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的文言文答題體技巧和答題注意事項

  文言文這一部分是高中語文的難點,很多的學生比較擔心這一部分,下面的小編將為大家帶來文言文的答題技巧介紹,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高考的文言文答題體技巧

  1.要學會圈圈點點,因為第I卷使用答題卡,圈點是可以的。把人物、主要事件劃一劃。

  2.要先讀文言文的最後一題,即內容的概括分析題。這個題實質上可稱為文言文的白話譯文,它對人物、對全文內容、對事件的分析都十分清楚明瞭。所以先讀了此文.就相當於讀了譯文之後.再去看原文.事半而功倍。

  3.要藉助原文推斷詞義。不要想當然,要調動自己頭腦中的知識儲備。

  4.文言文的翻譯,要先看此句前面的文字含意.因為上下文是最好的提示。前面的句子理解了,後面的句子自然會水到渠成。

  5.除了常見的文言實詞以外***大綱規定的120個***,還要在考前看一看課本中註釋的其他文言實詞,只看註釋即可。

  6.文言虛詞要在而、與、乃、其、所、為、焉、以、因、於、則、之等常用詞語上,再複習一下

  高考文言文答題的注意事項

  1、文言實詞的理解:堅持“詞不離句”的原則.利用字與字、詞與詞的結構特點.採取由彼到此的聯想方式,迅速理解詞義。選項中給出的解釋,可代入句中,結合上下文,反覆印證。另外要特別注意詞的多義、詞的活用、詞的古今異義、通假、詞的偏義等文言現象。平時我們積累的一些成語中個別語素的解釋,有時也能給我們一些啟示,也要為我所用。

  2、虛詞的意義和用法:以理解句意為前提,根據詞在句中的位置化虛為實,斷定詞性和用法。

  3、“篩選資訊”和“把握文意”:這是文言文閱讀的最後兩道題.要注意整體把握.尤其最後一道“把握文意”題,該題四個選項的設定.大多是按原文內容先後順序排列的,往往選不恰當的項,這既對理解全文有幫助,也為解前面的題提供了有效的資訊。此處宜稍放慢速度,力爭做正確,做完後,回過頭來檢驗前面幾個題的正誤。

  高考常見的使動用法型別介紹

  1動詞的使動用法。

  動詞使動用法表述的意思是:主語使賓語發出謂語動詞表示的動作或出現謂語動詞表示的變化。

  如:“焉用亡鄭以陪鄰?”***《燭之武退師》***

  其中的“亡”是主語使賓語出現的狀態,意思是“使鄭國滅亡”。這句中的“亡”是不及物動詞,不能帶賓語,但因後邊跟了“鄭”這個名詞,成為使動用法。這些謂語動詞只有用使動用法來理解,才符合原文的意思。

  再看以下各例:

  若不闕秦,將焉取之***《燭之武退師》******闕:使……減少***

  使使以聞大王 ***《荊軻刺秦王》******聞:使動,使……聞,稟告***

  項伯殺人,臣活之***《鴻門宴》******活:使……活***

  2形容詞的使動用法。

  形容詞帶上賓語以後,如果使賓語具有這個形容詞的性質和狀態,那麼這個形容詞活用為使動動詞。

  如“悽神寒骨,悄愴幽邃”***《小石潭記》***中的“寒”,本是形容詞“寒冷”,因其後帶賓語“骨”,意為“使骨寒”,成為使動。

  再看以下各例:

  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生於憂患死於安樂》******苦:使……受苦;勞:使……勞苦、疲勞;餓:使……飢餓;空乏:形使……資財缺乏。***

  拔劍撞而破之***《鴻門宴》******破:使……破,撞破***

  其達士,潔其居,美其服,飽其食,而磨厲之於義。***《勾踐滅吳》******潔:使……潔淨;美:使……美麗;飽:使……飽。***

  3名詞的使動用法。

  名詞的使動用法,就是當名詞活用為動詞後,主語使賓語所代表的人或物成為這個名詞所代表的人或物。

  如“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鴻門宴》***其中加點的“王”本來是名詞,它後邊又帶一個代詞“之”作賓語,要按照一般的用法來解釋和翻譯就會出錯,就有可能翻譯成“先攻破秦進入咸陽的就王他”。 這樣必須改變詞性才能解通,變為“使賓語怎樣”,即使動用法才能符合全句的意思。王之,就是“使他為王”的意思。

  再看以下各例:

  既東封鄭***《燭之武退師》******封:使……成為邊邑***

  闕秦以利晉***《燭之武退師》******利:使……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