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景海鵬學習作文精選

  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生於運城,長於運城,三次出征太空的景海鵬成為運城人的驕傲,中國人的自豪。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高中生關於寫航天英雄景海鵬的作文,供大家參考!  

  向景海鵬學習作文篇1

  如果我說,從小我就夢想當航天員,那一定是騙你的。那時候,我根本就不知道還有航天員這種職業。我是在實現了一個又一個大大小小的夢想之後,才有了當航天員的夢想,才有了飛天的夢想。

  你或許不相信,我在小學五年級的時候,做夢都想成為學校籃球隊的正式隊員。但因為我個子矮,總是上不了場,只能在底下坐冷板凳,給正式隊員拎包。那時候心裡委屈極了,回到家就蒙在床單裡哭。但哭有什麼用?不服輸就得練。我從鄰居家借來一個癟了的籃球,在自家土牆上用粉筆畫了一個籃筐,然後每天放學就對著那個“籃筐”投球,晚上也接著練。終於,在一次關鍵比賽中的最後時刻,隊裡主力受傷下場,輪到我替補上場。我迅速扭轉落後7分的局勢,還在最後時刻投出一記壓哨2分球,為我們隊贏得至關重要的勝利。這之後,我就成為籃球場上永遠的主力。

  有一個情景始終銘刻在我的腦海,多少年都揮之不去。那天,我拎著那種帶著橡皮蓋子的鹽水瓶去供銷社打醬油。供銷社有個阿姨邊打醬油邊打量我:你不是那個“海鷗五號”嗎?當時我一下子沒反應過來,但很快明白她說的是前幾天公社組織的一場球賽。那天我穿著父親買的運動背心,前面影象是海鷗,後背印著大大的“5號”。一開始上場沒人注意你一個小個子,但接連幾個漂亮的投球一下子把大夥的目光都吸引過來了……沒想到這個阿姨記住了我這個“海鷗五號”,從此“海鷗五號”就叫開了。打完醬油,我掏錢的時候,阿姨連忙說:球打得好,不要錢了!那一刻,應該是我人生一個巨大轉折。夢想成真的感覺,原來這麼好!不是為省一毛錢兩毛錢,這是我人生得到的第一次獎勵。那一刻讓我認識到,為了夢想所有的努力和付出都是值得的。

  有時候一句話足以點燃一個夢想。一個夢想實現了,必須有下一個夢想,否則人就會垮掉。就像人在太空,身體會失重。回到地面,如果沒有夢想,靈魂就會“失重”。所以“神七”飛天回來,我就有了“神九”飛天的夢想,“神九”回來之後,因為“神十”隔得太近,我就把夢想的目標定在“神十一”。始終有夢,讓我腳踏實地。

  向景海鵬學習作文篇2

  “在執行‘神七’載人航天任務前,為了實現飛天的夢想,我努力了10年,只要努力,夢想一定能實現。”昨日下午,我國首位兩次執行載人航天任務航天員景海鵬報告會在龍城高階中學舉行。在由龍崗區發改局牽頭、區教育局組織的主題為“夢在心中,路在腳下”的報告會上,景海鵬以夢想為主線,聲情並茂地講述自己少年時代為成為籃球隊主力隊員的執著,回憶了自己為成為飛行員的堅持,以及在航天員的嚴格選拔和嚴酷訓練中的不懈努力。

  夢想給人巨大力量 矮個子成“鋼鐵前鋒”

  距報告會開場尚有10多分鐘,能容納700餘人的龍城高階中學報告廳已座無虛席,這是龍崗學子對圓了中國百年飛天夢想的航天人的崇敬。“一個人如果沒有夢想,就像是飛機沒有航空羅盤,飛船沒有軌道。”當天下午2點,一個關於景海鵬努力實現夢想的故事準時開講。

  “誰來猜猜我的第一個夢想?”“航天員!”、“飛行員”……身著深藍色航天服的景海鵬精神抖擻,談吐幽默,簡單的開場白博得全場陣陣笑聲與掌聲,“其實我的第一個夢想是成為籃球隊主力隊員。”

  自小學五年級入選校隊以來,景海鵬便期盼著能上場比賽,但因個頭不高,每場比賽老師都讓他做後勤。從小就有股不服輸勁兒的景海鵬默默定下“成為籃球隊主力隊員”的夢想後,便在家裡的牆壁上畫上籃筐,拿著別人淘汰的籃球,每日一遍遍地練投籃、上籃。

  一場比賽中,“替補王”景海鵬終於有了上場的機會。比賽中,他展示了自己苦練的成果,迅速扭轉落後的局面,為校隊贏得了一場至關重要的勝利。從此,景海鵬一直是籃球隊主力隊員,現在仍是航天員籃球隊的“鋼鐵前鋒”。

  “打籃球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只要努力,誰也不比誰差。”景海鵬說,希望通過自己在實現夢想路上的感悟和體會,勉勵龍崗學子腳踏實地,努力追夢

  努力努力再努力

  夢想一個個實現

  1985年,保定航校到運城招考飛行員,當時在山西省重點學校解州中學就讀的景海鵬報了名,經過嚴格選拔,他最終成為了一名保定航校的飛行學員。此前定下的“考上大學”、“當上飛行員”的兩個夢想同時實現。

  10年1200小時的安全飛行,從沒因個人原因耽誤任何一次飛行……在擔任飛行員的10年時間裡,景海鵬朝著自己“成為一名優秀的戰鬥機飛行員”的夢想再次啟程。

  1996年,景海鵬接到了一個“神祕”的臨時任務——體檢。偶然聽到兩位醫生小聲交談,原來這次體檢是國家首次選拔航天員!這個訊息讓當時的景海鵬瞬間定下了“成為航天員”的夢想,在接下來的體檢裡,他積極配合醫生完成了各項檢查,心裡勾繪著航天飛行夢。

  “1997年10月30日,那是雙喜臨門的一天。”景海鵬說,當天不僅是兒子滿月的日子,更是自己接到中國首批預備航天員調令通知的日子。“拿著調令通知時,激動的我給兒子取名景宇飛,寓意既是航天員又是飛行員。”

  熱愛航天事業

  背後艱辛付出

  “航天員在擁有鮮花、掌聲和讚譽的背後,其實是異於常人的艱辛和付出。”憑著良好的身體素質和精湛的業務技能,景海鵬成為我國首批預備航天員,但訓練之路卻充滿了艱辛和危險。

  “航天員要接受的每項訓練都十分艱苦,最痛苦的是離心機訓練。”景海鵬說,離心機訓練是提高航天員抗過載能力的專案,通過機械臂高速旋轉,讓航天員的身體適應加速度帶來的超荷載,“全身就像被巨石壓住一樣,血液倒流,鼻涕眼淚唰唰往外流,呼吸困難。”

  每次的離心機訓練對於航天員來說如同煎熬。雖然在訓練過程中,航天員的手邊都有一個“停止”按鍵,只需拇指按下就能結束煎熬,但在一次次挑戰生理極限的訓練中,沒有一名航天員按下無法負荷的報警器而放棄訓練。“大家之所以能默默承受,既是對國家和航天事業的熱愛,也是對所在崗位的負責。”

  向景海鵬學習作文篇3

  讓世界目睹了中國首次載人交會對接的精彩;今天,再一次被任名為“神十一”航天員乘組指令長的他,將和戰友陳冬完成在太空駐留一個月的挑戰。相隔八年,三上太空,景海鵬帶給我深深地思考:應該以何種心態來對待自己的工作,以何種行為來從事自己的事業。“如果沒有夢想,靈魂就會‘失重’”,“一個人每個階段都有夢想,人的一輩子是由各個時期大小不同的夢想串起來的,一個目標實現之後,一定會確立一個新的目標”。上高中時,因偶然看到一張飛行員的照片,他萌生了“我要當飛行員”的志向;得知航天員選拔訊息後,已經當了13年飛行員的他,又開始憧憬“力爭成為一名航天員”,他在實現夢想的路上不斷奮進、超越。回想自已工作的二十年,最初那種對工作的熱情已遙不可及,正是沒有了追求,生活才沒有了方向,才會對日復一日的教學工作心生厭倦??

  二十年,似乎一直在原點。“不忘初心,方得始終”,景海鵬的故事,我為自己的行為而慚愧,我重新審視自己,是的,從今天開始,我也要有自己的夢想,有自己的階段目標,以一種全新的態度來面對我的工作,我希望這顆夢想的種子不僅種在自己心裡,更要種在學生的心中。航天飛行充滿挑戰、風險,乃至危險。但景海鵬說,“航天員是我的職業,太空飛行是我的事業,也是我的本職工作,更是我崇高的追求和使命,我非常喜歡甚至非常享受我的工作”。這句話讓我深受感動,這不正是“工匠精神”的內涵嗎?從事一件事情不僅意味著內心篤定和精於細節的執著,更需幾十年如一日的堅持與韌性。景海鵬做到了,對工作他傾注了全部的熱血,歷經18年航天員的磨練,兩次飛天的考驗與磨礪,成就了他不一樣的人生。曾經,我也熱情地工作過,無所計較的付出過,也曾為學生的點滴進步而欣喜,為他們取得的成績而驕傲。曾幾何時,我開始在教學中有所懈怠,不再關注學生的心靈,就像在完成一項機械性的工作。而做為一名教師,首先應該熱愛自己的職業,只有熱愛,才能從心裡感染學生,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敬業樂業”是一名教師應具備的職業道德,既然選擇了這樣的職業,就應無怨無悔,竭盡心智,忠誠地履行自己教書育人的道德義務,完成自己的使命。“他最大的特點是細心,不僅地面訓練非常嚴謹,生活中也非常活躍”,楊利偉這樣評價景海鵬。景海鵬是最刻苦鑽研的,每次飛行後,教員們在講了訓練當中的問題後,景海鵬不光認真聽,還會去翻很多資料,做些理論上的研究,再加以驗證。這樣對待工作的精神是值得我們每個人學習的。一名教師,必須具有源源不斷的源頭活水,方可擔當人師。潛心鑽研業務,勇於探索創新,不斷提高專業素養和教育教學水平是每一個教師的責任,也是我們永恆地追求。夢想、堅持、熱愛、細心、刻苦是景海鵬成功的關鍵,也是指引我重新出發的座佑銘。

  向景海鵬學習作文篇4

  2016年10月17日7時30分發射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發射升空,標誌著我國向載人航天事業邁向了新的高度。

  飛行乘組由航天員景海鵬和陳冬組成,景海鵬擔任指令長。航天員景海鵬參加過神舟七號、神舟九號載人飛行任務,這次是第三次赴太空,併成為上天年齡最大航天員。而航天員陳冬則是首次參加載人飛行。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出征的兩位航天員景海鵬和陳冬的生肖屬相恰巧都是馬,兩人的33天太空之旅正好是“天馬行空”。

  這將是中國航天又一里程碑性事件!這是我國曆史上時間最長的一次載人航天,太空中,“神舟十一號”和“天宮二號”這兩個比子彈速度還要快8倍的空中飛行器如何安全、無誤差實現對接?太空中如何種莊稼,如何養蠶,可以實現未來航天員長期駐留時“有菜吃”“有飯吃”,無需全部從地面補給?全球第一臺冷原子鐘,如何將航天器自主守時精度提高兩個數量級……一系列“中國奇蹟”等你一起見證。

  航天員往往承擔著巨大的職業風險,甚至經歷生與死的考驗。楊利偉就曾在《天地九重》一書中披露,在第一次載人航天火箭升空後突發低頻共振,當時覺得“自己不行了”。書中這樣描述:“在火箭上升到三四十公里的高度時,火箭和飛船開始急劇抖動,產生了共振,這讓我感到非常痛苦。”實際上,他早已做好了犧牲的心理準備。

  “神州十一號”載人航天飛船發射成功,每一個炎黃子孫無不感到興奮與自豪,人們的心情簡直難以用言語來表達.“神舟十一號”成功飛天,意義尤為重大,它代表著我國在太空中中長期駐留實驗的成功;它代表著中國的航天業又向前邁進了一大步;它代表著外國人從此將會對中國刮目相看;它代表著中國從此將會屹立於世界強國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