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與我同行的日記作文

  道與德,原來並不難,領略它,就如領略到人生的真諦,它是每個人生命中不可不過的臺階,品德、美德,永遠與學習工作同步前進。下面一起和小編欣賞一下關於道德與我同行的作文吧!

  道德與我同行範文篇一:

  如果你失去了今天,你不算失敗,因為明天會再來。

  如果你失去了金錢,你不算失敗,因為人生的價值不在錢袋。

  如果你失去了文明,你是徹徹底底的失敗,因為你已經失去了做人的真諦。

  文明涵蓋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的關係。它的主要作用,一是追求個人道德完善,一是維護公眾利益、公共秩序。

  說到文明禮儀,我想到了一個故事。有一次,列寧同志下樓,在樓梯狹窄的過道上,正碰見一個女工端著一盆水上樓。那女工一看是列寧,就要退回去給讓路。列寧阻止她說:“不必這樣,你端著東西已走了半截,而我現在空手,請你先過去吧!”他把“請”字說得很響亮,很親切。然後自己緊靠著牆,讓女工上樓了,他才下樓。這不也是良好文明禮儀的體現麼?

  這裡我不想過多地舉偉人的例子,因為這很容易令大家產生一種錯覺:認為文明禮儀只是偉人、名人才具備,那麼我們將無需為自己或多或少的不文明言行而愧疚;或者認為即使踐行了文明的要求,也並不因之成為偉人、名人。我們不但要有講道德的大人物,我們更需要一群有道德的民眾。

  一個社會的公共文明水平,可以折射出一個社會一個國家的文明程度,一個人如果不遵守社會文明,小的會影響自身形象,大的會影響國家聲譽。在清朝的時候,大臣李鴻章出使俄國,在一公開場合,惡習發作,隨地吐了一口痰,被外國記者大加渲染、嘲弄,丟盡了中國人的臉。這是一個不遵守社會文明的歷史教訓。

  公共文明是社會意識的一種體現,而公共文明又建立在個人的道德修養水平之上。試想一下,如果有人不注重自身的文明修養,他會有良好的公共文明嗎?不會!個人文明禮儀是根、是本。人要有良好的公共文明必須先從自身做起,從身邊做起。所以魯迅先生說:“中國欲存爭於天下,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後凡事舉。”“立人”的意思便是要完善人的思想和文明修養,人的文明修養並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靠後天不斷完善的。要完善個人修養,首先要致力於讀書求學,完善自身的認知水平;認知到達一定水平,就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有了分辨是非善惡的能力,就要端正自身的心態,不違背自己的良知,努力使自己的一言一行都符合道德的標準,自己的修養便得到完善。這就是古人所說的: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完善個人道德修養,便有了推進社會公共文明的基礎。

  而一個社會的文明氛圍對他的民眾亦有莫大的影響。為什麼這麼講呢?相信有的同學去過歐洲或日本,就很有親身體會。大的不說,只看看過馬路這樣的小事。只要亮起紅燈,縱使馬路上一輛車都沒有,外國人絕不會過馬路。他們認為這是必須遵守的公共文明。試問,在如此的氛圍中,有誰會肆無忌憚的闖紅燈呢?這就是社會氛圍的力量所在。

  有記者訪問一個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教授,您人生最重要的東西是在哪兒學到的呢?”,“在幼兒園。在那裡,我學到了令我終身受益的東西,比如說,有好東西要與朋友分享,謙讓,吃飯前要洗手……”我們完善自己的文明修養也一樣,並非一定要有什麼了不起的舉措,而是要從身邊吃飯洗手這些小事做起。養成文明的習慣,使文明的觀念從意識層次進入無意識層次,使文明貫穿我們的一舉一動。

  我們從小接受文明禮儀的教育,很多同學都可以滔滔不絕地大談文明禮儀。可是看見校園中隨處丟棄的飯盒,飲料瓶,聽著某些同學口中吐出的髒話,怎能不教人痛心疾首呢!難道我們都是“語言的巨人,行動的矮人”麼?明代大學者王守仁說“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和行是一個本體、一個功夫。知而不行,只是未知。”我們接受文明禮儀的教育,自己卻吝於履行、甚至反其道而行之,這跟從來沒有接受社會教育有什麼區別!所以我們要實踐社會文明,就要從這“知行合一”上下功夫、從自己的坐言起行上下功夫,就要告別不文明的行為。

  我們不必埋怨這個社會的文明水平不高;不必怨艾自己的力量太單薄,對社會的影響不大。試想一下,麵包裡的酵母不是很少嗎?可是,單憑這一點酵母,不是就把麵包發起來了麼。我們每一位同學都應該做這個時代的酵母,讓自己的酵素,在這個社會起到應有的作用。

  同學們,讓我們行動起來,“新世紀新時代,新國家新文明”,不要讓文明下,不要讓文明只在紙上出現,要讓它活躍在我們當中,讓文明無所不在,讓我們做文明的主人,讓“文明與我同行”!

  道德與我同行範文篇二:

  春節期間,在家閒來無聊的我,讀了幾本書。其中《雷鋒傳》這本書讓我感受最深刻。同學們,你們知道嗎?雷鋒就是我心中的道德模範,他的作風,他的行為,都讓我為之敬佩,而你們也應該充分理解雷鋒,盡力學習他。

  雷鋒原名雷正興,出生在一個貧苦農家,還不滿7歲就已經成為孤兒,被人收養。雷鋒十歲時做了兒童團長,積極地參加土改。這年夏天,鄉政府又保送他免費讀書,後來還加入了少先隊,他小學畢業後,在鄉政府當了通訊員,不久又調到望城縣委當公務員,被評為“機關模範工作者”,而且在十七歲時那年加入了共青團。雷鋒到了團山湖農場,只用一週時間就學會了開拖拉機,後來響應了支援鞍鋼的號召,到鞍山做了一名推土機手……

  僅八年,雷鋒就做了這麼多利於黨利於民的事,這難道不值得我們學習嗎?

  在鞍山和焦化廠工作期間,雷鋒曾三次被評為先進工作者,五次被評為標兵,十八次被評為紅旗手,並榮獲“青年社會主義建設積極分子”的稱號。這些又是憑什麼?不就是憑著雷鋒多年的努力和對黨和人民的一顆炙熱的心嗎?這些難道不值得我們學習嗎?

  1960年,二十歲的雷鋒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之後,在不到三年的時間裡,他榮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二次,被評為“節約標兵”,榮獲“模範共青團員”的稱號,還出席瀋陽部隊共青團代表會議。

  同學們,你們瞭解嗎?雷鋒被人們稱為共產主義戰士,就是因為他有著高尚的理想、信念、道德和情操,他的價值就在於他把自己的青春全部都獻給了黨,獻給了人民。我還記得他常說:“革命需要我去燒木炭,我就去做張思德,革命需要我去堵搶眼,我就去做黃繼光”。

  這樣一位有著高尚理想、信念、道德和情操的人,難道不值得我們去學習嗎?

  有一次,雷鋒見一所小學的大樓正在施工,便趕緊過去幫忙。他入伍時有兩百元的積蓄,後來,將一百元捐給了公社,遼陽地區遭受水災時,他又將剩下的一百元寄給了遼陽市委。一次,雷鋒外出,發現一位揹著兒童的中年婦女弄丟了車票和錢,就用自己的錢買了張車票送給她。像這些好事不勝列舉。雷鋒入伍時,每月僅有六元的津貼,全部用於做好事了。自己的衣襪都是補了又補,平時一瓶汽水都捨不得喝。

  這樣的好人,難道不值得我們學習嗎?

  同學們,這樣具有“釘子精神”的人,直到我們學習!

  同學們,這樣忠於黨和人民的人,值得我們學習!

  同學們,這樣樂於奉獻,卻不求一絲回報的人,值得我們學習!

  同學們,只有我這樣在這說,又有什麼用呢?既然雷鋒同志這麼值得我們學習,那麼,我們首先就該學習雷鋒同志的將一切付諸行動。這年三月的一天,我和幾個同學同路回家。到了一個岔路口,那條路的路況不太好,有一邊是有坡的,大約呈50°角。我們路過時正好有位老奶奶騎著一輛三輪車上坡,用了好大勁也一直沒上來,可我們之中沒有一個下車去幫老奶奶的。就在此時,老奶奶的對面來了一個年輕小夥子,車子騎的比較快,好象很急的樣子。可當他看到老奶奶後,就立刻將車子停在了一邊,迅速跑到了三輪車後面,好不容易才幫老奶奶將車子推上來,之前老奶奶還推辭著不讓他幫呢!這小夥子很快就離開了。什麼也沒說。我看到之後也進行了深刻的檢討。人家這麼忙都能停下幫忙,而我一箇中學生,竟然做出不符合中學生品行的事情來,實在是不應該呀!!同學們哪!作為現代社會新一代的棟樑,我們活著為了啥?小到幸福美滿的家庭,大到富強崛起的國家。而雷鋒同志就是一位典型人物,是我們仍需努力的榜樣啊!加油吧!大家一起努力,共創美好明天!

  道德與我同行範文篇三:

  文明是多方面的,有時是一句關懷的問候,是一個微笑,是一個動作

  這是一種尊重,發自內心的對別人的尊重。尊重別人也等於尊重自己。孟子曾說過: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我們應該做一個文明的學生:從小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從一些微小的細節做起。

  在校注意細節:在上 放學的路途中,遇到老師,應該向老師們問好;上課遲到時,應該在進班之前喊聲報告,得到老師的允許便可進班上課聽講;不讓水籠頭孤獨地流淚;進老師辦公室,喊報告,得到准許後進;看見紙屑自覺地撿起來扔進垃圾桶;撿到錢和物時應“拾金不昧”;不隨地吐痰;不隨地扔垃圾;沒經過別人同意,勿動別人東西;不說髒話;不罵人;不惹事;不打架;和同學團結友愛。

  在德國,德國人家家戶戶都在養花,他們把花都栽種在臨街窗戶的外面,花朵都朝外開。在屋子裡的時候,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時候,自己又看別人的花。走過任何一條街,抬頭向上看,家家戶戶的窗子前都是花團錦簇,奼紫嫣紅。許多窗子連線在一起, 匯成了一個花的海洋,讓我們看的人如入道上,應接不暇。人人為我,我為人人。我覺得這一種境界是頗耐人尋味的。

  走向社會:坐公交車是應排隊不擠,能主動給老年人`產婦`抱嬰兒的人讓座;扶老攜幼;幫助盲人過馬路;不破壞公共財物。

  在家注意細節:尊重長輩;愛護弟妹;幫父母做家務;聽家長的話;客人來家中應該上前去打招呼。

  “孔融讓梨”—— 一個大家再熟悉不過的故事。四歲的孔融之所以使大家敬佩,正是因為他懂得謙讓,懂得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懂得使別人快樂,懂得別人的快樂就是自己最大的幸福。他雖然還是一個乳臭未乾的孩子,但是他的那種精神足以讓後人敬佩、效仿。比那些滿腹經文,只懂得說,而不會做的大人要強百倍。因為道德常常能填補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卻永遠也填補不了道德的缺陷。一個有修養的人,不會自誇自大,相反一個無修養、無道德的人,將會到處炫耀自己的功勳。就像宣永光所說的那樣“無道德,是狗材。無知識無道德,是棄材。既無知識又無道德反自以為有知識有道德,是殺材。”

  身為一個小學生,我們不僅要在一方面做到文明,更要在多方面做到文明。不僅要自己做到文明,也要感染身邊的人做到文明。只要人人都遵守文明,講道德,那麼世界才會變得更加和諧美好。我們應該團結友愛,共創文明城市,與文明同行。

  道德與我同行範文篇四:

  曾有幾個德國大學生做過一個實驗:在德國科隆一條街上的相鄰兩個電話亭分別貼上“男”“女”字樣,然後躲在暗處觀察,記錄看到的情況。結果七八個德國男子在貼有“男”字的電話亭外排隊,而貼有“女”字的電話亭卻空著。

  如果在中國,一定有少數法制觀念淡薄的男子會違法規定在貼有“女”字的電話亭打電話。這造成在兩國法治上的區別。如果人人都遵紀守法,或許中國也會成為法制相當完善的國家。

  我也看過一幅漫畫,名字叫做《假文盲》:四個身強力壯的男子站在母子上車處,而本該站在此處的一對母子,卻被擠到了旁邊,站在寒風中瑟瑟發抖,孩子被凍得哇哇大哭,母親只能不停地安慰。看完後,我非常氣憤,這四個男人真的是文盲嗎?不,他們不是,他們這是對法律規則的漠視!

  現在人們常把“美德”這兩個字掛在嘴邊,可有誰真正能做到呢?在公交汽車上,常有年輕人坐在“老幼病殘”專座上,而老人卻站在一邊;有人總是愛亂扔垃圾,弄的地上髒兮兮的……這些都是不文明的表現。

  讓我們一起來強化自己的法制觀念,做遵紀守法的好公民吧!加強自己的法律規則意識和程式規則意識,讓遵紀守法的美德伴我們一起成長。

  讓文明之花開遍祖國的大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