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作文歷史典故素材

  作文素材的豐富程度高,語文作文得分相對就高,因此高考考生要積累一些素材,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一***

  長揖雄談態自殊,美人具眼識窮途,屍居餘氣楊公墓,豈得羈縻女丈夫

  美女識英雄,自古被人們傳為佳話,唐初就有美人紅拂女獨具慧眼,在芸芸眾生中,辨識了兩位英雄人物,一位是她的夫君李靖,另一位是她的結拜兄長虯髯客,三人結為莫逆之交,一同在風塵亂世中施展才華,被人們敬傳為“風塵三俠”。

  紅拂女姓張,原本是江南人氏,由於南朝戰亂,隨父母流落長安,迫於生計,賣入司空楊素府中成為歌妓,因喜手執紅色拂塵,故稱作紅拂女。

  楊素是北朝和隋朝政壇上的一個通天人物,更是一個興風作浪的高手。早年曾協助北周武帝擊滅北齊;後與北周丞相兼外戚楊堅配合,迫使北周靜帝禪位給楊堅。二十四年後又幫助太子楊廣弒父弒兄而為隋煬帝。隋煬帝即位以後,拜楊素為司空,封越國公,把一切軍國大事都託付給他處理,自己則專心致志地躲在東都洛陽的西苑中,醇酒美人,聲色犬馬,享受人間的奢華快樂;楊素留守西京長安,幾乎成了實質的政治領導中心。

  楊素權高位尊,必然講究生活的享受,府中金銀堆積如山,僕役侍女如雲,每次接見賓客,總是大模大樣地坐在躺椅上,由一群侍女抬著出廳,兩旁還排列著許多美豔的侍女,負責薰香、打扇、捶腿及驅趕蚊蠅等工作。這種豪奢尊貴的排場,許多人都歎為觀止,羨慕不已,但後來看在李靖眼裡,卻嗤之以鼻。

  李靖是三原地方一位文武兼通的才子,生得身材魁梧,儀表堂堂,飽讀詩書,通曉天下治亂興國之道,還練就一身好武藝,精於天文地理與兵法韜略,心懷大志卻一直苦於英雄無用武之地。後來隋朝穩定下來,他決定從家鄉投身長安,以圖施展抱負,為國效命。

  奔經長安路途中,在風陵渡口李靖遇到了劉文靜,劉文靜身為北朝官宦之後,見解不凡卻在隋庭無法施展,準備前往太原投奔李淵父子。兩人交談之下,大有惺惺相惜之感,於是結為摯友,約定日後一旦誰有發展必定提挈另一方。分手後,一人往太原,一人奔長安。

  李靖到了長安,由於國政大權基本掌握在楊素手中,於是他準備先投到楊素門下。好不容易進入司空府拜見了楊素,楊素卻半躺在椅中,眯縫著眼睛,一付根本不把來客放在心上的神態。李靖心想:這樣的排場,這樣的待客之道,豈不令天下英雄寒心,怎能收賢納士,振興國道!於是他不悅地直言道:“當今天下大亂,英雄竟起。明公為朝庭之重臣,而不收羅豪傑,扶濟艱危,而專以踞傲示天下士,實在令人不敢苟同!”

  楊素一聽這話大感吃驚,心想:這等無名之輩,竟敢在這裡口出狂言,真是放肆!他想發火,但轉念想到自己的身份,若與眼前這位初生牛犢計較,實在是失於大度,於是反而轉怒為喜,起身誇讚李靖的膽識,並請他落座,賓主暢談天下大事。

  李靖侃侃而談,從天下時勢談到治國安邦之道,見解精闢,頭頭是道;楊素聽了頻頻點頭稱是,然而最後結論卻說:“老夫來日不多,多承指教,然時不我予,奈何?”

  這話彷彿給李靖的滿腔熱情澆上了一瓢冷水,讓他失望之極。

  這天,紅拂女正侍立在楊素身旁,目睹李靖英爽之氣溢於眉宇之間,又談議風生,見解出眾,不同凡響,心中大為傾慕,不由得閃動著一雙聰慧的大眼睛,不斷地瞟向李靖。待李靖告辭出門時,她不露聲色地暗中囑託侍立廊下的小童代為詢問李靖的住址;小童問得結果,回報紅拂女,紅拂女默默記在心裡,望著李靖大踏步出門遠去的背影,有一種奇妙的牽掛之感升在心中。

  當天夜裡,李靖獨坐客棧,面對孤燈,想起白天在司空府的情形,暗歎:不可一世的司空楊素畢竟是老了,守業尚嫌精力不足,根本談不上有所發展了,自己看來還得另謀途徑。這時他又想起司空府中那位手持紅拂塵的美麗侍女,她那一對寫滿睿智又充滿柔情的大眼睛給他留下了極深的印象,他在楊素身後一大群侍女中一眼就發現了她,總覺她有些什麼與眾不同,引得自己心神盪漾。

  夜深了,萬籟俱靜,李靖躺在床上,輾轉反側,難以成眠。突然耳旁響起一陣輕輕的叩門聲,李靖披衣起身,點亮了燈。拉開門閂,只見門外站著一個頭戴闊邊風帽,身披紫色大氅,肩背繡花布囊的年輕人。

  李靖不料在這人生地不熟的長安,竟有客人深夜來訪。正在狐疑之際,來客自動解釋說:“妾乃楊司空家紅拂女,今夜特來相投!”燭影搖動中,紅拂女卸下了繡花布囊,摘下闊邊風帽,脫去紫色大氅,變成一個秀髮蓬鬆,明眸皓齒,如三春水蜜桃似的鮮靈的一個女孩。李靖對紅拂女的來意仍有些不解,紅拂女也看出了他的心思,不待他詢問,就盈盈下拜,並輕聲說道:“妾侍楊司空多年,看到的人物不計其數,但從來不曾見過象李公子這樣英偉絕倫的人;妾似絲籮不能獨生,一心依託於參天大樹,以了平生之願,因而前來投奔,請公子不要推辭!”

  李靖既驚又喜,他對紅拂女早已有好感,這時又見她如此理解自己,且有這般自作主張的膽識,甚是愛憐。但轉念又憂慮道:“楊司空權重京師,你私自逃去,他必定追尋,那怎麼逃得他的手心?”紅拂女胸有成竹地說:"楊司空現在不過是苟延殘喘,行將就木,不足畏也!他府中姬妾時常有人溜走,他也無心過於追究,何況司空府中侍女多如牛毛,少妾一人不會在意,所以大膽前來,請公子不要擔心!”

  李靖仔細打量紅拂女,見她肌膚細嫩,面帶紅暈,儀態從容,噓氣如蘭,羞怯中不失果敢之氣,李靖心中甚喜,但又想到自己孓然一身,飄泊不定,那能給她一個***的家,深覺愧對紅顏,委屈她的一片真情。

  紅拂女見他欲言又止,似乎明白了他的猶疑,於是坦然陳述自己的心意:“既然來投公子,就已深思熟慮,今後天涯海角,妾願患難相隨,一片誠心,蒼天可證!”

  話已說得十分明白,李靖也不必再有什麼顧慮了。這夜,一對患難之交同入羅帳,沒有父母之命,沒有媒妁之言,但有的是相知相慕,便由他們自作主張,成為一對恩愛夫妻。

  司空府中不見了紅拂女,也曾派人出來追尋,但數日之後就不了了之,這對他們來說算不了什麼。待風聲過後,李靖打算前往太原,投奔招攬四方豪傑、待成大業的李淵父子。紅拂女理解夫君的志向,她不聲不響地從繡花布囊中拿出一些金銀,委託店家買來了兩匹俊馬和一些衣物乾糧。一切準備停當,兩人裝扮成行商模樣,趁著天色微明之際,悄悄離開了隋都長安。

  ***二***

  魏少帝曹芳恨透了司馬家族,結果被廢黜,司馬師立曹丕的孫子曹髦***mao***為帝。可是,曹髦空有皇帝的虛名,手中卻沒有實權,只是個傀儡***kuilei***,連任命一個朝廷官員都做不了主。朝中的全部權力都集中在司馬師和他弟弟司馬昭手中。

  司馬昭是司馬懿的第二個兒子,哥哥司馬師死後,他接替做了大將軍。司馬昭同父親、哥哥一樣,工於心計,謀略過人。司馬昭剛剛坐上大將軍的寶座,鎮東大將軍諸葛誕謀反,司馬昭率兵討伐,大勝而歸。司馬昭為人奸詐,他認為魏國完全是依靠司馬家族才得以有了今天,因此他進進出出都有三千名手執武器的護衛前呼後擁,所有的事情也不稟報朝廷,而直接由他決斷。

  曹髦做了幾年有名無實的皇帝,他對司馬昭大權獨攬,自己不能親理朝政,越來越不滿,更擔心自己有朝一日會像曹芳一樣,被司馬昭廢掉。他想了好幾天,終於作出了決定。

  這天,曹髦把平日裡還比較聽他話的王經、王沈和王業三位大臣召入宮內,從懷中取出事先寫好的討伐司馬昭的詔書,說道:“三位愛卿,司馬昭大權獨攬,野心勃勃,他稱帝之心連過路人都知道。我決不能坐以待斃,等著他來廢掉我。今天,我決定和你們一起去討伐他!”這就是成語“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來歷。

  聽了這話,三位大臣呆若木雞,半晌才回過神來。

  王經跪下身,一邊叩頭一邊勸阻道:“陛下,這可萬萬使不得啊!從前魯昭公不能容忍季氏專權,結果是失敗亡國,被天下人恥笑!現在司馬昭專權並非一天兩天的事,朝廷中他的爪牙也不是一個兩個,而宮中肯聽命於您的,實在是太少了!您赤手空拳,拿什麼去討伐?如果不成功的話,恐怕禍患更大。還請陛下慎重考慮,從長計議!”

  曹髦激動起來,咬著牙說:“我實在是忍無可忍了。我已下了決心,做好了死的準備,還有什麼可怕的?何況我們不一定會死!”

  說完,他徑自入後宮,向太后稟報去了。

  王沈和王業清楚地知道曹髦根本不是司馬昭的對手,肯定必死無疑。他們生怕司馬昭以後會治他們的罪,立刻溜出大殿,直奔司馬昭府中告密去了。

  曹髦手持利劍,帶了一百多名童僕剛出宮門,迎面遇上了司馬昭的心腹賈充奉令帶了一隊人馬趕來。雙方動起手來,曹髦持劍大喝一聲:“我乃當朝天子,你們衝入宮中,難道想殺君謀反不成?”

  這一聲大喝把賈充的手下全嚇得一動也不敢動,有幾個膽小的甚至想轉身逃跑。賈充見這情形,扯著嗓子對一個名叫成濟的手下人喝道:“司馬公平日裡養你們是幹嗎用的?難道不正是為了今天這樣的時刻嗎?”

  成濟哆哆嗦嗦地問:“您看該怎麼辦?是殺還是綁起來?”

  賈充瞪著眼說:“司馬公有令,只要死的。”

  成濟這才壯起了膽,拿著長矛一直衝到曹髦的車前。曹髦大聲說:“你小子竟敢對我無禮?”誰知話還未說完,已被成濟一下子刺穿胸膛,從車上跌了下來,當場斷了氣。

  司馬昭沒想到曹髦真的被手下人殺死,他有些心慌,更有些心虛。他馬上把大臣們召集起來,裝出非常傷心的樣子,擠出幾滴眼淚,假惺惺地說:“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大臣們心中都明白,卻誰也不敢吱聲。

  司馬昭又問老臣陳泰:“發生了這樣的事,天下人會怎樣看我呢?”

  陳泰想了想,說:“只有殺了賈充,才可以向世人謝罪。”

  這話讓司馬昭聽了不順耳,他又問:“您再想想,還有什麼其他辦法嗎?”

  陳泰說:“實在沒有比這更好的辦法了。”

  司馬昭不再吭聲,心裡暗暗地盤算著這事如何處置才好。最後,他決定將罪責歸於成濟一人,下令將成濟斬首示眾。

  就這樣,司馬昭把殺曹髦的事輕易地掩飾了過去;接著,他立曹奐為帝,即魏元帝。

  ***三***

  春秋時,有一年冬天,晉國有個梗陽人到官府告狀,梗陽大夫魏戊無法判決,便把案子上報給了相國魏獻子。這時,訴訟的一方把一些歌女和樂器送給魏獻子,魏獻子打算收下來。魏戊對閻沒和女寬說:“主人以不受賄賂聞名於諸侯,如果收下梗陽人的女樂,就沒有比這再大的賄賂了,您二位一定要勸諫”。閻沒和女寬答應了。

  退朝以後,閻沒和女寬等候在庭院裡。開飯的時候,魏獻子讓他們吃飯。等到擺上飯菜,這倆人卻連連嘆氣。飯罷,魏獻子請他們坐下,說:“我聽我伯父說過:‘吃飯的時候忘記憂愁’,您二位在擺上飯菜的時候三次嘆氣,這是為什麼?”閻沒和女寬異口同聲地說:“有人把酒賜給我們兩個小人,昨天沒有吃晚飯,剛見到飯菜時,恐怕不夠吃,所以嘆氣。菜上了一半,我們就責備自己說:‘難道將軍***魏獻子兼中軍元帥***讓我們吃飯,飯菜會不夠嗎?’因此再次嘆氣。等到飯菜上齊了,願意把小人的肚子作為君子的內心,剛剛滿足就行了。”魏獻子聽了,覺得閻沒和女寬是用這些話來勸自己不要受賄,就辭謝了梗陽人的賄賂。

<>的人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