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蘇軾的作文素材

  最喜東坡詞,品蘇軾之詞,如品烈酒,不似清照詞之婉約,亦不似後主詞之悽苦。蘇軾之詞,如大江東去,引人弔古傷今。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有關蘇軾的作文素材,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一

  在險峻陡峭的石壁下,在奔騰怒吼的大江邊,一個人在捋著鬍鬚,昂首挺胸,眺望著那江水與天的邊際。他在想些什麼呢?

  每當我看見這幅名為《赤壁賦》的國畫時,心中就有種想讀懂蘇軾的慾望。

  蘇軾,這位不羈的東坡居士,他的經歷是很苦的。“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他被貶黃州,來到這個叫“赤鼻磯”的地方,開始了他曲折的經歷。誠然,正是他的不平經歷,才促使他寫下一系列被稱作“鐵板銅琶”的豪放派詩詞。

  讀蘇軾,首先要讀他的胸襟。要遣出心中的鬱悶,自然要飲酒,於是有了“障泥未解玉驄驕,我欲醉眠芳草”,“酒酣胸膽尚開張”。蘇軾的飲酒是遣懷,並非消沉。“寄浮游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就是在赤壁這裡寫下的。“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枝上柳棉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好一個“天涯何處無芳草”!我蘇軾才高八斗,“厚積薄發”,是金子總會發光的!這一句一句,字裡行間不都透露出他的志存高遠,他的豁達胸襟嗎?所以,我常常想起蘇軾把酒臨江的這一幕,這是一種豪邁氣概,是豪放派的力量!

  讀蘇軾,不能不讀他的多情。《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裡有一句“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流傳千古;《念奴嬌·赤壁懷古》裡有一句“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膾炙人口;他思念亡妻的“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更是感人肺腑。文人便是多情,寄情於文,才使文學作品有生命、有活力,活到現在,活到永遠!

  讀蘇軾,更要讀他的愛國。儘管他被貶,但這絲毫沒有削弱他的精忠報國之心,反而激起了他的報國激情。在他想起周瑜當年“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的颯爽英姿時,多麼渴望自己能夠像他那樣為國家建立奇功呀。只可惜,報國無門!在他官場失意、心中的壓抑再度被觸動了的時候,又回到現實中來了。他是一個無處施展能力的人,只能“故作小紅桃杏色,尚餘孤瘦雪霜姿”,做我傲霜挺立的蘇軾;“莫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喝我的酒,作我的詩,趁著年輕氣盛的時候。

  風起了,捲起江水撼動著石壁。明朗的月光下,一葉扁舟漸漸遠去,只留下那讀不盡的蘇軾的背影。

  二

  “積石如玉,列鬆如翠。郎豔獨絕,世無其二”每次讀到樂府神弦曲的《白石郎曲》中的這句話,一下子就想到嵇康和蘇軾。

  其實,是我想寬了。《白石郎曲》不是寫嵇康也亦不是寫蘇軾的。《神絃歌》是江南民間絃歌以娛神的祭歌。《神絃歌》也雜有人神戀愛的內容。曲詞中,有的讚歎男神的美貌,表現為“女悅男神”,如《白石郎曲》中“白石郎。臨江居。前導江伯後從魚,”“積石如玉,列鬆如翠。郎豔獨絕,世無其二;”有的則表現為“男悅女神,”如《青溪小姑曲》中“開門白水,側近橋樑。小姑所居,獨處無郎。”這兩首歌辭通過對神的讚美,流露出愛悅之意,頗有《楚辭.九歌》的餘韻。

  而這個“小姑”只是因為哥哥被封神,妹妹也跟著沾了點光,的確有點“一人得道,***”的意思。我想,連小姑那樣沒什麼作為的女流都可封神,那麼嵇康,一個有著三千人願拜在他門下,為其求免死,生前後世為無數人景仰膜拜的嵇康,他為什麼不可以是神呢?

  嵇康是文人中的神。一個徹底地厭惡官場仕途,清潔的足不沾塵。在他的生活裡很難找到活的那麼精彩那麼純粹那麼激烈的人。

  更尤為難得的是,將老莊哲學生活化的他,追尋的是自然之道,即使激烈也是從容,“片雲行過千山去”的從容。

  山濤曾這樣讚美嵇康:“叔夜之為人,巖巖若孤鬆之獨立;其醉也巍峨若玉山之將崩。”沒錯,正是這個山濤,嵇康寫了中國文學史上最著名的《與山巨源絕交書》,原因很簡單,只不過因為山公要從吏部郎的職位上離任,準備推薦嵇康擔任這個職務,嵇康就寫了一篇《與山巨源絕交書》,斷絕了與山濤的來往。

  你看,嵇康是一個非常直接的人,直接到無理蠻橫,更是一個徹底厭惡官場的人,他認為“一杯濁酒,一曲琴歌”也就夠了,何必要把他往火坑上推呢。但這在我看來並不是一封絕交書,而是嵇康對山濤的傾訴,更是一個精妙的設局。嵇康知道自己的行為必會招來殺身之禍,他要保全山濤,所以在臨死前他才會對兒子嵇紹說:“去你山伯伯那兒,他會替我好好照顧你。”

  這是一種超乎尋常的情意,我相信忠厚的山濤是明白的,多年之後他實現了對亡友的承若。山濤與嵇康是一生的摯友,但司馬昭卻不是,而這位當時

  三

  假如有時間隧道,讓我與蘇軾相遇,我願意選擇——在秋天。

  ——題記

  日落西山,暮色蒼茫,秋風捲來絲絲涼意,在空氣中肆意蔓延。我站在他必經的城門外,看城樓的輪廓一點點稀釋在秋色寒霜中。遙望遠處,古道西頭,一個身影在踽踽獨行,蹣跚的腳步踏過一地的落葉。在他身後,每一片葉子都記敘著他的人生坎坷和精彩篇章。

  他走近了,面龐逐漸清晰,神情疲憊而目光炯炯,飄拂在秋風中的是那花白凌亂的鬍鬚。我鎮靜的等待,等待他的發問。

  “你為何選擇在秋天與我相遇?”

  “四季輪迴,秋天是個最為特別的季節,越過了夏的繁華,面對冬的臨近而不由的彷徨,所以秋天是再好不過的沉思季節,總結過往的點滴,樹立超越冬天的信心。好比短暫人生前依青年,後傍老年,人於是不惑而知天命,許多意外的收穫才會呈現在眼前……”

  “說得好!”蘇軾微捋鬍鬚,含笑點頭眉宇間卻凝聚一股散之不去的哀愁,“這麼說,我應該高興我步入了人生之秋了,然而我一向積極樂觀面對人生,卻總是居無定所,瓢泊四方,命運究竟給了我一個怎樣的位置?”

  我笑了,作為古人,哪能比擬今人的思想,放眼現代,大學士才高八斗,學富五車,文采飛揚,早就是名作家了,何必擔憂仕途不順?

  “一旦被牽入政壇,捲入這渾濁的洪流中,有思想的人便難以立足。隱退避世固然是一妙法,在文人身上屢見不鮮,難得你空懷一身抱負,卻仕途不順,佩服的是在這輾轉漂泊中,你仍葆有一顆清澈豪邁的心,在中秋之夜誦‘明月幾時有’,赤壁之畔‘遙想公瑾當年’,密州之林‘老夫聊發少年狂’。用現代眼光看,你的生活是充實而深刻。更佩服你超然物外,不計得失,盡情享受自然賦予的山間明月和江上清風,這又是怎樣的心境。看來,你並沒有缺憾,詞人和散文家的行列中,不是有你顯著的位置嗎?”

  天邊隱有晚歸的孤雁,落葉依舊一片片地飄卷在空中,做最後飛翔的美麗,寂靜夜幕中的一切撥動了我的心。萬物都有自己獨特的生活方式,縱使不夠完美。我又該如何做到深沉地面對人生,面對蘇軾的困惑呢?

  而蘇軾則不停地捋著鬍鬚,微鎖眉頭,半晌,只見他仰起頭,眉頭舒展了許多:“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

  我抬頭,夜色漸濃,頭頂是廣闊的蒼穹,那般深邃,高不可測。天幕上,星河浩瀚,偶有流星閃電般劃過。我豁然開朗,面對無垠宇宙,人又是怎樣的渺小!何必困惑人生的坎坷失意,天空會告訴你一切。

  意猶未盡地收回目光,與蘇軾對視。從他的雙眸中,我又讀出了一份悠遠的自信。這就是心靈的溝通,超越時空,縱橫千古,今人與古人之約,原是如此簡單而不凡。我們不約而同地仰天大笑,笑聲穿破夜空,驚起夜鳥無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