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養龍魚

  龍魚,在東南亞地區是非常受歡迎的一種觀賞魚。龍魚性格凶猛,以小魚、青蛙、昆蟲為食,生活水溫要高,尤其繁殖期間,需保持27-28℃,親魚將卵含在口中孵化。以下就是小編給你做的整理,希望對你有用。

  龍魚的介紹

  骨舌魚科是一類古老的大型淡水魚,早在距今3億多年以前的遠古石炭紀時就已經存在。後來,隨著地殼的移動逐漸地把它們分散到世界各個大陸,如今分佈廣泛,在亞洲,南美洲,澳洲以及非洲都能尋覓到他們的蹤跡。因為其神態威嚴,體形長而有須,鱗片多帶金屬光澤,善於跳出水面很高捕食小昆蟲,酷似中國神話中的龍,故俗稱龍魚。

  在1829 年,在南美洲的亞馬遜流域,由美國魚類學家溫帶理博士Vandell發現這類魚並定名“Osteoglossidae”。1933年法國魚類學家卑魯告藍博士在越南西貢又發現了同科的紅色品種。1966年,法國魚類學家布藍和多巴頓在金邊發現了骨舌魚科的另外一個品種。之後,相繼又有一些國家的專家學者們在越南,馬來西亞半島,印尼的蘇門答臘、班加島、比婆羅洲、泰國,甚至是澳洲、非洲發現了許多骨舌魚科品種,於是就按地域和不同的外觀、色澤把骨舌魚科細分成了十多個不同的品種。真正把龍魚作為觀賞魚引入水族箱是始於20世紀50年代後期的美國,直至80年代才逐漸在世界各地風行起來。

  其實中國古人早已經有關於龍魚的記載,據《山海經·海外西經》:“龍魚陵居在其北,狀如狸。一曰【魚段】。即有神聖乘此以行九野。”可見早在大約秦漢時期,中國古人就已經在東海南海一帶發現這一魚種,並有命名。

  龍魚的挑選

  1龍鬚:圖騰中的龍總有一對長長的龍鬚,看上去極有氣勢。那麼龍魚的須也是如此,這一對觸鬚對龍魚極為重要。好的龍魚觸鬚是筆直的,而且顏色和魚體一致、捲曲、斷須、兩條觸鬚不整齊的都會影響觀賞效果。有時候龍魚的須會不幸折斷,這時候大家可以在水中投入一定劑量的抗生素防止感染,然後注意營養,斷須會自動長出來,但長得直不直就要看你的功底如何了。

  2眼球:大而明亮有神的眼睛是龍魚的精神所在,龍魚的眼球碩大而且象探照燈一樣的突出而轉動靈活。簡直美不勝收。能不能獲得好的效果就要看你對水質的管理水平和餌料投喂方式了。長期捕食水族箱底的食物的龍魚會得眼球下垂症。

  3頭部:頭頂的表皮要儘量平滑光亮,不能有皺褶。

  4嘴形:上下脣要密合,如果下顎突出或有瘤狀突起的就不能說是好的嘴形了。另外還要注意上下脣的顏色是否一致並且和魚體顏色一致。

  5鱗片:龍魚的鱗片大而齊整,看上去很有光澤感,如果有斑點的就比較差了。龍魚的鱗片如果脫落的話會自己長出來,不必擔心的。

  6腮部:整齊有光澤不能有凹陷是對龍魚腮部的要求。另外腮耙不能捲曲。

  7胸鰭:要儘可能的伸展,整齊、要象劃出一個圓弧一樣的鰭條。胸鰭是龍魚威猛的象徵,就好象龍的爪一樣 。

  8後三鰭臀鰭、背鰭、尾鰭:鰭條要求筆直的伸展。彎曲和折曲都不理想。尾鰭要大。並且在迴轉時也不會出現縮鰭的現象。

  龍魚的飼養技術

  水質

  城市裡的人飼養熱帶魚多用自來水,基本上屬於中性水,其硬度、酸鹼度都符合飼養熱帶魚的要求,所以在這方面不必過多擔心,但是,自來水用來飼養熱帶魚時,必須除掉其中的氯氣。主要方法是晾晒法、化學法。

  晾硒法:即在烈日下晒二天,或者在缺光處晾4一6天才可使用。

  化學法:即用硫代硫酸鈉除氯,其比例為每10公斤水加1克硫代硫酸鈉,攪拌溶解後,即可使用。

  水溫

  溫度是熱帶魚生存的最重要的條件,熱帶魚是狹溫性動物,它們對溫度是極為敏感的。如果溫度不適宜,它們很訣就會死亡。骨舌魚科魚類生活的水溫應處於25~30℃之間,生長溫度以28℃為宜,且晝夜不應超過3℃為宜,否則就會影響龍魚的生長。

  光線

  光線對於龍魚的飼養和日常觀賞是十分重要的。通常人們認為適宜的光照以及背景顏色,可以促進龍魚上色,因此龍魚的飼養者們通常會選用龍魚的專用燈具,以達到更好的觀賞效果。

  餵食

  由於絕大部分骨舌魚科魚類都是一種肉食性的動物,同時也由於它本身的原始習性造成愛吃活餌,所以在餵養龍魚時會受到種種制約,例如:應當餵養那些食物,那些食物又是龍魚所需的,以及餌料的儲存和飼養等等問題。

  通常在飼養時會按龍魚的大小進行分類,大致分為幼魚期、中魚期和成魚期,幼魚體長約15cm以內;中魚期為20~35cm;成魚期則為35cm以上的魚體。在各個時期餵養的次數和數量也有所不同。幼魚期的龍魚因顧及成長的因素,所以餵食要多樣少量,餵食間隔不宜過長,最好每隔4小時餵食一次,中魚可以餵食一些中型的餌料,如小魚、小蝦和小型的昆蟲等。到了成魚階段,就可以餵食大型的餌料,此時餵食千萬不要過量,以免魚只因為進食過多而導致骨骼變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