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成語故事

  生動的故事賦予了這些成語故事生動活潑的藝術形式和深刻的思想內涵,下面這些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幾篇

  :一事無成

  唐朝的時候,有一個人當了省郎的官,因官運不怎麼亨通,不管做甚麼事情,往往都不

  如他的心意,所以時時出去,想藉遊玩散散心。有一天,他到了京國寺,遊倦了,就寄宿在

  寺裡。晚上做了一個夢;他夢中走到一處岩石下,碰到一位老和尚;在老和尚的面前,有一

  個極小香爐,爐檀香菸裊裊上升。老和尚對省官說道:“這小香爐中的香菸還是你許願時留

  存下來的,現在你已做了三世人了。你一世你是唐玄宗時代的劍南安撫巡官;第二世你是憲

  宗時候的西蜀書記,第三世就是現在的省郎官。”他聽了老和尚這番話,恍然有點覺悟,彷

  佛記憶三世所做的官,都是庸庸碌碌,一事無成。

  於是,再也不願意在宦海里浮沈,對人生似乎恍然徹悟。

  王中的詩句,也有“干戈未定欲何之,一事無成兩鬢絲”的感嘆語。

  現在上了年紀的人,事業上要是沒有成就的話,通常都是拿一事無成來感嘆。有時年紀 不大的人,你問他事業做得怎樣,他也會說“一事無成”呀!

  :一日千里

  戰國時期,燕國太子丹在趙國作人質時,與同在趙國、尚未做秦王的贏政相處良好。

  後來,贏政回國做了秦王,太子丹也在秦國做人質,贏政不但沒有顧念舊情、加以特別照顧,反而處處冷待、刁難他,太子丹見此狀況,便找了個機會,逃回了燕國。回國後,太子丹一直耿耿於杯,想報復贏政。但由於國家小,力量薄弱,難以實現自己復仇願望。

  不久,秦國出兵攻打齊、楚、韓、魏、趙等國家,漸漸逼近了燕國。燕國國君害怕極了,太子丹也憂愁萬分:就向他的老師鞠武求教能夠阻擋秦國侵吞的好辦法,鞠武說:“我有一個好朋友,名叫田光,他很機智,有謀略,你可跟商討一下。”

  田光請來了,太子丹非常恭敬地招待了他,並說“希望先生能替我們想個辦法,抵擋秦國的侵吞。”

  田光聽了,一言不發,拉著太子丹的手走到門外,指著拴在大樹旁的馬說:“這是一匹良種馬。在壯年時、—天可以跑千里以上,等到它衰老時,劣馬都可以跑在它的前面。您說這是為什麼呢?”太子丹說:“那是因為它精力不行了。”

  “對呀!—現在您聽說的關於我的情況,都還是我壯年的事,您不知道我已年老了,精力不行了。”田光停了停又接著說:“當然;雖然有關國家的大事我已無能為力,但我願向您推薦一個人,我的好朋友荊坷,他能夠承擔這個重任。

  後來,太子丹結交了荊軻,派去行刺秦王,但最後行刺以失敗告終。

  :一丘之貉

  漢朝時有一個名人叫楊憚,他的父親是漢昭帝時的丞相楊敞,母親是人史學家司馬遷的 女兒。他自幼便受到良好的教養,未成年時就成了當朝的名人。漢宣帝時大將霍光謀反,楊 憚最先向宣帝報告。

  事後被封平通侯,當時在朝庭中做郎官的人,賄賂之風極熾,有錢的人可用錢行賄,經 常在外玩樂;無錢行賄的人,甚至一年中也沒有一天休息。楊憚作中山郎後,便把這些弊病 全部革除,滿朝官員都稱讚他的廉潔。

  但他因少年得志,又有功勞,便產生了驕傲自滿,結果與太僕長榮***長榮是宣帝舊友, 最得信任***發生意見。

  有一次,楊憚聽見匈奴降漢的人說匈奴的領袖單于被人殺了,楊憚便說:“遇到一個這 樣不好的君王,他的大臣給他擬好治國的策略而不用,使自己自白送了命,就像我國秦朝時 的君王一樣,專門信任小人,殺害忠貞的大臣,結果國亡了。如果當年秦朝不如此,可能到 現在國家還存在。從古到今的君王都是信任小人的,真像同一山丘出產的貉一樣,毫無差別 呀!”就這樣,楊憚被免職了。

  自古君王勇於改過,不信饞言者能有幾人,楊憚僅被勉職,已是不幸申之大幸了。唉! “前漢書”:“楊憚傳”的原文是“古與今,如一丘之貂。”丘,土阜也,四邊高,中央低 的土堆;貉,音鶴,俗稱樹貉,狀似狐小,毛黃褐色,深厚而溫滑,可做皮袍。後來的人將 這兩句話引申成“一丘之貂”一句成語,來此喻同類沒有差別,像在同一個山丘裡生長的貂 一樣,形體都是相同的。

  這成語在應用時,都是用來形容反面的事物,即使是形容否定的事物;含有不屑一談和 譏誚的口吻。例如說有一群人專門造謠生事,無事生非,故意與人為難,他們中間沒有一個 是好人,就可說:這批東西都是“一丘之貉”,那有一個是好人呢!