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勵志素材推薦

  天下的受苦人,要想生存,有尊嚴地活著,只能靠自己的雙手和汗水。下面是小編為您帶來的,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大多數人之所以不快樂,或許是因為我們過多地將我們的注意力轉移到負面的、消極的事物上,又或許是生活中快樂和幸福的事件太多了,多到已經觸及不到我們敏感的神經了,唯有另外一些負面的、消極的事件才能引起我們的注意。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們的幸福觀似乎也改變了。

  著名心理專家顏廷利老師做了一個實驗,他走進了教室,用粉筆在黑板上點了一個白點,然後問班上的學生:“這是什麼?”大家都異口同聲說:“一個白點。”顏老師故作驚訝地問:“只有一個白點嗎?這麼大的黑板大家都沒有看見?”

  生活又何嘗不是如此,如果你一味地糾結於自己看見的這個白點,那麼你將失去看見整個黑板的可能。

  莉莉是一個很挑剔、很消極的女孩子,直到31歲,她都沒有找到合適的男朋友,因為每一次見到一個男的,莉莉總能從他的身上發現不足之處,比如說別人的鼻子長得太大了,頭髮太稀少了,說話有點吞吞吐吐……

  眼看女兒已經成大齡剩女了,這可急壞了莉莉的母親,忽然她想到了一個主意。她偷偷跑到偵探公司,僱了一名***,她就給偵探一個任務,每天偷偷跟蹤她的女兒,用照相機拍下她最醜的動作和行為。偵探雖然很詫異,但還是接下了這個任務。

  一晃一個月就過去了,莉莉又和她最近交的男朋友談崩了,理由很可笑,竟然是因為人家的工作太死板,沒有活動,並且還不懂浪漫。無奈之下,莉莉的母親拿出了自己的撒手鐗,她將一沓厚厚的照片扔在了莉莉的跟前,莉莉詫異地盯著母親一會兒,終於一張一張翻開了那些照片……

  天哪!那是一些什麼照片啊!有她吃完飯對著鏡子剔牙的,有她褲子沒提好就開啟衛生間的門衝出來的,也有她瞌睡了打哈欠的……莉莉自己看得面紅耳赤,母親頓了頓說:“每個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哪有一個人全身都是優點,如果你一味地只盯著別人的缺點和不足看,那你永遠看不到別人的閃光點。”

  莉莉忽然明白了母親的良苦用心,她羞愧地低下了頭。

  故事的最後當然是莉莉不再用挑剔的眼光只盯著別人的缺點,而是學會了發掘別人的閃光點,戲劇性的是她最後竟然和那個拍她照片的***走到了一起。因為在***看來,莉莉認為醜的行為和動作竟顯得無比可愛,連自己的缺點都可以無限包容的人,怎麼會不值得愛呢?但更重要的是,***那顆善於發現美的心,因為他的臉一直對著陽光,所以陽光也不吝嗇地一直照耀著他。

  還有一個外國的關於把臉轉向陽光的故事,主人公是尼克·胡哲,他是一個失去四肢的殘疾人,但他的生活完全能夠自理,獨立行走,上下樓梯,刷牙洗臉,甚至還能操作電腦。最初瞭解他是在一個勵志視訊上,他就畫素描課上的一尊半身雕像,站在演講桌子的中央,在桌子的一角還放了一本聖經。我第一眼看時心裡還苦笑,像他這種沒有四肢的人,放本書有什麼用呢?他憑什麼把它拿起來呢,只不過是***罷了!

  可後來發生的一幕徹底改變了我的想法,也改變了我消極灰暗的生活態度。尼克在演講中慢慢前傾身體倒下去了,但他在倒下時說,他會憑藉自己的力量重新站起來。奇蹟出現了,正是靠著桌角的那本聖經,他將頭頂著聖經,慢慢地撐起了自己的軀幹,這本聖經成了他重新站起來的助力。

  但我想更多的恐怕是尼克對於生活不屈不撓的熱情和執著,演講臺上一次輕鬆地站起,在尼克真實的生活中得有多少次的摔倒和嘗試,才能練就。我很喜歡尼克那種詼諧幽默又發人深省的演講,他總能用最樸實無華的語言告訴我們,珍惜我們現在擁有的幸福生活。但我更喜歡他身上陽光般的精神和靈魂,他的快樂不僅感染著見到他的人,也吸引了沒見過他的我。

  感慨尼克故事的同時,我又深深地為他慶幸,他有一對深明大義的父親和母親。尼克的父親是一個牧師,母親是一個護士,尼克的降臨無疑讓剛剛為人父母的喜悅一下子煙消雲散,起初他們也不停地質問上帝:“如果上帝愛人,又怎麼會有現在這樣的悲劇發生?”

  可所有的言語在現實面前都顯得如此的蒼白無力,最終他們接受了上帝的旨意,他們儘自己最大的努力來關心和呵護這個被上帝特別對待的孩子,使這個孩子成為千萬人的偶像和楷模。中國達人秀冠軍劉偉曾經評價尼克說,尼克是他見過的這個世界上最健康的人。而現實生活中的我們呢?

  隨著我們的生活越來越物質化,極度豐富的物質似乎並沒有滿足我們空虛的心靈,我們要的越來越多,以至於我們忘了最初的夢想是什麼?面對廣闊的世界,我們只盯著自己心中那個陰暗的角落,我們不停地滿足那個陰暗角落的訴求,陽光很多也很充足,可是我們無法停下我們的腳步去享受。我很喜歡尼克母親的一句話,她說:“不要為你缺少什麼而生氣,而要為你擁有什麼而感恩。”比起尼克來,當下的我們實在可以稱為“億萬富翁”了。

  張鵬,男,28歲,幾個月前因為被逆向行駛的車輛撞倒,進了醫院,後半輩子將面臨只能依靠輪椅生活的悲慘現實。他苦惱,他悲傷,他無法接受這突如其來的變故,因為28歲的他尚未婚娶,人生的事業也才剛剛起步,一度消沉的他脾氣變得越發暴躁了,經常把母親送來的可口飯菜打翻在地。但是母親從來不說什麼,只是默默地打掃乾淨,但就這樣一個平凡的舉動,卻深深打動了張鵬的心,他回想自己出事以來的種種舉動,不禁流下了後悔的眼淚。

  是啊!28歲的他什麼也沒有,那53歲的母親又有什麼呢?父親去世得早,母親含辛茹苦地撫養他長大,培養他成為一個有用的人,本該到了安享晚年的時刻,卻偏偏遭受了如此大的變故。自己不但要承受巨大的痛楚,還要頂著痛苦來照顧他這個病人,想到這兒,張鵬摟著母親大哭起來。

  從此,張鵬像變了一個人,他不再鬱鬱寡歡、悶悶不樂了,他讓母親回家拿來了自己的電腦,腿不能動,但胳膊和手能動呀,他每天堅持看新聞,並且在網上開通了自己的微博,專門記錄自己和病痛做鬥爭的經驗,激勵那些對生活失去信心的人們。他還自學了安全知識和環保知識,以自己的親身經歷來告訴別人,要愛惜自己的生命,也要愛護我們的地球這個大生命。

  上天永遠是公平的,當它向你關閉一扇門的時候,必定會為你開啟一扇窗。我們應該慶幸我們沒有和張鵬一樣的苦難,但我想他的故事會讓我們體會到關於積極和陽光的心態問題,有的時候經歷苦難之後的成長未嘗不是一種幸福。

  半瓶水的警示一直在我耳邊鳴響,一個“僅剩”,一個“還有”,卻給了我兩種完全不同的人生體會,每當遇到困境和不順心的時候,我會將臉對著陽光,然後拿“還有”來提醒自己是多麼璀璨華麗地幸福著。我還有愛我勝過一切的父母,我還有懂事聽話的弟弟妹妹們,我還有不離不棄、相濡以沫的男朋友,我還有同甘共苦、風雨同路的好朋友……

  你呢?你沒有“僅剩”下什麼,你還有……

  ***二***

  最初認識打工的小王,是他給單位搞活動時搬東西,活幹完後,負責籌備的人問他要多少工錢,他說給幾個餅子錢就行了。負責的人順手就給了他100塊錢,小王遲疑了一下,撩起衣服擦了擦汗,有些怯怯地接了錢,走了。

  後來總見小王在街上拉著平板車,汗流浹背地幫人幹活。因他捨得出力氣,髒活苦活都能幹,心還特細,絕不會弄壞東西。每次幹完活,人家問他要多少工錢,他就憨厚地說:你看著給吧,夠吃一碗燴麵就行了。看他滿頭的大汗,一身的灰土,又不計較工錢,大家自然也就不忍心虧待他了。

  小王經常在家屬區裡給人拉活,每逢遇見有老人或者婦女拿著重物上樓,就會主動上前,幫人家把東西送上樓,主人要給他五塊十塊的小費,他總是推搡著不要,人家也過意不去,就會把家裡吃不了米麵和食用油,或是存放時間稍久一些的水果,順手給了他,他也不再硬推辭,不停地說謝謝,紅著臉也就拿上了。

  車站街的十字路口邊上,經常蹲著一大片等著趴活的民工,找個活比干活還難,好容易來了一個主僱,等著趴活的人呼啦一下就全都圍上去了。但小王從來也不蹲在路邊趴活,兜裡的老式手機,一天到晚不停地響,半夜被叫起來去火車站背水泥,清早又讓綠化隊喊去挖路邊枯死的大樹,下午又在小區裡鑽地溝掏化糞池,週末學校裡又找他給操場里拉沙子,成天忙的不亦樂乎,手裡的這個活兒還沒幹完,下一個活兒又在催了。因為僱主們都知道,小王幹活不惜力氣,不偷奸耍滑,工錢看著給,從不計較。

  有天下了雨,我下班路過門房,見小王正蹲在屋簷下躲雨,就也蹲下來和他聊了一會兒,偶爾看見他裸露的胳膊上的刺了幾個字:生存真理。

  我好奇地問:你為啥刺了這幾個字?

  他說:這是你老鄉的名言啊。

  我說:哪個老鄉?

  他說:閻錫山啊!

  我就有些楞了。

  小王說:有次幫人運垃圾,撿了一本沒皮沒尾的破書,裡面寫的是你老鄉閻錫山一生的奮鬥史,他說自己的一生,就像是在雞蛋上面跳舞,必須時刻保持住平衡,一不留神失了腳,立馬就會死掉。在面對著蔣介石、八路軍、日本人、張作霖和馮玉祥,他是誰也惹不起,只能八面討好,委屈求生。閻錫山在這本書裡說,人為了活著,無論遇到什麼難吃的東西,即便是一泡屎,也得能咽得下,無論什麼樣的奇恥大辱,都要能隱忍,因為只有生存,才是唯一的真理,其他的神馬東西,都是瞎扯淡。

  我完全沒有想到,一個打工的小夥,肚子裡竟裝著這樣的東西。

  小王說,我家是河南的,兄妹好幾個,家裡窮,念不起書,父母身體不好,幹不了啥重活,沒錢蓋房子,在農村家裡蓋不下房子,就只能打光棍。我跑出來打了十幾年的工,自己掙錢娶了媳婦。現在兒子也上小學了,我又得掙錢給兒子買校服,不能讓娃穿著他媽做的布鞋去上體育課,這會讓同學們笑話的。

  我一時不知道怎麼接他的話,就轉話題說:你是河南人,咋說話沒口音啊?

  小王說:說河南話,不好找活。

  見我不明白,他無奈地嘆了口氣,苦笑著說:唉,少數的河南人在外面打工總偷東西,弄的河南打工的人名聲不好聽。

  離開山西時,我又特地見了一次小王。

  仔細地看著他胳膊上刺的幾個字,我忽然發現,生存真理的“生”字,竟然是個錯字,多了一橫劃。

  我指著“生”字問他:是不是刺錯了?

  他笑著說:故意多刺了一橫。

  我就有些奇怪,問:為什麼啊?

  他不好意思地笑了一下,說:多出這一橫劃,意思是想多踅摸出一條生路嘛!

  離開山西兩年多了,打工的小王一直在我心裡。他很聰明,但讀書不多,顯得沒我有文化,他終日辛勞,掙的錢卻很少,沒有我穿的體面,但他說的那些話,以及他對人生的徹悟,真是我所不能與之相比的。

  所以我在心底裡敬重他,也敬重那些在路邊擺攤修鞋的人,在半夜裡冒著風雨扛水泥的人,拖著殘疾的身體開三輪車拉貨的人,他們靠自己的汗水,自尊地活著,不由得讓我心生敬意,同時也讓我鼓起勇氣,去面對生活裡的各種困難。

  於是我想到,大路朝天,天無絕人之路,只有怨天尤人,愚人自絕。人世間從來就沒有卑賤低下的工作,有的只是卑賤低下的人。

  自古以來,人們總是祈求命運的公平,殊不知所謂的公平,其實只是一個神話,一個傳說,是歷代肉食者階層,編造出來愚弄布衣百姓的鬼話。

  天下的受苦人,要想生存,有尊嚴地活著,只能靠自己的雙手和汗水。

  假如在三十多年前,我就認識了打工的小王,並知道了“生存真理”,在生活中少一些矯情,少一些自以為是,少一些自愛自憐,少一些怨天尤人,我的人生之路,就可能不會走的是那樣的曲折,那樣的艱難。

  ***三***

  不論是誰,都曾經有年輕的時候,也肯定在那個青蔥生澀的年歲裡,有過錯誤,甚至犯過大錯。關鍵的是,如果犯了錯誤,社會應該怎麼去對待這個年輕人,而年輕人又應該如何去面對。

  列寧曾經對此說過一句精彩的話:年輕人犯了錯誤,就連上帝都會原諒他。而美國南北戰爭時期的總統林肯,在處理一個年輕人犯錯的案例時,則有過一次更為精彩的論斷,為他以寬恕對手和敵人而著稱的品格增添了光彩的一筆。

  在美國南北戰爭期間,有一個名叫麥金太爾的年輕人被徵入騎兵營。由於戰爭進展不順,士兵奇缺,在幾乎沒有接受任何訓練的情況下,他就被臨時派往戰場。在戰鬥中,年輕的麥金太爾由於沒有任何戰場經驗非常害怕,在戰鬥開始的間隙裡,他私自開小差逃離了戰場。這個行為,在那個特殊的戰爭時期是軍紀所不能原諒的,他以臨陣脫逃的罪名被軍事法庭判處死刑。

  士兵的母親得知這個訊息後非常難過,但是,作為一個母親,她認為兒子的錯誤是可以饒恕的。一個沒有經過培訓,沒有過戰場經驗,更沒有什麼人生經驗的孩子,怎麼會有臨危不懼的堅強意志?她向當時的總統林肯寫信,備述自己作為一個母親對兒子的錯誤的觀點。她對林肯說,自己的兒子年紀輕輕,少不更事,他需要第二次機會來證明自己。

  林肯總統顯然被這位母親打動了,他把這位母親的信轉給了前線的將軍們。然而部隊的將軍們力勸林肯嚴肅軍紀,聲稱如果開了這個先例,必將削弱整個部隊的戰鬥力,應該殺一儆百,以儆效尤。

  林肯總統經過深思熟慮後,他最終決定寬恕這名年輕人,並說了一句著名的話:“我認為,把一個年輕人槍斃對他本人絕對沒有好處。”

  他親自寫了一封信給前線的將軍們。他說:“本信將確保麥金太爾重返兵營,在服完規定年限後,他將不受臨陣脫逃的指控。”

  年輕人獲釋了,重新返回騎兵營。當他得知是林肯總統赦免了他的罪過之後,他不僅僅一夜之間走向成熟,更激發了自己頑強的精神意志。不久以後,他由怯懦的逃兵,變成了堅強無畏的勇士,後來在一次戰鬥中戰鬥到自己生命的最後一刻,成為光榮的烈士。

  在清理戰場的時候,他的戰友們在他的衣兜裡發現了這封被精心珍藏的信。與總統的信放在一起的,還有他本人的一封類似於決心書的信。他這樣說:我將把總統的信當做自己一生的精神力量,珍惜第二次做人的機會,做一個堅強的戰士!

  是的,這個犯了錯誤的年輕人,用生命為代價挽回了自己的聲譽,由一個逃兵成為了一個英雄。

  現在,林肯的這封信與年輕人的信一起陳列在美國國家博物館裡,成為美國人處理青年問題的一個樣本。

  只要是年輕人,犯錯誤幾乎是在所難免的,重要的是當我們面臨這個問題的時候,我們應該像林肯那樣再給年輕人一個機會,而年輕人則依此為契機開始自己人生的歷練,脫胎換骨,開始自己壯闊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