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歷史典故寫作素材

  豐富寫作素材庫,是解決高中學生語文寫作中的難題,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李闖王舉旗造反

  崇禎皇帝的時候,明王朝的危機達到了極點,後金的鐵騎已經踐踏到北京城下的大地,陝西又因嚴重災荒,官府壓迫,引發掙扎在死亡線上的民眾大規模造反。

  陝西米脂縣懷遠堡有個青年農民李自成,身材高大,臂力過人。小時給財主放過羊,長大後,到銀川驛站養過馬。他識幾個字,善於騎馬射箭,講義氣,因此與窮哥們很合得來。在家鄉,他因為打抱不平,向財主借債替人交欠稅,還不出債,被官府抓起來折磨侮辱。窮哥兒們將他搶了出來放了。他在家鄉住不下去,跑到甘肅固原,當了兵。誰知年成不好,餉銀也發不出,還要遭到長官的剋扣打罵,弊了一肚子火。

  公元年,軍隊調防,行軍到陝西金縣***今陝西榆林***,士兵們要求發餉,帶兵官不加安撫,反要毆打帶頭人。李自成挺身而出,殺了帶兵官和金縣縣令,分了縣府的庫銀,拉起隊伍,舉起了造反的旗幟。

  當時,陝西已經有好多股造反的農民軍,李自成的舅舅、在安塞起兵的高迎祥,勢力最強大,自稱闖王。公元年,高迎祥與老回回、曹操、八金剛、八大王等三十六支造反隊伍共二十多萬人聯合起來,打到山西,聲勢浩大。李自成就去投靠他,成了赫赫有名的闖將,轉戰在陝西、山西、河南、湖北等地。

  朝廷派出名將盧象昇、陳奇瑜率大兵來圍剿。公元年,陳奇瑜將高迎祥的軍隊圍困在漢中附近車箱峽中。連續兩個月的大雨,使農民軍缺少糧草馬料,陷入絕境。李自成買通陳奇瑜的部將,假裝說要解散隊伍,回鄉務農,乘陳奇瑜不備,突出了包圍。

  崇禎皇帝得到奏報,大發雷霆,撤了陳奇瑜的職,重新調集各省大軍圍剿。公元年,各路農民軍共十三家七十二營,會聚在河南滎陽,商議如何打破官軍的圍剿。各家頭領議論紛紛,拿不定主意。

  李自成走到眾人面前,慷慨地說:“危急的時候,剩一個人也要拼命,何況我們還有十萬大軍呢!目前最好的辦法是分頭出擊,目標明確,各自為戰,成敗聽其自然。一定會殺開一條血路。”

  話音剛落,響起一片贊成聲。會議於是決定,兵分六路,一路殺向四川、湖廣,一路殺向陝西,一路控制黃河渡口,一路作機動,策應各方,高迎祥、李自成與張獻忠為一路,向東方,殺向皇帝的老家鳳陽。

  農民軍攻勢凶猛,官兵難以抵擋,鳳陽城很快被農民軍佔領,明太祖父母的皇陵,被農民軍一把火燒光。崇禎皇帝遭到當頭一棒,痛苦得穿起孝衣,跑到祖廟裡大哭一場。

  接著,高迎祥回兵陝西。明朝派洪承疇、盧象、孫傳庭等大軍阻截圍剿。公元年,高迎祥在盩厔******zhōuzhì,今陝西周至***中了官軍埋伏,被俘後解到北京處死。從此,李自成被眾人推舉為新的闖王,帶領隊伍在陝西南部和四川東北部及甘肅一帶作戰。

  洪承疇和孫傳庭都是善於打仗的人,潼關附近,到處是崇山峻嶺,巨澗深谷。公元年春天,官軍在這裡埋伏了大批的人馬,專等農民軍闖進伏擊圈。李自成果真中了埋伏,官兵們從四面八方殺出,農民軍措手不及,倉促應戰,吃了大虧。雖然英勇拼殺,幾萬大軍終於全軍覆沒,連李自成自己只有十八個人殺出重圍,逃到陝西南部的商洛山中,潛伏下來。

  這時,大部分農民軍,都遭到慘重的失敗。連張獻忠也假裝投降,躲避官軍的鋒芒。明朝政府以為農民軍已經平定,就將洪承疇、孫傳庭調到抗擊清兵的前線,李自成獲得一個喘息的時間。

  公元年後,經過幾年的養精蓄銳,李自成從商洛山中殺出,向河南進軍。這時候,河南正發生嚴重的災荒,前來投奔隊伍的人很多。一天,來了支隊伍,為首的年輕人叫李巖***又名李信***,一副讀書人模樣。

  原來李巖是杞縣一戶有錢人家的公子,但行俠仗義。災荒中,他帶頭捐出糧食,救濟災民。官府不但不動員其他有錢人家也捐糧食救災,反而誣衊李公子唆使災民鬧事造反,將他捉起來。後來,他被災民救出,就投奔了闖王。

  李自成的隊伍,原來缺乏比較明確的政治目標,有些將士又有流寇習氣,有時濫燒濫殺。李巖便向李自成建議,要整頓軍隊的紀律,不要隨便殺人燒房,要減免窮人的田賦稅收,以得到各界人士的擁護,才能取得天下。他又編了兒歌“盼闖王,迎闖王,闖王來了不納糧”,教孩子們唱,在城鄉流傳,吸引人們參加闖王的隊伍。

  李自成聽從了李巖的意見,隊伍的紀律比過去嚴明瞭,民眾對闖王的期望更強烈了,就像久旱的土地盼望大雨一樣。他的隊伍迅速擴大,不斷打勝仗。洛陽被他攻克,明福王朱常洵被他處死,王府的糧食和金銀財寶,被分給飢寒交迫的民眾。

  李自成不再像過去那樣,到處流動作戰,而是派兵守衛打下的城池,設立官職,建設起自己的根據地,並提出“剿兵安民”的口號,開始建設農民軍的政權了。

  :刻牛伐蜀,石牛道

  《藝文類聚》卷九十四引《蜀王本記》***漢揚雄撰***:“秦惠王欲伐蜀,乃刻五石牛,置金其後。蜀人見之,以為牛能大便金,牛下有養卒,以為此天牛也,能便金。蜀王以為然,即發卒千人,使五丁力士,拖牛成道,致三枚於成都。秦得道通,石牛力也。後遣丞相張儀等,隨石牛道伐蜀。”

  秦惠王知道蜀王杜宇貪財好色,一方面以獻石牛開啟蜀道;另一方面又獻五美女給蜀王。秦惠王更元九年***公元前316年***,派丞相張儀等伐蜀。蜀滅。

  唐,劉禹錫《和令狐相公見示題洋州崔侍郎宅雙木爪花,傾接侍郎同舍,陪宴樹下,吟玩來什,輒成和章》詩。“金牛蜀道遠,玉樹帝城春。”

  :貴妃醉酒

  719~756年,唐代蒲州永樂人***陜西華陰縣人***。通曉音律,能歌善舞。最初為唐玄宗的第十八子壽王的王妃,唐玄宗見楊玉環的姿色後,欲選入宮中,著為女道士,號太真。天寶四年***745***入宮,得唐玄宗寵幸,封為貴妃,***時玄宗年六十一,貴妃年二十七***父兄均因此而得以勢傾天下。貴妃每次乘馬,都有大宦官高力士親至執鞭,貴妃的織繡工就有七百人,更有爭獻珍玩者。嶺南經略史張九章,廣陵長史王翼,因所獻精美,二人均被升官。於是,百官竟相仿效。楊貴妃喜愛嶺南荔枝,就有人千方百計急運\新鮮荔枝到長安。後安史之亂,唐玄宗逃離長安,途至馬嵬坡,六軍不肯前行,說是因為楊國忠***貴妃之堂兄***通於胡人,而致有安祿山之反,玄宗為息軍心,乃殺楊國忠。六軍又不肯前行,謂楊國忠為貴妃堂兄,堂兄有罪,堂妹亦難免,貴妃亦被縊死於路祠。安史治亂與楊貴妃無關,她成了唐玄宗的替罪羔羊。

  “羞花”,說的是楊貴妃。唐朝開元年間,唐明皇驕奢淫逸,派出人馬,四處搜尋美女。當時壽邸縣的巨集農楊元琰,有一美貌女兒叫楊玉環,被選進宮來。楊玉環進宮後,思念家鄉。一天,她到花園賞花散心,看見盛開的牡丹、月季……想自己被關在宮內,虛度青春,不勝嘆息,對著盛開的花說:“花呀,花呀!你年年歲歲還有盛開之時,我什麼時候才有出頭之日?”聲淚俱下,她剛一摸花。花瓣立即收縮,綠葉捲起低下。哪想到,她摸的是含羞草。這時,被一宮娥看見。宮娥到處說,楊玉環和花比美,花兒都含羞低下了頭。這件事傳到明皇耳朵裡,便喜出望外,當即選場玉環來見駕,楊玉環濃裝豔抹,梳洗打扮後進見,明皇一見,果然美貌無比,便將楊玉環留在身旁侍候。由於楊善於獻媚取寵,深得明皇歡心,不久就升為貴妃。楊貴妃得勢後,與其兄楊國忠串通一氣,玩弄權術,陷害忠良。安史之亂髮生以後,明皇攜著貴妃和文武大臣西逃,安祿山率兵追趕,不僅要唐朝的江山。還要美女楊貴妃。西逃路上,大臣們質問明皇,國破家亡,國破家記,社稷難存,你要江山還是要貴妃,貴妃不死,我們各奔西東。萬般無奈,明皇賜貴妃一死,自縊於梨園的梨花樹下。後來,大詩人白居易寫了一首《長恨歌》,記敘的就是這段歷史。

<>的人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