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夜讀後感

  人生最幸福的事,就是平平安安。讀完平安夜,大家的讀後感都寫了些什麼呢?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希望你喜歡。

  篇一

  我很喜歡看黃蓓佳寫的書,這個暑假,媽媽就給我買了一套六月剛出的“獻給100年來在中國這塊土地上長大的孩子們”的系列長篇。裡面有五本書,寫了五個不同年代的五個八歲孩子的事,分別是《草鐲子》、《白棉花》、《星星索》、《黑眼睛》和《平安夜》。今天我就先說說《平安夜》吧。

  這本書寫的人物就是我們這一代,是2009年的事。主人公叫任小小,讀四年級,他的爸爸是個"宅男",今年30歲,職業是替別人寫部落格。每天的晚飯都是任小小去買熟食。後來,他的爸爸又接了另一個工作,去少管所當老師。他想當好這個老師,令人意想不到是,他的得意門生張成竟然自殺,獲救後,又“越獄”了。一番勸說後張成回到了少管所。

  我喜歡任小小爸爸的率真和同情心,比如,他為了讓得意門生張成減刑,用遍地撒網的辦法,幫張成往各種報紙、刊物、幾十個郵箱中投稿,還給遍佈各地媒體的大學同學打電話,他強調說:“會減刑啊!才16歲的孩子啊!”人家沒激動,他先激動了。還有一次,就是張成“越獄”那次,他為了不讓張成加刑,決定不報案。他還去幫張成死去的姐姐申冤、打官司,為這家人伸張正義。

  為了幫助張成,他趕到鄉下,把張成的癱爺爺和瞎奶奶接到自己家,給他們買了新衣服,安排他們去看望張成。在他無微不至的關愛下,張成積極勞教,爭取減刑。在我的眼裡,任小小的爸爸真是個稱職的老師。

  篇二

  黃蓓佳阿姨寫了一本讓我深有感觸的書,讀完這本書讓我明白了許多,這本書就是《平安夜》。

  書中的小男孩子叫任小小,才8歲,卻是個當家的小男生。他的爸爸整天抱著電腦,作息時間更是亂七八糟,所以他像媽媽,做家務,照顧爸爸,過著平靜的生活,但一個少年犯闖入了他們的生活,他叫張成,16歲,年邁的爺爺臥床不起,奶奶又是半盲,父母雙亡,把他一手帶大的姐姐因為生了女孩經常被姐夫打罵。在一次姐姐被毒打後,張成拿菜刀把姐夫砍傷。偶然的相遇,小小跟爸爸努力溫暖張成那顆冰冷破碎的心,他們一起度過了美麗的平安夜。

  這本書讓我懂得,並不是每一個孩子都有幸福的童年,有溫暖的家庭,他們可能是單親兒童,可能會失去父母,有著不同的經歷,不同的人生,只要人與人之間互相的關愛,結局一定是完美的。

  篇三

  我這個寒假閱讀了黃蓓佳寫的《平安夜》,這本書寫了一個八歲男孩任小小和“宅男”爸爸在一起生活的故事。故事中說到任小小的爸爸是少務所裡的一位文學老師,他的學生裡有一個叫張成的少年犯,他的姐姐被他的姐夫逼得他姐姐自殺了,張成知道後把他的姐夫當成“禽獸”來罵他,故事的最後部分講到張成最後受傷住院還跑出醫院找任小小的爸爸來借錢想回老家和他的姐夫拼命,最後被任小小的爸爸制止了

  我被書中有趣的語言所吸引住,在作者筆下“爸爸”不再那麼嚴厲,而是和小孩子一樣喜歡玩電腦的爸爸。喜歡玩電腦的“爸爸”總是玩得不亦樂乎,任憑誰怎麼叫他,他也不會把屁股挪動一點,好像屁股上塗上了強力膠水似的。“爸爸”喜歡玩電腦的缺點,讓他的妻子和親人對他十分不滿,最後導致他妻子和他離婚。

  當我繼續閱讀《平安夜》的時候我感覺到的不是批評、斥責,而是一種純潔、樸素的父女之間的親情。這親情讓我陶醉,同時也讓我羨慕,因為我和我爸爸之間沒有一次像他們一樣那麼有感情。

  《平安夜》讓我明白了父女之間的感情是可貴的,是有趣的。我認為《平安夜》這本書還可以,我希望大家能去看一看這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