是一個揚長補短的過程,慢的要訓練他的敏捷性,意志薄弱的要錘鍊他的堅韌性,自卑的要增強他的自信心,笨的要通過科學的方法和艱苦的思維訓練讓他聰明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