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蘇軾的作文素材精選

  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寫作素材的積累,優選方法,引導學生去觀察、去體驗,多讀多聽,勤動筆,從而為寫作注入新鮮的源頭活水,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那麼關於蘇軾的作文素材有什麼呢?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關於蘇軾的小學作文素材,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關於蘇軾的作文素材一

  保持童真的蘇東坡

  古往今來,在生命中永葆一份天真的人不多,蘇軾是其中一位。

  蘇軾初貶黃州,與朋友出去遊玩,有一項重要的娛樂活動,就是“挾彈擊江水”。這種遊戲,不知是拿彈弓將石子打到江水裡,看誰打得遠,還是類似於我們兒時玩的“打水漂”,拿一塊小瓦片或者石頭斜著投入水中,瓦片或石頭貼著水面上一跳一跳地過去,激起一串串浪花。不管是哪一種,作為一個年過45歲、華髮早生的中年人,在仕途備受挫折的境遇下能玩這種充滿童趣的遊戲,的確天真得可愛。

  比這更可愛的是,他居然會用竹箱去裝白雲。一日,蘇軾從城中回來的路上,看到白雲從山中湧出,像奔騰的群馬,直入他的車中,在他的手肘和腿胯之處到處亂竄,於是他將白雲裝了滿滿一竹箱,帶回家,再將白雲放出來,看它們變化騰挪。所以他的詩中有這樣的句子:“搏取置笥中,提攜反茅舍。開緘乃放之,掣去仍變化。”

  這些白雲就像飛禽走獸一樣,被他賞玩一番,又放回山裡去了。

  天真總是和無邪相連,所以蘇軾不相信世界上有壞人,只有是否值得交往之人。他曾對弟弟蘇轍說:“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兒。眼前見天下無一個不好人。”對於陷害過他的政敵,他不記恨,更不會打擊報復。

  天真是一種探索精神,對未知世界的好奇心,是永葆天真的源頭。

  東坡喜歡和人談鬼,別人講不出鬼故事時,他還強迫別人講,即使胡編也沒關係,反正他愛聽。《東坡事類》載:“坡翁喜客談,其不能者強之說鬼,或辭無有,則日,姑妄言之。聞者絕倒。”“子不語怪力神。”看來,蘇軾是不囿於儒家正統思想的侷限性。

  關於蘇軾的作文素材二

  蘇東坡的讀書方法

  蘇東坡學識淵博,他有一種“各個擊破”的讀書法。他認為一本書每讀一遍,只要理解和消化一個問題就行了;一遍又一遍地讀,就能達到事事精通。

  一本書的內容是很豐富的,而人的精力有限,不可能一下子全部吸收,只能集中注意力瞭解某一個方面。比如想探究歷代興亡治亂的原因,那麼就從這個角度去讀;要探究史實典故,就換另一個角度,再讀一遍。

  這個方法雖有些笨,但這樣讀過之後,各個方面都經得起考驗。

  關於蘇軾的作文素材三

  王安石出題三難蘇東坡

  王安石出題三難蘇東坡,在文壇傳為佳話。其第三難是出句成對,共有三句。第一句雲:一歲二春雙八月,人間兩度春秋。

  因為那年恰好閏八月,而且正月和十二月都有立春,確是“兩度春秋”。東坡雖是才子,但這上聯出得蹊蹺,一時尋對不出。不過後人已代蘇東坡對 了出來:六旬花甲再周天,世上重逢甲子。王安石考東坡第二句對是:七裡山塘,行到半塘三裡半。

  原來蘇州金閶門外至虎丘這一段路叫做“山塘”,約有七裡之遙,中間有地名半塘。東坡不久前路過此地,所以王安石出此句難他,東坡果然被難住了。不過,後人假託乩語,也把此句對了出來,對雲:九溪蠻洞,經過中洞五溪中。王安石出的第三句是:鐵甕城西,金玉銀山三寶地。

  潤州***今江蘇鎮江市***,古名鐵甕城,臨於大江,其地有金山、銀山、玉山,山上有佛殿僧房,當時蘇東坡恰好剛遊覽過,王安石便出了這一題。東坡尋思多時,不能成對,只得謝罪而去。這第三句至今未見有人對出下聯,諸君不妨一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