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歷史秦漢專項練習題附答案

  為了幫助高考考生複習歷史,今天,小編為大家整理了。

  高考歷史秦漢專項練習題第Ⅰ卷***選擇題共60分***

  一、單項選擇題***每小題3分,共60分***

  秦朝是我國曆史上第一個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為鞏固統治,秦始皇採取了一系列措施,但短暫而亡,對後世影響深遠。據此回答1-7題。

  1?以下有關秦始皇定“皇帝”稱號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具有神化皇權的意圖

  B.表明秦始皇立志效法古代明君

  C.是君主集權制下的產物

  D.體現了專制主義的傾向

  2?秦朝地方百姓如果打官司,按秦朝官吏職責,他應當首先找******

  A.御史大夫B.太尉

  C.丞相D.郡守

  3?秦始皇在全國範圍內推行郡縣制度,郡守和縣令產生的方式是******

  A.世代相襲B.考試選拔C.地方推薦D.皇帝任命

  4?秦始皇在咸陽宮舉行的一次慶功宴上對群臣說:“天下共苦,戰鬥不休,以有諸侯。賴宗廟,天下初定,又復立國,是樹兵也,而求其寧息,豈不難哉!”始皇為解決上述問題,“求其寧息”的措施是******

  A.焚書坑儒B.推行郡縣制

  C.攻打匈奴D.修築長城

  5?“竹帛煙銷帝業虛,關河空鎖祖龍居。坑灰未冷山東亂,劉項原來不讀書。”詩中提到秦朝的歷史事件是******

  A.政治改革,平定山東

  B.統一六國,焚書坑儒

  C.焚書坑儒,農民起義

  D.農民起義,劉項文盲

  6?焚書坑儒反映了******

  ①儒家思想和法家思想的矛盾

  ②郡縣制度和分封制的矛盾

  ③君權與相權的矛盾

  ④統一和分裂的矛盾

  A.①②B.②③

  C.①③D.②④

  7?古人對秦朝短期而亡原因的分析,最接近事實的是******

  A.廢先王之道,燔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B.四維***禮義廉恥***不張……故萬民離叛

  C.所以殄滅而降辱者,***亡於***六王之後也

  D.乃舉措暴眾而用刑太極故也

  兩漢基本上沿襲秦朝的制度,史稱“漢承秦制”。但是,漢朝在廢除秦苛法的前提下,對這些制度又有所損益變化。據此回答8-11題。

  8?西周的分封制與西漢初年的王國分封制比較******

  A.都是中央集權制

  B.都是為了鞏固自身的統治而實行

  C.都是封建君主專制的產物

  D.都隨社會經濟基礎的變化而瓦解

  9?西漢選用官吏最主要的途徑除察舉外,還有******

  A.皇帝徵召B.闢除

  C.大臣舉薦D.考試

  10?漢代實行編戶制度的主要目的是******

  A.控制人口增長

  B.組織人民進行訓練

  C.控制剝削平民

  D.維持地方治安

  11?漢代稅收中較重的是******

  A.田租和更賦B.人口稅和更賦

  C.人口稅和附加稅D.人口稅和田租

  兩漢時期,邊疆地區各民族發展較快,他們與中原有著不同形式的交往和聯絡,既有刀光劍影,也有和親與友愛。對外交往開始並增多。據此回答12-17題。

  12?張騫與班超出使西域,歷史作用的共同點是******

  ①幫助西域各族擺脫了匈奴的束縛和奴役

  ②促進了西域和內地經濟文化的交流

  ③促進了中國同西亞和歐洲的友好往來

  ④為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發展做出貢獻

  A.①②③④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③

  13?漢代“絲綢之路”興盛的根本原因是******

  A.張騫通西域,使中西交通暢通

  B.西域都護的設定,保護了商旅往來

  C.漢代高度發達的經濟文化

  D.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建立

  14?秦漢時期尚未使用鐵農具的地區是******

  A.青藏高原少數民族居住區

  B.西域少數民族居住區

  C.珠江流域少數民族居住區

  D.黃河流域少數民族居住區

  15?對秦滅六國的正確評價是******

  A.是新興地主階級奪權鬥爭的勝利

  B.是歷史的停滯

  C.是歷史的進步

  D.是歷史的倒退

  16?漢朝中外交往頻繁,主要表現在******

  ①張騫通西域

  ②甘英出使大秦

  ③倭奴國遣使來漢

  ④安敦王朝遣使來漢

  A.①②③④B.①②④

  C.②③④D.①②③

  17?兩漢時期中外經濟文化交流中,從外國輸入中國的物品以奢侈品為主,最能說明這一問題的是******

  A.漢代社會經濟發達,重視經濟交流

  B.中國受自然條件限制缺乏某些產品

  C.漢朝統治者奢侈腐化

  D.漢朝在對外貿易中不以經濟為目的

  秦漢是中國古代文化的大發展時期。這種大發展,是先秦文化成就的總結與昇華,為後世封建文化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基礎。據此回答18-20題。

  18?下列歷史事件不可能被司馬遷寫入《史記》的是******

  A.晉楚城濮大戰

  B.秦始皇巡遊天下

  C.漢武帝泰山封禪

  D.西漢設定西域都護

  19?秦漢時期,我國科技文化迅速發展的主要原因有******

  ①國家的統一

  ②生產的發展

  ③對外經濟文化交流頻繁

  ④各民族之間政治經濟聯絡加強

  A.①②③④B.②③④

  C.①②③D.①②④

  20?東漢時,蔡倫改進了造紙術,他的重大改進使紙的產量大為增加。這一改進主要是******

  A.便於攜帶,使用方便

  B.利用水力,節省人工

  C.器械簡單,製作容易

  D.原料易尋,造價低廉

  高考歷史秦漢專項練習題第Ⅱ卷***非選擇題共40分***

  二、非選擇題***21題13分,22題11分,23題8分,24題8分***

  21?閱讀下列材料***共13分***

  公元前2世紀前後秦皇、漢武時期漢族王朝統一不久,經濟發達,國勢強盛,為了保持和鞏固已有農耕區的統治範圍,向四周開疆拓土,蒙恬、衛青、霍去病數次出兵,遠征匈奴,匈奴遠遁。漢族王朝的疆土北面到了河套、陰山,西面到了河西走廊、青海湖邊,包括有原為匈奴民族畜牧區的鄂爾多斯高原。這些地區自然條件屬乾旱半乾旱區,可耕可牧,適宜於半耕半牧。漢族政權佔有這一大片空曠地區以後,大量移民,屯墾戍邊,多達數十萬、上百萬,大大超過原有的匈奴人口。大批漢民一到便將可耕地盡闢為農耕地。……自此以後,河套、銀川平原、河西走廊的綠洲便成為傳統的農耕區。漢武帝時還兩次派張騫出使西域,遠征大宛,西域諸國紛紛來朝,西漢王朝的勢力進拓至x疆地區。

  與此同時漢王朝勢力南下,據有了閩、浙、粵原先越人居住的沿海地區,西南控制了西南夷族聚居地,開拓至雲貴高原……

  摘自鄒逸麟《中國多民族統一國家

  形成的歷史背景和地域特徵》

  回答:

  ***1***據材料,指出秦漢時期領土開拓的方位和範圍,並歸納領土開拓的方式。

  ***2***舉例說明秦漢如何加強對新拓邊疆地區管理。

  ***3***秦漢開拓邊疆有何積極意義

  22?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高帝***漢高祖***自將兵往擊之……冒頓縱精兵三十餘萬圍高帝於白登,七日……冒頓遂引兵去。漢亦引兵罷,使劉敬結和親之約,……秦宗室翁主***漢代儲王之女稱翁主***,為單于閼氏,歲奉匈奴絮繒,酒食物各有數,約為兄弟以和親,冒頓乃稍止。

  ——引自《漢書》卷94

  材料二至孝文***漢文帝***即位,復修和親。……文帝遣宗人女翁主為單于閼氏……孝文十四年,匈奴單于十四萬騎入朝那、蕭關***均為今甘肅省的古代地名***殺北地都尉印,虜人民畜產甚多,遂兔彭陽***今甘肅鎮原***,使騎兵燒回中宮,候騎***負責偵察的小股騎兵***至雍甘泉***地名,在今陝西省***。

  ——引自《漢書》卷94

  材料三***按:漢武帝時,有人獻計伏兵襲擊匈奴***漢武帝與大臣商議,韓安國曰:“高帝圍***於***平城七日,乃返位。無忿怒之心,聖人以天下為度也。故結和親,至今為五世利,臣竊以為勿擊便。”

  ——引自《史綱評要》卷7

  請回答:

  ***1***漢高祖對匈奴採取怎樣的政策?

  ***2***漢文帝對匈奴採取怎樣的政策?為什麼採取這種政策?

  ***3***韓安國怎樣認識漢高祖對匈奴的政策的?他的認識正確嗎?為什麼?

  ***4***從漢武帝時期西漢的社會狀況看,韓安國的建議是否正確?

  ***5***有人說:“戰爭是政治的繼續,而二者的基礎是經濟。”對嗎?試談談你的理解。

  23?柳宗元在《封建論》中說:“漢有天下,矯秦之枉,剖海內而宗子,封功臣……郡國劇半時有叛國而無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據此回答:漢初設定的地方行政制度與秦朝的有什麼不同?柳宗元的評論是否正確?請結合史實並從制度的繼承性方面談談你的認識。

  24?司馬遷是在怎樣的歷史背景和條件下編著《史記》的?《史記》的主要特點是什麼?

  高考歷史秦漢專項練習題答案

  一、單項選擇題

  1?B2?D3?D4?B5?C6?A7?D8?B9?A10?C11?B12?B13?C14?A15?C16?C17?D18?D19?A20?D

  二、非選擇題

  21?答案:

  ***1***北方:河套、陰山;西方:河西走廊、西域;東南沿海;西南雲貴高原。***3分***

  方式:遠征;移民;屯墾;出使交流;政治控制。***3分。答出其中4點即可***

  ***2***秦:設桂林、南海、象郡管理越族人地區。

  西漢:設西域都護管理西域地區,保護商旅;在西南少數民族地區設郡縣。***3分***

  ***3***保護中原農耕文化***或農耕區***;促進邊地經濟發展;打通與中亞、西方的陸路交通;鞏固和擴大了統一多民族國家。***4分***22?答案:

  ***1***與匈奴和親,向匈奴貴族奉送物品。***1分***

  ***2***繼續實行和親政策,因為漢文帝時漢朝國力不強。***1分***

  ***3***韓安國認為是漢高祖的寬巨集大量,這是錯誤的。因為漢高祖對匈奴採取“和親”政策是因為戰亂之後,漢初經濟殘破,國力衰弱,無力與匈奴抗衡。***2分***

  ***4***不正確。到漢武帝時,已糧食豐積,錢財充足,戰馬眾多,戰士訓練有素,國內政局穩定,具備了大規模反擊匈奴的條件。***3分***

  ***5***正確。漢初社會十分貧困,漢高祖和漢文帝為緩和與匈奴貴族的矛盾,採取和親政策。到漢武帝時,國力強盛。為解決與匈奴的矛盾,漢武帝對匈奴三次大規模用兵,從而安定了北部邊郡,鞏固了封建國家,因此,“戰爭是政治的繼續,而二者的基礎又是經濟。”***4分***

  23?答案:

  ***1***西漢的地方行政制度實行郡縣制與封國制並存,而秦朝是實行單一的郡縣制,這是西漢與秦朝在地方行政制度上的主要不同。

  ***2***①柳宗元評述基本正確:秦朝建立包括郡縣制在內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是基本適應當時社會經濟發展的。秦朝之所以很快滅亡,其原因不在制度而在於統治政策即秦的暴政。劉邦不能全面正確地分析秦亡的原因,把秦朝沒有實行分封制也視為秦朝來亡的重要原因,因而他分封同姓王,以保劉家天下。②漢承秦制,封國制只是一個補充,但它削弱了中央集權,不利於“家天下”的統治。事實證明,郡縣制是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基礎,此後歷代主要封建王朝吸取了漢初的教訓,基本上沒有再實行分封制。柳宗元充分肯定郡縣制維護中央集權的作用,指出“秦制之得亦以明矣”,其觀點是正確的。***8分***

  24?答案:

  背景和條件:適應當時政治的需要。漢武帝時期實現了大統一以後,需要加強思想統治,以前史書因時間、空間的限制,無法滿足當時的要求。統治者希望在前朝統治者失敗的基礎上獲取經驗教訓,也希望把自己的政績讓史書留給後世。***4分***

  特點:***1***地位突出。開創了紀傳體史書體例、通史體例寫史模式。***2***秉筆直書原則。敢於揭露暴君、酷吏罪行;肯定陳勝、吳廣起義的作用等。***3***具有文學性,是傳紀文學典範作品。***4***影響深遠,成為歷朝編寫史書的典範。***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